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之前》:最遺憾的是,我們好像都沒有好好告別

文:滕小七

圖:均來自網路(侵刪)

分開前的那一夜,我看著電影《前任三》哭了很久很久,看見王梓說:其實你們都沒有好好說聲再見。

「我們在微信上在一起,在微信上分開;看似說了再見,但是卻從未好好告別。這大概是我在最遺憾的事。」

每次一遇到事,我就喜歡看書,從電子書變成紙質書。

我享受書店裡的墨香味,也喜歡那種沉浸感。

偶然遇見這本書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居然還有我沒看過的張皓宸的書啊。

花了幾個小時看完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是這是一本治癒遺憾的書。

書里有很多我覺得很有道理的話,是我平時想說卻說不出的,大概這就是作家和讀者的區別吧。

我因為失戀與這本書相遇,也因為失戀,稍稍被這本書治癒。

書里說了,愛情,友情,親情,事業,生活......我看到很多個相似的畫面,也得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結局。

我最喜歡書中許念念和楊燚的故事,平凡,平淡到令人羨慕。可我也在許念念身上明白:人,需要難的糊塗。

回想我這段失去的感情,大概就是因為我活得太清醒了,清醒得讓人覺得窒息。

「少年時對人不對事,成年後對事不對人,時間教會我們最大的本事,根本不是看清自己,而是太會就事論事。」

我在這段感情,太過清醒,過於就事論事。以自我為中心出發,想要解決我們之間的每一個問題,但是我忘了,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愛情,也不可能有完美的伴侶。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關係,是供需關係,而不是我說了你就要做。

我也想明白了,明明也就半年的時間,為什麼我這一次這樣的痛苦。

因為太愛自己,所以擁有的時候,極度喜悅;失去的時候就有了成倍的痛苦:不是遺憾失去誰,而是被打碎的習慣,難以承受重建的代價。

在我最開心的時候,離去,大概就是給我最大的打擊;我沒有一絲準備,也沒有一絲防備,就這樣被推進了深淵;我甚至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裡。

我反思了很久,有一天我忽然很難過,忽然就哭了:我跟自己說如果那天晚上,我們沒讓矛盾隔夜就好了,如果那天晚上我們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就好了......

可是我現在終於明白,有些事想到了就要去做,否則就會來不及。

可是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我真正想要放下的那天,我在腦海里思索半天,跟這個人的未來,我自己的未來。我真的要一直這麼頹廢下去嗎?想了很久,長痛不如短痛,與其一直錯下去,不如及時止損。於是我刪了他媽媽和姐姐的微信,然後我很平靜的刪除了他的微信。

我當然明白這個行為意味著什麼,是我刪除了所有。但是我卻也知道,主動權其實一直都不在我手裡。

以前糾結猶豫刪除長輩的微信總是不太好的,但是太痛了太難受, 那就當是我不禮貌吧。我很平靜的按下刪除確認鍵,我沒去按照想像中的找他,哭著求著讓他跟我互刪,跟他說我過的有多痛苦和難受,我只是很平靜地按下了刪除鍵。

之前網上有人說:先刪除的那個人心真狠,因為是他主動按下確認鍵的。

可是他們不知道主動刪除的那個人,除了心狠大概更多是心痛,因為承受不住失去的痛苦,所以需要刪除一切來證明,自己不那麼在乎。

因為留住他和放下他,沒有一個是我可以做到的。所以我選擇格式化他在我身邊的一切,就當做是從未遇見過那樣,重新過自己的生活。

我終於明白了書里那句話的意思:
「真是的崩潰,不是大動干戈的痛哭,而是不動聲色的將世界恨了一遍。」

沒有疾風驟雨,沒有歇斯底里,沒有埋怨,沒有怨恨,只是很平靜地結束了。

其實誰都沒有錯,只是時間節點到了而已。

我想到了他曾說,我感覺你好孤獨啊,我想陪著你。

「其實,一個人不孤獨,想一個人才孤獨。」

回想到他跟我說的那些分手的話,我想到了書里張一尋跟朱夏說的那些話:「我覺得沒有把你照顧好,曾經答應要替你遮風擋雨,可是後來,大風大浪全是我給的。」

前路漫長,我們都還在可以犯錯的年紀,可以感情這回事,就是一種互相選擇,所有運氣都是施捨。

張皓宸說:

這個世界上的愛都是如此,

開始時春林初盛,

你是無意穿堂風,偏偏故居引山洪。

結束時相顧無言,

漸行漸遠漸無書,自此山水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