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羨慕那些能夠把婚姻經營得很好的人,因為很多感情在戀愛的時候很美好,可是一到了婚姻就會變了樣子。
變成了柴米油鹽,變成了雞毛蒜皮,變成了怎麼都吵不完的架,變成了相看兩相厭。
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婚姻卻各有各的不幸。
那些我們為之羨慕的婚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坐享其成的,它是時間和精力下的結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一對夫妻的生活,越來越幸福,其實都是有方法的。
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會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
沙溢和胡可這一對夫妻,也是娛樂圈讓人羨慕的模範夫妻,他們兩個人的婚姻沒有言情小說里那麼的羅曼蒂克,但是卻有著很多夫妻都想要擁有的煙火氣。
然而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們的婚姻也有一些小矛盾。
對於做家務這一塊,沙溢沒有參與感,而若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就會有怨言,覺得家務活都是自己的,整個婚姻都也只是和自己有關,在這樣的一種消極的環境之下,兩個人的矛盾不僅得不到解決,反而還會愈演愈烈。
因此,胡可是這麼做的。她沒有生氣,也沒有讓這份不滿擠壓在心底,更沒有對沙溢大吼大叫,相反,她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和沙溢溝通,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讓沙溢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內心在想什麼,以及自己希望對方在婚姻當中能夠做些什麼。
由此,沙溢慢慢地開始有了家庭意識,也開始意識到了自己在婚姻當中應該去履行家庭責任感,而關於「不做家務」這個矛盾,也有了合理有效的解決方式。
所以,很多時候那些突如其來的爆發並不是導致婚姻破裂的罪魁禍首,那些日常生活當中的瑣碎才是擊潰婚姻的罪魁禍首。
由此可見,一個好的溝通方式能夠在無形中化解很多矛盾,也可以讓婚姻在一個積極的情緒價值當中發展得更好。
懂得分寸感,懂得互相尊重
婚姻當中最忌諱的就是把愛人當做親人,因為我們知道人如果處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下,就會釋放最真實的自己,包括好的一面,自然也包括壞的一面,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對待外人很客氣,卻把壞脾氣就給了自己最親近的人。
因為我們知道親人不會因為我們的無理取鬧而離開自己,所以也就會肆無忌憚,有恃無恐,
但是,另一半終究不能算作是真正意義上的親人,他(她)和我們沒有血緣關係,親人會無限地包容我們,但是愛人不會;親人不論如何都不會離開我們,但是愛人會。
所有的關係最怕的就是失去距離感,一旦失去距離,就會刺傷彼此,就會把對方當作是自己的所有物,控制對方的生活,所有的不好的情緒都發泄在對方身上,如此一來,當初那個堅定不移愛著我們的人,也會和我們漸行漸遠。
作家蔡尖尖說過:「婚姻就是兩個相交的圓,相交之外,你可以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相交之內,那是你們重合的部分,每一次你自以為是無所謂的越界行為,都是往對方身體上扎針。」
好的婚姻離不開分寸感,就像是一根彈簧一樣,一直緊繃著不行,一直鬆弛也不行,唯有張弛有度,才能夠保證它的韌性。
懂得保留自己的空間,互相成就
記得蔡康永之前在綜藝節目《奇葩說》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印象中的門當戶對包括了自身教育階級、文化背景等。家境不同,社交圈不同,婚後彼此交換的話題會越來越少,最後導致夫妻越走越遠。」
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婚姻它最好的狀態應該是夫妻之間永遠有話可說,而這個有話可說的前提是夫妻可以實現同頻共振,永遠保持在同一個水平上,不會造成太大的差距,這樣交流起來的時候才不會有障礙。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女人在結婚之後就停止了自我成長,她們所有的生活都只剩下了一日三餐。
怎麼都做不完的家務,以及丈夫和孩子,屬於她們自己的生活寥寥無幾,由此,和丈夫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溝通也就變得很困難了。
而這樣的婚姻會因為彼此動態不同步而愈發地變得糟糕了,而那些好的婚姻,皆是一個人在發展,另一個人緊隨其後,這樣才不會因為差距懸殊,而變得不夠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