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決定開始學習寫作,原因很簡單,我想找一份不受年齡限制的副業。
我熱愛看書,但對於寫作只是一個局外人。小時候的夢想,被謬論折斷了翅膀,寫作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做的事情,我只能做一個讀者。因此,我做了48年的讀者。
隨著自媒體的發展,看著入眼的這些碼字,發現其實也很普通,甚至想自己也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萌發了這個念頭,發現自己已經過完了上半生,甚至離開筆已經幾十年了,寫上個百來字的句子,還要東拼西湊,把字典也搬進去了,這樣的條件,不是做一餐飯那麼簡單。
但是有一個故事,卻觸動了我內心深處火焰:
1937年出生的老人姜淑梅,60歲之前目不識丁,開始學習寫字。74歲那年出版首部著作《亂時候,窮時候》,併入選新浪好書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書」、豆瓣讀書「2013年度最受關注圖書」;至今為止已經出版了6本書。如今的她還在學習畫畫,力爭在90歲的時候成為畫家。
60歲前文字還是一片空白,卻在後半生逆襲了人生。我想自己條件總比姜老師好,為什麼就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呢?雖然,每個人的一生是不可以複製的,但是學習的精神還在。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追逐夢想,從來都與年齡無關。
正是因為姜老師的故事,讓我想為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彌補夢想的事情。儘管我的寫作水平如同蝸牛一般慢慢地前行。可喜的是已經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