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好,感謝你閱讀我的文字。
關於舒適區的理解
常常聽到舒適區這個詞。對於舒適區,我想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誤解。那就是「舒服的環境」,多少人認為舒服的環境才是舒適區。
聽到有人說「我們走出舒適區」。於是,想盡辦法讓自己吃盡苦頭。
老話常說「苦盡甘來」,但是朋友們,請用科學的思維來理解這句話。
苦盡不一定有甘,但是一定會有疼痛。「苦盡疼痛來」啊!
舒適區,指的是心理上已經適應的環境。
舒適區,不僅有我們認為的所謂的「舒適的環境」,還有「不舒適的環境」。
有些人過得特別痛苦,但是他不能讓自己不痛苦。
因為,他已經習慣了痛苦的生活。面對痛苦,他能在第一時間做出認知系統認為的合理的舉措。面對幸福,他無法在第一時間做出認知系統認可的行為舉措,所以他會變得不知所措。對於,幸福帶來的種種現象他是非常陌生的。
人們的恐懼感來源於未知。
面對未知,需要我們有探索的勇氣。
勇氣,需要我們否認我們過去已有的認知系統,重新建立適應新環境的認知系統。
否認已有的認知系統和行為模式,是走出舒適區的前提。
重新建立新的認知系統是走出舒適區的過程。
這種「走出」的過程不是一勞永逸,而是周而復始的循環往複。
當我們從舒適區走進不適區後,不適區將會變成新的舒適區。所以,要不停地給自己更新迭代新的不適區。如此,才能終身發展。
我該如何判斷我自己是否處於舒適區
- 上一次體會「第一次」是什麼時候?
- 近一年,每個月有明顯的生活主題嗎?
- 培養了什麼良好的新習慣?
- 和去年相比,今年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 是否常常感覺到乏力,提不起精神,開心不起來?
- 對未來有怎樣的期許?
就拿我今年的狀態來說一說吧。
01 上一次體會「第一次」是什麼時候?
還記得小時候的各種第一次嗎?
第一次,自己出門買東西。第一次,離開媽媽。第一次,騎自行車。第一次,取得了一百分。第一次……
隨著年齡的增長,第一次顯得越來越彌足珍貴了。
我們害怕失敗,所以常常被教育選擇穩妥一點兒的。
越長大越失去勇氣了。想想小時候的我們,多麼勇敢。從不畏懼「第一次」。現在的我們也應該如此。
2022年,我就收集了很多個「第一次」。
- 第一次跑三公里以上。
- 第一次連續晨跑一個月。
- 第一次晨起爬山。
- 第一次做兼職。
- 第一次主動培養興趣愛好。
- 第一次玩網路遊戲攢了一個神獸出來。
- ……
一個個第一次,讓我變得更自信,內心更充盈。每天,過得很踏實。
02 近一年,每個月有明顯的生活主題嗎?
為了讓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我給自己定了個目標。每個月都要有不同的生活主題。不能反覆地重複。
一月份:社交
和防水施工師傅交流,監工衛生間防水工程進展情況。同時學習了一小部分有關建築學的知識。
二月份:學習(歐洲語言)
開始自學外語。
三月份:學習
拾起存放已久的英語。
四月份:學習(亞洲語言)
開始另一門外語學習。
五月份:運動
五月份開始練習冥想和瑜伽。
六月份:運動科學
六月份學習並實踐了運動與營養科學方面的內容。
七月份:社會文化
學習並了解香的知識。
八月份:自我教學與教育
重新制定了外語學習計劃與內容。
並在學習軟體上認識了志同道合的學習夥伴。
九月份:戶外運動
開始早起,晨跑。
十月份:寫作
十月份,也就是現在。
現在,我每天花四五十分鐘的時間做一做兼職。然後,學習,做自己喜歡做的工作。
十一月份:書法
我打算把寫字習慣撿起來。
十二月份:娛樂
把寫讀後感和影評的習慣撿起來。
每個月有了生活主題之後,之前難啃的時間管理習慣,也是水到渠成了。
事情,一點點做;路,一步步走。
03 培養了什麼良好的新習慣?
今年,我養成了不少好習慣。
例如,睡覺前的冥想,瑜伽,跑步,焚香,每天堅持學習外語,每天堅持輸出,看日出日落,看星星看月亮,能量管理、時間管理、精力管理、財務管理……
今年,還有一個季度,我就感覺收穫很多。
04 和去年相比,今年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我最大的變化就是快樂了。也變得健康了。
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健康了。
在潛意識裡和自己自洽了,不再內耗了,不再向內攻擊自己了,也不再是膽怯的人了。
不僅快樂了,健康了還更勇敢了。
通過一點點改變行為,重新建立了思維繫統模式,構建了嶄新的認知系統。有了精神支柱,內心世界一片安然,彷彿世外桃源。
05 是否常常感覺到乏力,提不起精神,開心不起來?
從今年開始我就基本上沒有這樣的體會了。放在過去這是常態。
這兩年在練養生健身氣功八段錦和五禽戲,今年又開始了冥想和瑜伽,還有戶外運動跑步和爬山。身體機能進入了良性循環。
睡眠質量也大幅度提高了,一天的精力指數也提升了。
06 對未來有怎樣的期許?
能夠繼續保持、提升已有的好習慣。
在自己越來越優秀的前提下能夠影響更多的人,和我一樣踏上屬於自己的賽道,體會到發自內心的快樂。
可以用表格整理一下自己的生活。
我的主題生活記錄(月) | |
第一次做過的事 | |
本月的生活主題 | |
新習慣 | |
期望 |
我該如何走出舒適區
沒有捷徑,只有強烈的意願。
誰也無法叫醒裝睡的人。除非這個人有本事能讓裝睡的人真的睡著了。即便如此,這個人醒了還會繼續裝睡。
想走出舒適區,首先要判斷自己的舒適區是屬於什麼類型的舒適區。
是「舒服」的舒適區,還是「不舒服」的舒適區。
舒服的舒適區,就是各種快感。其實,懶惰也是這個範圍。
不舒服的舒適區,就是各種不快感。有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錯覺。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人。
然後,想清楚一個問題。
做一個決定之前首先要想明白,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要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成長,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長,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長。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
一次一次地選擇造就一個人的命運。也就是說你的命運是靠你的意志創造出來的。
你想要什麼樣的命運,你能要什麼樣的命運。
這個問題是需要你自己獨自思考的。如果這個問題讓別人來幫你解析,那你的人生就只能在他人已設定好的框架中度過。你以為那是你的人生本該有的模樣。其實,不一定。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探索,然後摸索出能夠過好此生的良策。
向內詢問。問問自己的良心。人生在世,最大的需求在「安」。心安理得,才是真正的快樂。
市面上幫助人成功的秘籍實在是多如牛毛。你也看了很多、學習了很多,然而生活依舊是原來的模樣。
因為,你沒有想明白。甚至是從未真正地思考過。只是把自己的偏見重新整理了一番。只能願意接受,能夠證明自己偏見的那些觀點來強化自己的偏見。
從此以往,你的人生格局就會變得越來越狹窄。
問問自己一下內容。
- 我的舒適區是屬於哪種舒適區?
- 我想要什麼樣的命運?
- 我能無怨無悔地接受這樣的命運嗎?
- 為什麼可以擁有這樣的命運?
- 想改變這種命運/想要這種命運,我應該做什麼?
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把問題想清楚。
洛克菲勒說:生命的價值並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怎樣利用這段時間;一個人可以活得很久,卻從生命中一無所獲;生命帶給人的滿足並不取決於它的長短,而是取決於人的意志。
可以在評論區寫下你的本月主題及想要養成的習慣等等,我們一起在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吧!
煮煮是走出抑鬱狀態,培養好習慣,享受生命之美的一隻傻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