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1100萬「悔捐」,校方不依不饒「追捐」到底

吳幽這個人很有意思,4年前,公開承諾:母校110周年校慶捐贈1100萬!但是幾年來,一毛錢沒看到,竟然還被母校「追捐」告上了法院……要說吳幽完全賴捐吧,尚不能完全斷定,他畢竟公開露臉發視頻,承諾一定想辦法兌現……對於此事,輿論分化比較大,有一部分網友指責校方逼捐不合適。我個人不同意這個看法。以下是個人觀點,供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交流。

當事人公開承諾1100萬捐贈,成為礦大歷史上最大一筆捐贈。因此,校方格外重視,不僅舉行了儀式,還聘任當事人為創新創業導師,並安排了演講。此事在校園內引起高度關注,全校師生近乎仰視,一時風聲雀起……可惜,雷聲大沒雨點。那麼,就要對當事人背後可能存在的動機進行推理。以下內容基於邏輯推理,不是事實,勿對號入座。

第一,捐贈不能履行,理由牽強。

當事人說資產爆倉了云云,哪怕法院都給了補救方案,依然不能履行,甚至還上了老賴名單,限制高消費。這就顯得非常不可思議。

捐贈儀式發生在2019年。之後,一毛錢沒看見,是說不過去的。從情理上講,說出去的話馬上就要兌現,承諾給的錢,轉身就應該給。可惜當事人不是!答應的錢,一拖幾年,誰也不知道他爆倉發生在什麼時候,爆了多少倉,更無從知曉,然後就沒下文了。這是完全不能履約行為,捐贈的誠意大打折扣,被校方懷疑其初心,是可以說得通的。

第二,一系列高光影像隱含價值。

假設當事人旗下有吸籌產品,那麼,他的一系列操作,就給自己的身價做足了背書。所謂管理40多億的盤子,一出手就是白送1100萬,潛在投資者報以信任的概率就會大增。從這個角度來推理,高光影像存在「做局的價值」。當然了,這只是一種假設……當事人到底做的是什麼,公開資料撲朔迷離,因而並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

第三,校方存在被利用的可能性。

捐贈儀式、聘任導師、安排演講,名校名場面,影像資料中,都有校方高層露臉,校方相當於用自己的聲譽資源為這個校友站台。

事後,捐贈不能履行,當事人百般推諉,校方就有被戲耍利用的心理暗示。追捐行為的本質是對校方聲譽資源的回收,是對此前高光儀式和高光影像資料真實性的否定……從這個角度來推理,逼捐一詞對校方就有失公平……好了,《遭遇1100萬「悔捐」,校方不依不饒「追捐」到底》就寫這麼多,希望風波早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