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開放式關係」、換個伴侶,就能解決新鮮感問題了嗎?

上篇文章《

換人就能解決問題嗎?

當面對新鮮感的失去時,如果其中一個人無法克服對愛情或性的渴望,想重燃激情,便可能想尋找另外的人來滿足自己。

但實際上,只要模式不變,內核不變,哪怕是換個人,也只會和他重複一樣的橋段。

例如無非也是用相同的方式調情、相同的前後戲、相同的周末逛街看電影,都只是流連在表面而不曾真正走進對方內心,同樣,相處久了又覺得消極無趣……總之,似乎只是在一個已知的世界裡不斷循環,那又談何「新鮮感」呢?

換人其實並非喚起「新鮮感」的唯一解決方法,只要感官麻木、缺乏成長、沒有真正打開心和對方交流,我們終有一天還是會感到厭倦,轉而再去尋求不一樣的刺激,如此循環,內心卻依舊空虛孤獨。

另外,為了抵抗枯燥,有些人會用開放式關係、交換伴侶等方式來增加情趣,這似乎會比直接換人或出軌要好,但這樣的行為實際上也只是一種逃避,因為不少人只是想用更多的關係來掩蓋一段感情里真正的困難罷了。

對於這類夫妻活動,網上就有一個很精彩的說法:

「這是關乎自身信念的問題。如果認為長期的婚姻里只會變成親情,那麼這個婚姻自然就如一潭死水,而夫妻活動確實可以帶來刺激,但這樣的刺激就如同把小石頭投進死水裡,只會泛起一些漣漪,平靜後,又變成了死水」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你的能力現在只能不停的找小石頭扔進去泛起漣漪,還是你的能力可以把死水變成活水?」

是啊,與其不斷尋找外物刺激來讓沉寂的感情泛起一點漣漪,更好的做法難道不是靠自身的能力,先讓沉寂的感情重新活起來嗎?

所以說白了,如果只有靠換人才能找到新鮮感,那是因為經營親密關係能力的缺乏。這個時候再怎麼「開放」,都是治標不治本的。

真正的開放式關係,也並非為了從更多人身上尋求需求的滿足、為了「睡更多人」、為了刺激,而是為了打開自己,接納別人,探索一個新世界。這不是一個索取愛,而是一個分享愛的過程。並且,這個過程本身也並不輕鬆,因為這需要很強的自我覺知和溝通能力。

如何更好地保持關係的「新鮮」?

那怎麼維持關係的新鮮感呢?這是一個蠻大眾的問題,網上也有不少資料討論過。常見的方法有這些:

  • 要創造神秘感,時不時給對方一些驚喜,例如在一些重要日子悄悄給對方做一桌好吃的。營造浪漫氛圍。
  • 要留出各自獨處的時間,保留獨立的空間。
  • 要保持自我成長,兩個人努力在各自的領域進步。
  • 要有深度交流的時間,例如可以約著在同一時間睡覺,睡前陪伴,深入交談,了解彼此的真實內在。

這些方法和技巧確實有一定作用。但我認為還有一點十分重要,那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存在型」的人。

何為「存在型」呢?

首先,在前面分析為何會失去新鮮感的時候,提到了當今的愛情很多是「佔有型」模式的。這兩種模式是在弗洛姆的《佔有還是存在》中提到的。裡面就說,在佔有型的模式下,人們認為愛就是佔有,對方就如自己的財產,於是彼此確立關係後,就是用心經營感情的結束。

而「存在型」模式則相反,它不是執著於自己所佔有的東西,而是關注當下的體驗。

它的基本特徵是積極主動——這不是說外在的忙碌,而是指內在的積極主動。它意味著發揮自我的天賦和才幹,不斷自我更新、成長,對一切興趣盎然、熱情期待並不吝給予。

在愛情中,以存在型為導向的人會把注意力放在當下的感覺上,全身心感受和對方相處的每一個瞬間,積極主動地關心、給予和激發對方。對她來說,愛並非佔有和控制,而是賦予生命和增加活力,是自我更新、自我加強和自我創造的過程。

要達到這種模式,我們就要先充實自己的內在,例如通過讀書、冥想、培養一些積極的愛好,例如繪畫、園藝、舞蹈,讓自己有足夠豐富的精神世界,也讓自己的覺知變得敏銳,全然活在當下。

當自己本身就足夠豐盈,愛情及其他所有關係也就會變成分享、創造和賦能的過程,這樣的關係時刻都會是鮮活的,它勝過內心麻木地與一千個人發生關係。


今日互動

你在維持「新鮮感」方面有什麼看法或經驗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更多文章

對性與愛的四層認知,你處在哪一層?

根治抑鬱、恐懼與憤怒的,是愛

「男人為性而愛,女人為愛而性」是一種誤會和偏見

我是G小姐,公眾號「G小姐的自由世界」,分享愛、情感和心靈,帶你穿過紛繁的表象,從深處了解性與愛。如果對您有啟發,歡迎點贊、評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