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就算愛得再深,也要懂得拒絕



深深愛過一個人以後,才知道愛情有著重新塑造一個人的力量。

就像王菲的《我願意唱道:「願意為你,我願意為你,放棄我姓名。」

我們在愛情中為了雙方的磨合和情感的持續,可以放棄一些東西,為對方改變自己。

這的確無可厚非,但是改變區分為正能量的改變和負能量的改變。如果和他在一起,能夠使自己不斷得到提升和進步,那麼這種改變何樂而不為。

如果這種改變促使你走向無盡的深淵,那麼你就必須在墮落之前,以絕對的果斷和判斷力拒絕這一切的發生,不論你有多愛他。

拒絕過度依賴他

沒有誰能夠剝奪一個女性獨立的權利,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我們自己。

案例:朋友愛玉大學畢業後就隨著男友回到了他的老家,男友在當地找到了一個非常體面的工作。

於是男友勸愛玉不用出去找工作了,他的工資已經夠兩個人用了,而且完全綽綽有餘,兩個人還能有更多的時間相處。

愛玉答應了,兩個人剛開始的生活的確有滋有味,但是時間久了,愛玉在那個陌生的城市裡沒有了交際圈,唯一的世界就是自己的男友。

她變得越來越封閉,思想和見識都和男友產生了分歧。

兩人漸行漸遠,矛盾越來越大,最後兩人還是分手了。拖著行李在這個城市裡徘徊,愛玉才發現,自己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一無所有。

也許當初他對你伸出的臂彎是出於愛意,但是你要知道,愛情中不能用荷爾蒙去思考,而應該用大腦去權衡。

失去獨立能力的你,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未來漫長的生活。

即使你深愛著他,也要學會拒絕對他的過度依賴,只有你把自己的生活活得精彩,他才會長長久久地被你吸引。

拒絕沒有底線的忍讓

知乎上有句話說很對:「我喜歡你,就是我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裡,我愛你,就是你同樣知道我的底線在那裡 」

我們正是因為了解著彼此的個性才會去欣賞對方,有慾望和他相知相戀。如果你為了他一味地忍讓,就是在放棄原來的自己。

提到《歡樂頌》,很多人應該都還對邱瑩瑩這個角色印象深刻。但是當時這個角色卻很不討喜。

邱瑩瑩是個單純天真的女生,在大城市打拚的她們都不容易。

邱瑩瑩的第二任男友應勤,因為嫌棄她之前和別人同居過而提出和她分手。邱瑩瑩也因此非常的痛苦。

隨後應勤又有了新歡,但是卻非常的依賴他,他受不了這種依賴又回來找邱瑩瑩複合。

此時應勤還和他的女友有所糾纏,但是邱瑩瑩還是選擇和他重新在一起。結果就是邱瑩瑩被應勤的女友暴打入院。

有人說,邱瑩瑩這個角色之所以讓人討厭,就是因為她太真實了,真實到就是我們身上的某個點。

多少女人在陷入愛情之後,不斷放棄自己的底線做出讓人覺得哭笑不得的事情?

都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如果你覺得自己在愛情中迷失了自我,不妨靜下心來好好聽聽身邊人的意見。

想一想你沒有底線的忍讓和退步究竟能給這段愛情帶來什麼,擁有通透的思維和理性的大腦才能及時阻止自己的錯誤。

拒絕無止境的奉獻

張愛玲說:「愛上一個人,心會一直低,低到泥土裡,在土裡開出花朵來,如此卑微卻又如此欣喜。」

除了自己的孩子以外,最想要把一切都奉獻的可能就是他了。

心理學家調查,在兩性關係中,女性更容易比男性奉獻得更多,更加願意為了討好對方而增加付出。

而無止境的付出產生於兩種背景下:自覺主動和無形被迫。

自覺主動的奉獻就像《三流之路》里的白雪熙那樣,為了自己的男友省吃儉用,連條裙子都不捨得買給自己。

這在無形之中給自己的男友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兩人的矛盾激化。

無形被動的奉獻則更類似於最近很火的「搭訕藝術家」,愛情中的一方通過固定的手段和方式讓另外一方臣服於自己並且無條件的對自己奉獻。

不論是哪種情況,都會產生一定的問題,輕則兩人分手,重則出現像包麗那樣的悲劇。

所以,不論你有多麼愛他,都不要以犧牲自己來卑微地討求他的歡心。

他如果是真心地愛你,一定是欣賞那個自愛又快樂的你。如果你覺得在雙方關係中,自己一直在沒有限度的奉獻,那麼一定要及時警醒,果斷地拒絕。

正是因為深愛著彼此,有些事才必須要講究原則和底線。越過紅線的愛,最後只會給彼此造成傷害,只有拒絕才能及時地阻止更深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