你要花的錢,點開看看你有必要知道

電視劇中東哥打著電話,拍著桌子質問,我的錢呢?告訴我我的錢呢?錢它從指間溜走,從時間的縫隙流走,從睡夢中划走,悄無聲息。


蘭姐是我見過為數不多嘴巴特勤快的生意人,我見過很多女的也同樣眼睛轉的快,腦子轉的也快,可沒能深交。


蘭姐是八面玲瓏,但她不會像靈姐兩口子,陰沉著臉,那種精緻利己主義者,你人還沒有走她都惦記著你的東西。


蘭姐甘肅白銀人是很健談,很艱難時她也是說,堅持著吧,娃,從不落井下石,套路你。


她以前開廠有20.30個員工,後來項目停了轉行賣麻將機。


九月開學前,大女兒沒考上一本,復讀一年又考,查分數時蘭姐癱坐在地上,心裡一軟。


二女兒也是沒考上公立高中,讀的私立高中,在同一個學校,前幾天那個愁呀,兩個娃一次性要拿四萬多出來,還是一學期。你不知道的吧,現在讀書就是有這麼貴。


蘭姐老公,氣憤的對兩個女兒說,你倆等下去樹上摘龍眼,摘4萬個龍眼,看看能摘多少。掙錢是一塊塊掙,花錢一百一百,汝之奈何?


秦哥的保險業務 2021年時同時招了15個業務員,線上狂轟濫炸,全國各地打電話加微信,一年收入50.60萬,今年也是說車主斷保,車子停著不開,全是豪車,消費真的降級了,所有人給經濟遞刀子捂緊口袋,能不疲軟么。


有一種神秘力量,讓每個年齡層的人,都活的很累。地主家越來越富了,家裡的年豬越來越肥。豬和地主都很快樂,但有一天,豬知道了自己是一頭豬要被割韭菜了,想跑卻跑不動了。


網民的月收入中位數,是5000塊。一個人的月收入要超過50萬,才能突破中產的上限,才有可能看到資產的世界,僅僅是推開門,看了一眼。


一個月薪5000塊的網民,他要努力到月薪5萬,才能看到中產的下限,看到中產的生活。


是怎麼做到一邊工作,一邊結婚,一邊生孩子把孩子拉扯大,一邊給孩子交學費一邊買房還貸款,還給自己存了一筆養老金的。


無知無畏年輕還好,中年以後試錯成本太高了,幸福是一種能力,不是每個人都具備。


我中考是506分剛過分數線,可以讀縣城的三中,十七年過去了,分數線越來越高,現在的學生!600分還讀不了公立高中。

學費一學期2萬,2000住宿費,公立學校1050的學費,分數線600分,所以我們看到家長拚命往城市遷徙,孩子拚命內卷,整頓了教培行業,卷的心態並沒有消失,開始一對一家庭輔導了。


分數線是按報考志願和錄取人數排序,各校錄取人數的最後一位學生分數就是分數線。內卷,讓你命運的齒輪開始倒轉,停不下來,根本停不下來。


即使你想窮養,也有很多開支是無法避免的,花錢依舊如流水一般。


養娃到17歲,全國平均花費48.5w,


大學若按平均學費每學年1萬元計算,住宿費按每年1500元計算,生活費每月2000元,那麼本科4年的養育成本共計14.2萬。


0-17歲養育成本,從孩子出生到大學畢業,平均的養育成本約62.7萬,二孩,三孩,你有想過嗎?真的是搭雙筷子就完事么。


大學時還有旅遊、學駕照、把妹,還沒算生病的錢和保險花費這些。想想是不是很心累。


十年前平均工資是3500,十年後現在是5000。工資沒見漲,生活成本一年就要翻一番。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降低利率是鼓勵有條件的家庭購房,提前還貸的人卻多了。


延遲退休是為了緩解社保資金的不足,年輕人開始不交社保了。


放開三胎是為了鼓勵生育,人口卻負增長了,二胎都不想要。


整個社會的發展就是頂層對中產階層和底層剝削不斷加劇的過程,理解了這一點,也就理解了房地產,房地產是很好的蓄水池,分化中下層的剝削工具。


當我們的經濟同時遇到通縮和通脹的兩種問題:收入通縮和物價通脹,國內經濟通縮,國際大宗商品通脹匯率貶值。


經濟消費持續萎靡,我們的操盤手們拿出工具箱各種工具,搶救,市場還是很平,很平淡。


大資本開始往小城市去榨取利潤空間的時候,不去窺探跟從別人的生活,牽扯很多。

宇宙第一大盤碧桂園,都開到五線小城市,本身就預示著這個行業已經走向盛衰的頂點了。


恆大融創,碧桂園相繼爆雷,後續如何,無從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