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江亞菲嫁給王海洋,是對安傑最狠的報復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多少父母以愛的名義,在子女身上發泄著自己的控制欲。

安傑和江亞菲就是一對互相矛盾的母女,並且這種矛盾無法避免。

就像安傑和江德福身上的差距一樣,安傑從小的成長經歷,都是江亞菲沒有經歷過的,所以她從來都不懂安傑的無奈和希冀。

因為自己的婚姻,安傑對江亞菲的婚姻尤其慎重,要求也極其嚴格。

劇中的江亞菲,假裝吃安眠藥嚇唬安傑。可原著當中,安傑不同意她和王海洋的婚事,她真的吃了安眠藥尋死。

編劇對這一段劇情進行了改編,但並沒有弱化安傑和江亞菲之間的母女矛盾。很多時候,兩個人之間都是劍拔弩張。

這種一反常態的母女關係,為江亞菲惹來很多差評。很多人覺得她不尊重父母,尤其是私自結婚這件事情上,很多觀眾對此憤憤不平。

在傳統觀念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是江亞菲被看不慣的最大原因之一。可安傑的控制欲,也是江亞菲產生叛逆心理的重要原因。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可父母的選擇,真的就是對的嗎?

父母經歷過一遍人生種種,也許是對的。可總有一些事情,不需要父母指手畫腳。

何況,站在子女的角度來看,即使選擇錯誤的道路,也並不後悔,並會自己承擔。

安傑和江亞菲之間的母女矛盾,從於大光開始。

很明顯,即使安傑不干涉江亞菲和於大光的事情,兩個人未必就能走到最後。可安傑想要插手,讓江亞菲內心的逆反心理到了極點。

她是一個要強的人,如果放棄於大光,那就是在向安傑低頭。

於大光對江亞菲無愛,不過是江亞菲剃頭挑子一頭熱,本身就是沒有影子的事情,卻在被安傑催婚的過程中,變成了兩個人在談戀愛。

即使他們兩個真的在談戀愛,也遠沒有到談婚論嫁的地步。

可安傑撲滅了他們之間愛情的火苗,杜絕了他們發展起來的可能。這樣的安傑,完全就是在發泄自己的控制欲。

作為旁觀者,我們也許知道於大光是一個沒有擔當的男人。可當時的安傑,對於大光一無所知,就全票否定。

這樣的草率,一點也不覺得安傑是因為對江亞菲的愛,才反對這門婚事。

實際上呢,安傑一輩子都在督促江德福上進,希望他可以儘快提拔。在被刪減的劇情當中,她甚至主動為胃不舒服的領導做可口的飯菜。

可惜,因為多種原因,江德福的仕途止步不前。於是,她將這種觀念傳達到江亞菲的婚事中,希望江亞菲可以找一個仕途有望的男人。

可這樣的出發點,何嘗不是對江亞菲的一種不公平。

安傑對江亞菲是偏愛的,這種偏愛讓她格外想要控制江亞菲的人生。

可江亞菲的性格主動她是不受控的,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在於大光事件當中,受傷的是江亞菲。

兩個人不止一次爆發過爭吵,也都說過最毒最狠的話,江亞菲甚至說:「我怎麼會攤上你這樣的父母?」

這樣的話對一個母親來說,簡直不要太致命。我曾經也一直不能理解江亞菲的做法,可當人生被強行破壞的時候,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奈呢?

之後的很多年裡,江亞菲都沒有結婚。這對於安傑來說,就是一種報復,江亞菲是在拿自己的人生賭氣。

既然你不讓我嫁給自己愛的人,那我就一輩子不結婚。如果安傑沒有想要控制女兒的人生,這個決定對她也許沒有什麼影響,可偏偏安傑不是。

江亞菲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會拿自己下手。

可是,偏偏她遇到了王海洋,這個她少年時期就有好感的男人,兩個人有了新的聯繫。這一次的她,沒有給安傑插手的機會。

她對安傑的反擊是致命的。

瞞著安傑去王海洋家吃飯,在她和江德華上門找的時候,沒有給她們兩個面子,就那樣晾著她們,讓她們連發火的機會都沒有。

安傑反對她結婚,她就自己拿著戶口本去辦結婚證,即使家人不出席她的婚禮也無所謂。因為這是她自己的事情,這一次,她要自己做主。

江亞菲的做法是過激的,可如果不這樣做,如何能和蠢蠢欲動的安傑鬥爭呢?也許就會像她和於大光那樣,愛情夭折在搖籃里。

有時候父母的愛,對於子女來說,也是一種壓力。

在幾個子女中,安傑尤其在乎江亞菲,所以對她的婚事格外關注。她一開始看重的孟主任,她便只覺得和江亞菲合適。

當江亞寧和孟主任在一起的時候,她嘴上說著兩個人不合適,但實際上還是開心的。只是在她的認知里,更想讓江亞菲的仕途順利一點。

江衛民和江亞菲是雙胞胎,安傑為江亞菲選對象的時候,可謂是千挑萬選。可兒子娶了許紅,她也沒有阻攔過。

夫婦兩個日子過得不好的時候,衛民總是抱怨父母,也是就是因為受到這種不公平的待遇,所以一直掛在嘴邊。

當父母的也很難,不管怎麼做,都沒有人贊成。

不管江衛民,兒子過得不好抱怨,對江亞菲的人生指手畫腳,女兒的反應讓她體驗到了為人母的失敗。

在傳統觀念當中,子女的婚事應當由父母做主,日後過得好或者不好,都會埋怨父母。可現在卻不一樣,人們的想法越來越開放。

為人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子女可以有自己選擇婚姻的權利,但也要有承擔風險的能力。

如果婚姻不幸,不要將責任推脫到父母身上就好。所以在這一點上,我站江亞菲這一邊,至少不管日後生活好壞,都是自己選的路。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件事情,並不完全是父母的錯,而是育人成果的失誤。

即使是現在,很多子女也是一直在父母的關愛中長大,她們對父母的依賴很嚴重。在婚事上,完全無法獨立。

大多時候,都是我們給了父母插手的機會。

就像傅首爾說的,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是人類還未破解的難題。

如果子女獨立,父母也不會插手,但如果子女軟弱,父母自然想要子女過得更好。

歸根究底,不想讓父母對自己的人生指手畫腳,就先自己強大起來,不要對父母過度的依賴,也不要有任何的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