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點花,家裡沒錢」
「你年紀不小了,該懂事了」
前段時間,鄰居嬤嬤為慶祝喬遷之喜邀請各大領居吃飯,我們家也受邀前去了
本以為是一場普通的宴席,沒想到卻是一場鴻門宴
各大家子都規規矩矩地坐在餐桌上,離我家坐得最近的是平時最愛嚼舌根子的嬸嬸
她一入座,媽媽便叫我喊人,起初我是不想喊的,但礙於家裡面子我還是開了嘴
他不以為然地應了一句,本以為這就結束了,但好戲卻還在後頭
吃飯時,她問了一句「你現在在哪上班啊?」
「工資多少」
「有沒有固定假期?」
面對幾個旁人也關心的問題,我還是一一回答了。
「你也得懂事點,現在賺錢了,多孝順孝順你爸媽,你爸媽也不容易"
「懂事」這個詞似乎貫穿了我的一生,無論走到哪裡,我必須懂事
天真的我以為只要懂事了我就能得到大家的喜歡與認可
但事實上並非如我所願
自打我記事起,因為家庭貧困,我必須要早早地學會省吃儉用
吃穿用度都要選擇最便宜的,彷彿在我的認知里,衣服只要耐穿,耐臟就可以了,而媽媽也說這能為她省許多事
甚至在別人吃零食小吃的時候,我雖渴望,但從沒向爸爸媽媽要過一分零花錢,除非是他們主動給的,不然我是開不了口的
自此,我也就被父母,街坊鄰居貼上了「懂事」的標籤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懂事並不讓我開心,反之讓我厭煩
懂事換來的只不過是三言兩語的讚揚,並非「糖果」
打小的我便也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懂事的人沒糖吃」
長大後,經過一路的摸爬滾打我找到了一份還不錯的工作,薪資待遇方面也備受我心
那時候的我只想此刻暫停,讓我喘口氣兒
以為找到工作後我能安心地賺錢,之後賺的錢能夠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是一想到「你得多孝順孝順你爸媽」我還是默默的每個月給他們打錢,在我的內心深處,始終認為自己應該讓他們享福了。
面對自己不堪的原生家庭,我每天勤勤懇懇的工作,總有些時候讓我覺得此時的自己像在為家人而戰
每天工作完的我躺在床上,閉上眼所看到的是那些煩人的親戚,父母的壓迫,以至於我喘不過氣兒來
慢慢的,我習慣了這種壓迫,月底我還是會給父母打錢,聊天記錄里滿滿的轉賬記錄,才使我發現我彷彿只是一個賺錢的工具,但這一切都歸功於我的「懂事」。
直到現在,我有了存款,日子也還算過得穩定,工作的這些年,我遇到了許多同事,他們的際遇與我相差不大,我與他們訴說著我一生的「懂事」經歷
但通過他們我才知道,原來懂事的不止我一人,到底是什麼時候「懂事」一詞束縛了我們的一生呢?
我想這也許與我的生長環境相關吧。
當我還是一個孩子時,我何曾不渴望自己能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不需要奉承任何一個人
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人生
長大工作時,我不需把自己辛苦掙來的錢拿去給家裡補貼,我想我只為自己而活,我可以不懂事,不用成為父母,街坊鄰居以至於任何人心中懂事的孩子
過去的人生,我常被「懂事」所束縛
時常忘記我也是一個普通的人
懂事的孩子沒糖吃,擁有的只有苦楚。現在我認為是對的
懂事是無止境的,我認為作為一個女孩兒,能表現自我的永遠不是為了成全別人而犧牲自我,我一樣可以像正常女性一般有自己的人生姿態
可以懂事,但不能無止境。
現在的我只覺得人生而為人,不需阿諛奉承,別人嘴裡的一句話不能決定我們的人生
主宰人生的只能是我們自己,人生好不容易走一遭,為何不為自己而活呢?
當我再一次踏上回家的路時,我選擇無視於我無益的人,懂事做到本分是我最大的限度,當今時代,賺錢是為了自己,把握住身邊一切能擁有的定西,何嘗不是意一件益事呢?
最後我想說,我們可以是「懂事」的女孩兒,但絕不能踏入「懂事」的漩渦。
在最近熱播劇《大考》中也有相關事例:
由李庚希飾演的田雯雯,其父母為謀生計,帶著小女兒在武漢打工,長女田雯雯成了獨自在家鄉備考的留守學生,連生病時都只有年輕的班主任李曉旭陪在身邊。
「她非常懂事、隱忍、寬容。她學會合理地抒發情緒,明白了在寬容、隱忍的同時,要把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說出來。」
身為留守兒童的她,也只不過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學生,面對小偷盜竊,因為害怕遠方父母擔心,即使害怕,也從容冷靜
可能一般地留守孩子也會這麼做,但是放在她身上,我會格外心疼,因為田家祖宅只有她一個人住,天黑了回到家也還是一個人。
在當今社會,「田雯雯」不止一個,過分的懂事換來的只是一個虛有的標籤,我們無需時時刻刻的做到「懂事」
不需為了別人而委屈自己,在「懂事」的同時也應該照顧自身情緒,從而做到兩者兼顧
越懂事的人,越沒人心疼越善解人意,越沒人體諒你的不易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人最委屈這是對我性格最真實的寫照。
我真的不想做一個善解人意通情達理的人了,處處為別人著想。做這樣一個人好累啊!
作者:小新買蠟筆&陳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