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這點事


安全感,意識層面對我而言,存在於物質和精神上兩種,也曾一度影響我人生中重要決定方向的因素之一。

先哲曾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管子也曾論,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文明是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經濟的發展決定文明的進步,暗示了人們在沒有得到生存下去的基本保障時,就要求知曉禮儀氣節、榮辱是非,都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古往今來,遠至國家,近至個人,無不遵循此條底層邏輯。極端的拜金主義和詩與遠方至上者,僅為「羅生門」中的一面,也就是他們願意讓我們看到的其中一面,而非客觀完整的。

自己是一個危機感較重的人,曾在是否購房上猶豫糾結。後經過對安全感及自我的深度探索對比分析,做出了自洽的決定。物質方面,與我僅限於基本的生存保障-極簡主義類、斷舍離類衣食住行即可。如無基本保障,我那看似矗立著的精神世界,其實經不起現實殘酷的衝擊。物質獨立是基礎,物質沒有一個基本的完成的話,談精神獨立太單薄。

探索自我需求的無意識層面,是基於對無常的恐懼,它是安全感形影不離的伴侶。探索滿足自我方法:

1、鍛造自己的一技之長,且技能價值同頻或領先於市場需求,無論你身在職場還是想退隱江湖,哪天再回來,你能在這個時代和這個社會生存下去,那時候再來談你的精神建築或你要的其他東西;

2、讀史學哲,博古通今,強大自我功能,了解歷史發展規律和底層邏輯,無懼未來,接納世事無常,增長智慧,修鍊安全感。

真正的安全感,到底是源於自我的安心和安定,非靠命運或他人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