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善園(83)讓「進步看得見」,還真不容易

人是群居的,人是社會的。

好表現應該是本能,找到存在感也是天性。

連獅子與孔雀在同類或異性面前都會有所行動,何況是人。


人最大的幸福其實就是獲得成長。

「我長大了」「你長大了」永遠都是最好的表揚。

人是要發展的,人是要進步的。

進步可能不能決定成敗,但看不到進步就是人生的失敗。

進步了沒有?有時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有時自己不知道,而別人知道。

所以進步與否的確需要判斷,的確需要參照。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進步?這就需要找些佐證,說服自己,也告訴別人。

因為很多時候,人的進步,還不僅僅只是自己的願望。


看到進步,能讓自己能更有信心。

看到進步,能讓愛你的人,欣賞你的人以你為榮。

進步有很多種表現的方式,

其中評與比是關於進步與否最常用的方式。

是否進步,需要評價來參與。讓進步看得見,成了社會難題。

於是,我們就會在各種各樣的評估、展示、比賽、展覽、表演中出現。

漸漸地熱衷於用別人的看法、反映來判斷自己的進步;

慢慢地習慣於用證書、榮譽來證明自己的進步。


到了學校,考試是最常見的評價方式。

看到成長,應該是考試的本意。

可能是每一次考試,都是大家一起的,

結果橫向比較與結果排名更加醒目。

現在的學校里考試,常常會讓我想到一幅漫畫:

飼養員對稱重的熱衷遠遠大於餵食;

連豬都在嘀咕:我是稱大的,還是長大的?

科學測量,分數倒是看得見了,

只是感覺這已經不太像是成長與進步本來的樣子。


口碑,曾經是人們了解自己是不是進步最好的方式。

萬事自有後人說,江湖自有排行榜。

結果文無第二,武無第一……

而現代評價喜歡量化,喜歡標準化……

用分數來表示,用數據來呈現。

只是看到分數、看到結果的同時,

我們會加入了太多的「比拼」,等級、選拔、淘汰……

所以很多時候只有「內卷」,很多人還是看不到自己的進步。

當考試已經不能讓人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的時候,

是人的錯,是卷子的錯,還是考的借?


「我不想參加比賽」「我只是自己玩玩」,真的可以這樣嗎?

興趣、愛好,就可以這樣隨意嗎?

如果太隨性,可能就是你的「不愛」。

如果你想進步,就必須融入社會對進步的渴望機制中去。

就如「非遺」文化很小眾,亂針綉、烙鐵畫等等,

你想發展,你想進步,只有參展!

就如「跑步」「舞蹈」已經普及,大神大伽越來越多;

你想進步,你想提升,只是參賽!

所以如何想進步,就不能迴避社會式評價活動。

人生需要評價!


評價為了發現進步。

戰勝別人,戰勝大多數,的確可以證明自己的優秀;

可真正的進步是戰勝自己。

學生可能是被動地參與評價活動,所以從中獲得快樂地不多。

而我們應該是積極一參與社會評價,從自己的進步中獲得快樂。

現在遠離功利的評價很少,很多的評價與商機相聯。

如果教練與裁判往往是一家人,你的進步可能就會有水份。

面對進步,我們應該多一些「定力」,多一些「打開」。


不要將自己的進步與人際PK聯繫在一起。

人的進步是實實在在的,而PK遊戲有很多的BUG。

每人都有自己的路,回頭看看來路,你其實一直都在進步;

抬頭看看來路,你還可以更大進步。

能融入社會評價體系是最好;覺得不能,就做最好的自己。

人生不是比賽,起點不一,也沒有統一的終點。

走得快的,不一定走得遠;走得慢的,不一定看不到風景。

可能也只有在真正懂愛的父母眼裡,你才是人生的英雄,無論快慢與長短。

你的成長就是一首值得期待的長詩,

你只要好好地進步就行,慢慢地寫下去就行。


浪漫與智慧,有夢有汗水。

考試不可怕,別人評論也不可怕。

我們不怕考試,我們也不怕別人說。

拒絕參賽,拒絕的可能是自己的進步。

放棄考試,放棄的是自己對努力的期盼。

迴避公眾,迴避的還有自己對社會的責任。


詩人,堅持現實中的浪漫。

而進步,才是生活中永遠的浪漫。

將生活寫成詩,一行一行地寫下去,進步真的可以看見。

智者,平凡生活中的行者。

視野中的遠方,一直都在。腳下的足跡,一直都有。

宇宙時空之中,讓自己真實的如塵埃一樣活著。

成熟了就行,不需要相互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