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嘲笑中年離異女性的底氣從何而來?
文/晏凌羊
01
我跟前夫有個小矛盾,現在過去了八年依然沒能解決。
話說我有兩個手機,其中一個因為操作買房、賣房、租房、買車以及參與各類促銷活動等,每日騷擾電話眾多,所以我乾脆調整了靜音,另一個手機號碼的保密性就做得很好,誰打電話給我,我都可以做到秒接.....我八年前就把能秒接的電話號碼告知了他N遍。
但是,八年了,他有事找我、問我(都是小孩的事),永遠只打前一個電話號碼,打不通以後就跟小孩說我「機德不好」(微信我把他拉黑了,只留了一個小孩也在的微信群用作溝通)。
我不打算為他一個人開啟秒接模式,他也不打算隨手記錄一下我會秒接的新號碼。
於是,這個問題一直無法調和、無法解決,但鑒於它浪費的不是我的時間,我沒動力去解決。
我曾經在網上吐槽了一下這個事情,結果熟悉的評論又來了:你前夫找了你這種女人真是倒了血霉,你不把電話調成靜音不就完事了?有些女人哪,離婚是有原因的,你不該反省一下嗎?男人忙起來的時候,也是需要你多多包容和體諒的。
我:????就男人可以忙,我不忙?如果男人自己心情不好就給你一耳光,你是不是得反省下自己的臉是不是長得「太吸巴掌」?
這些年來,我也習慣了網友這樣的評價。
你離婚了,一堆認為自己婚姻很成功的人跑出來PUA你。你過去做得對的地方,也會成為你的不對。
你娃生病了,一堆自認為把娃養的很健康的人又跑出來PUA你。
OK,既然你們持的是「成王敗寇」的思維,只憑結果來評定過程的對錯,那對不起,我剛好也很幕強,我只能接受真比我強的人對我的指點。
下次在指點我之前,麻煩先出示你的高考成績單、學歷證書、房產證、收入證明、各領域獲得的獎項和成就證明、夫妻一直很恩愛以及孩子一直很健康的視頻,等等。
但凡哪方面你比我差,對不起,麻煩給我閉嘴。
02
一上網,總是特別容易遇到「擦亮眼黨」。
前段時間,我收到這樣一條私信:「世界上好男人還是很多的,你沒遇到不能說明沒有。別因為遭遇一個渣男,就覺得男人沒一個好東西。自己不擦亮眼,怪誰啊?你太負能量了,取關!」
我嘆氣:哎,我從來沒說過「沒有」,很多時候談的就是比率問題,是「供小於求」的問題,是結構性不平等的問題。跟擦不擦亮眼沒關係。
今天看大家給我發的私信,我突然翻到這條,然後順著去看了一下她的主頁,發現她有一條微博寫的是(大意):這世界上還有不嫖娼的男人嗎?
哎,短短几個周,你身上發生了什麼。
話說回來,人年輕的時候(比如二十來歲),沒怎麼遭受過社會的毒打,就……特別容易覺得自己接觸到的那些中年人失敗,然後,就確實很容易產生「我絕對不會過成那樣」的優越感。
我跟前夫談戀愛的時候,出去看個電影都是全程手拉手的(在影院里也是)。
那時候,我們都認識一個離異的姐姐,她已經離婚十年,離婚的原因是男方出軌甚至把小三帶回家。
她那時候跟我說:「你男朋友看著還可以。相信我,你會很幸福的,不會重蹈我覆轍。這一代男人,應該比上一代更尊重婚姻與女性。」
那時,我也是這麼覺得的。我甚至天真地認為,我挑男人的眼光一定比她好,她遭遇的事情我一定能避開。
更何況,因男方出軌而導致她的婚姻破裂,也只是她單方面的說辭,誰知道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也許,她在那段婚姻里也有啥錯誤呢?
結果,時間才過去一年,我就被現實打臉了。
太陽底下居然沒有新鮮事,故事情節乃至後續的劇情,都是如此類似——男方都是在被提離婚後,「突然」覺得搞婚外情沒意思了,立馬跟情人斷了。
然後,過了幾年,跟比自己年輕的下屬再婚,再生育孩子……而女方一直單身,但足夠自在。
現在看我文章的小年輕,我估計好大一部分也是和「當年的我」一樣的心態………
他們的閱歷太淺,沒有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殘酷和沉重份量,更無法體會「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面臨的人生負累。
所以,有相當比例的年輕人,看到中年人失婚、失業、失獨、失敗,就想當然地認為「他們一定是不夠聰明,至少,不如我聰明。如果我是他們,我一定怎樣怎樣」。
沒關係,有的打臉來得很快,有的打臉來得很慢——大概要等十年。
十年後,你若是能達到我目前達到的高度,我敬你是條好漢。
03
我曾年輕過,曾嘲笑過別人,當然也可能被年少輕狂的別人嘲笑過。
而現在,當我也經歷一些事後,再聽到他人身上發生的這樣那樣的事情,只會唏噓,只想沉默,甚至想去抱抱剛剛經歷了一場劫難的TA們。
我不敢再說是ta們不夠聰明才會遭遇這些糟心事兒,我更願意相信:TA們或許只是不夠幸運。
換做我,也未必能比TA們處理得更好。
我覺得這世上沒有真正需要訓導的人。
那些明顯看起來比你更優秀的人,更無需你的規勸。
每個人做每個選擇,都有其自己的緣由和迫不得已,都是「幾害相權取其輕」的結果。
年輕的時候看到的都是別人的愚蠢,現在看到的多是別人的難處。
上了某個年紀後,不敢再隨意嘲笑別人,是因為我發現:當我居高臨下嘲笑別人的時候,可能正是我最該被嘲笑的時候。
年輕的時候,我們只看得到自己,很少能產生通過觀照他人而反省自己的覺知力。
我們不知天高地厚,處於一種類似於爬山登高的戰鬥姿勢,所以便很容易輕狂,很容易站在上帝視角看待和評判別人。
又或者,因為經歷的風霜雨雪太少,因為有人為你負重讓你輕裝上陣,因為看不到身邊走過的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身後的包袱,所以總覺得那些摔了跟頭的中年人一定是身體素質差或是爬山技藝不精,總覺得換自己來走這一程一定不會摔得那麼狼狽。
可慢慢的,你也會長大,你發現自己並沒有能耐改變這個世界,甚至連「自己不被這個世界改變」這一點都不確定是否能做到。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終究也要面對生活的殘酷。當你親歷這一切,才會對前輩們多出一點點理解。
每次被小年輕教育我不會做人,不會做事,不會理財,不會識人,不會經營婚姻,不會育兒,不會孝順父母,不會為人處世的時候,我只是笑笑,卻不急於反駁。
誰讓我自己也想當然過,也曾年少輕狂過呢?
年輕的時候說的話,總是有很難聽的時候的。不難聽,說明你沒年輕過。如果老了,說話還難聽,只能說明你白活了。
所以,現在,面對年輕人對我的嘲諷甚至是教訓時,看到比我年長的人們心上的傷疤時,我總一遍遍提醒自己:他人是用來觀照和檢省自我的,輪不到我來評判。也不要隨意嘲笑別人的疤,因為可能那只是你還沒經歷到的傷。
不敢再隨意嘲笑他人,也是因為開始懂得敬畏命運。
生命如果是一條河流,那它就自有它的源頭,也自有其流淌的方向,有小溪的潺潺,也有江河的滔滔,有一馬平川的順暢,也有翻山越嶺的曲折。
沒有人能一帆風順,你的命運里也會伴有風浪,伴有曲折,也會有那麼一兩件倒霉事降臨到你頭上。
嘿,就像死亡似的,你憑什麼以為自己是天選的小仙女,蒼天會刻意饒過你?
人生就像樹葉一樣,活到最後,每個人都是殘破的。
不承認這一點的人,可能很難獲得平靜。
就醬。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END--
作者:晏凌羊,80後,情感專欄作者,新女性主義作者,中國作協會員。著有暢銷書《那些讓你痛苦的,終有一天你會笑著說出來》《願你放得下過往,配得起將來》《願你有徵途,也有退路》《我離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俠小說的另類解讀》以及兒童繪本《媽媽家,爸爸家》。擁有13年金融從業(管理)經驗,現為廣州某文化信息諮詢公司創始人、某文化傳媒公司聯合創始人。出生於雲南麗江,現居廣州。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晏凌羊 微博:晏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