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什麼都不想做時,你可了解倦怠背後的原理和改進方法?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感覺到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意想,甚至覺得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時,你是否想過你發生了什麼,你是是否了解它的由來,對此,你有哪些可以改變的方式方法?

在羅伯特·博格所寫的《倦怠心理學》給我們用簡單有效的解說,告訴我們當我產生眾多淡漠倦怠心理時,它源於什麼,我們又可以通過什麼來改變,其中提及的兩個模型,帶給我們很多啟發,通過作者所提及的兩個模型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思考的方向,並作用於我們具體的生活,帶來改變,對此,我們一起看看,它會有哪些能夠改進提升我們生活狀態的內容呢?

一、當你什麼都不想做時,你的內在發生了什麼?

當我們什麼都不相干,就想躺著,刷著手機也有著消散不去的空虛感,在這種抑制與窒息的狀態里,我們好像被什麼困住了,想要突破什麼卻又似乎並沒有觸摸到,理解作者所提及的浴缸模型,我們會更好的理解這種狀態,在浴缸模型里,它是解釋了我們對現在以及未來的一種倦怠狀態。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我們自己的個體能動性,也就是能夠主動去做好完成事情的能力,將之比作一個雨擋,而什麼東西在我們的浴缸里流入和流出,當浴缸空了的時候,我們就倦怠了,那什麼在浴缸里流入與流出呢?

這就涉及到三個方面,也就是感知結果獲得支持自我關懷。當這三樣在我們自己的浴缸池子里形成平衡,就能夠讓我們進行生機勃勃的行動和生存,而反之,發生了不平衡,甚至空了,那麼我們的倦怠就由此產生。對此,我們怎樣去看待構成我們成長的種種要素呢?

二、生命不易,好好生活背後的我們在做些什麼呢?

當我們從作者提及的浴缸模型去理解其中的三個要素時,它帶給我們的觸動是極為巨大的,比如說為什麼感知結果是影響我們是否倦怠的重要要素呢?

在對感知結果去思考時,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即便你每天能夠很成功地完成一些你制定的計劃,但是當你的感知無法去觸及到這些,或者有一些負面的感知結果,你是否還能夠對你的自我能動性有一個肯定且積極的回應呢?

這裡的感知結果,它涉及的就是反饋和看見,它作用於我們每個人,也影響著我們每個人,即便我們很認真也很細緻地完成具體的任務,但是你沒有從自己的內在感知里去認識到自己的力量,它無法帶給你一種持續的動力,於是對於浴缸模型中浴缸來說,它缺失了這個提供能量的水龍頭。

而對於其中獲得支持,這是日常中較為好理解的一點,有支持與鼓勵是帶給我們支柱的重要方式,畢竟我們生存於群體間,獲得支持是讓我們更強大更有能力完成生命中的任務的必要。

而對於自我關懷,這很大程度上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緣故是,對於感知結果,它作用在具體的對於能力的反饋與看見,獲得支持是一種氛圍與能量上可見的感官回應,而對於自我關懷,它更像是自我接納,讓自我能夠回復能量。

在簡單對這三點去理解的過程,恰恰將我們對作者提及的浴缸模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生活里,好好生活,對這三點的關注和填充,使我們的個體能動性充滿能量,讓我們成為一個具有能量的人!

三、去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取決於你怎樣看待你自己

當我們從作者提及的浴缸模型去理解我們如何消除倦怠感,更好投入生活中工作學習生活時,我們對現實的感知並調整自己對過去的看法,是構成作者提及的第二個模型:感知模型的重要要素。理解這個模型,意味著我們知道自己對過去是怎麼看的,對已經有的結果是怎麼看的,並且知道這個結果是否合理,以及是怎樣造成的。

它意味著我們知道自己已經做的,正在做的和想要做的,它能夠讓我們產生怎樣的可能狀態,浴缸模型讓我們明晰地知曉從哪些方面可以去剖析自己的薄弱點,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能量感。

在了解了作者所提及的浴缸模型和感知模型,我們能夠更好地知道怎樣去為自己空了的浴缸復原,以及我們人從倦怠的無力到如何康復,這在書中給出了具體的方法和路徑,無論是用SMART原則去具體化我們要做的事情以及已在完成的事情,還是通過關愛身體,冥想照顧自己等提升自己的能量,都是在一步步的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倦怠心理學》給我們一個視角去看見我們疲憊倦怠背後的原理和模式,從中去找到合乎我們自己的解決方法,在閱讀時,無論是隨機的選取一章,還是從原力模型去理解,都給我們一種觸發,去從中鏈接到我們內心的一種感知以及思考方式,它既是溯源的通過問題和自身經驗與經歷去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法,也是從多個側面和視角去整合我們內在的能量。

走入其中,去收穫屬於我們自己的理解和能量感知,讓每一份思考與覺知匯聚成一個元氣滿滿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