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差一點沒把「四多餘」給換出去

回娘家的時候,趕上四妹也回來了,她正在給父親洗腳。看到這個情景讓我心頭一熱,我家姐弟五人,要說對父母照顧最細緻最耐心的還是我這個小妹妹,父母也是經常總結說,沒想到我最得利的是我的四閨女。

四妹陪父親坐在陽台說話

父母這麼說的時候,我知道他們的心裡最深的感慨是,當初那不待見的四閨女給予他們的卻是最無微不至的照顧。

我父母是最標準的北方農民,今年正好八十歲,膝下有四女一兒,兒子最小。弟弟是1977年出生,四妹1974年的。那個年代正趕上計劃生育政策開始實行。

父親有兄弟三人,兩個伯父家都沒有男孩。而我母親一連生了三個閨女,這對我爺爺來說,在整個家族面前都抬不起頭來。那個年代沒有男嬰的家庭被罵「絕戶」,這對我爺爺我父親來說簡直奇恥大辱。

我爺爺再三給我父母下指示,「那哥倆年紀大了,我是指望不上了,你們一定要爭氣,別讓咱這股無後啊。」

媽媽雖然也是農村婦女,但媽媽念過八年書,生了三個閨女後,村上的大嫂隊長就動員母親計劃生育,母親覺得可以考慮的。可是遭到了父親的堅決反對,父親橫眉冷對地把前來做工作的女幹部們轟出家門。

於是媽媽就有了老四,那時候父母和爺爺有多麼盼望這第四胎是個接戶口本的啊!那時候我七八歲,已經有記憶力了,我還記得四妹出生時是在家裡,是上午。父親當時在社辦企業上班。當他晚上下班時,一走進村子,就有好事的人不懷好意地給父親賀喜,恭賀父親又來個四閨女。

村子不小,村子裡的人都特別關注,我母親這第四胎會不會爭氣生個兒子,所以四妹生下後幾乎整個村子的大人都奔走相告。

父親一聽又來一閨女,鐵青著臉走進家中。那時候家裡是兩間大炕,父親走進屋,冷冷地看了母親一眼,正眼也沒瞧他四閨女一下,就對母親說「你當不當,正不正的整滿炕,靠一邊去。」。

剛剛經歷了生育之痛的母親面對這樣的斥責低聲哭泣,前來侍候母親月子的姥姥也跟著唉聲嘆氣,彷彿是母親犯錯了。

而受打擊最大的是爺爺,母親生產的時候,家族裡一位近親的嬸嬸生了個四兒子,他們家就盼女孩。於是那家和爺爺商量,能不能拿四妹妹換他們家的四兒子,兩家都皆大歡喜。爺爺覺得這個主意不錯,都是老張家的,還有血緣關係,回來和父母說。母親一聽就哭了:我不同意換,我怎麼能把我閨女給人呢,就算沒兒子我也不換!

母親從來都不是一個軟弱的人,她雖然盼兒子,但也特別堅決,自己的閨女絕不給人。爺爺用期待的目光看著父親,叫父親口黃:老三,你是男人,這事你做主!

一直低頭抽煙的父親,硬生生扔出一句話:我閨女不換!這是父親第一次忤逆爺爺,也是特別堅決沒有商量餘地的態度,爺爺只能作罷。

記不清從啥時候起,父親下班就會抱著四妹,四妹長的很俊,也是長的最像父親的閨女。我至今還記得父親把四妹放在脖頸上的情景,嘴裡還說:我四閨女是我的新鼻子尖。

爺爺沒有孫子還是著急,一年後,姑姑家生了個三兒子,爺爺又動心事了,和父母商量說:拿咱小四和你妹妹家小三換吧,孩子肯定也受寵不遭罪,咱家還有後,也是咱家的血緣。這不兩全其美嗎?

這次還沒等母親開口,父親就說:爹,我這輩子就算沒兒子,也不能把我四閨女換出去,誰家都不行!

父親帶童年的我去照相

這件事母親最引以為傲,母親說父親大事不糊塗,小事不計較。最聽你爺話,就這事不聽。

也許是父母的忠厚感動了老天,後來我終於有了弟弟。只是遺憾的是,弟弟出生時候爺爺已經去世了。這也是父親老是覺得對不起爺爺的地方。不過弟弟大些後,父親每次給爺爺上墳都會帶上弟弟,然後在爺爺墳前叨咕幾句。如今弟弟也已經四十多歲了,前幾年他把爺爺的墳塋地鄭重地修繕了一番。

1990年代姐弟五人與母親合影,個子最矮的是表弟,藍色連衣裙是四妹

而四妹一直是父親最寵愛的閨女,弟弟考學離開了家鄉,四妹在找對象時候,父親把她留在了身邊,四妹欣然接受。

這麼多年,四妹的善良、細心、孝順成為父親最安心的依靠。

四妹也經常調侃:看看你當年多麼明智沒把我換出去,你要是真把我換給別人家,我不但會恨你們,你的閨女兒子我都不搭理他們。

四妹這句話,我真信,她愛憎分明有主見,不管她去了誰家,她過的多好,只要她知道當初因為父母要兒子把她給出去,她都不會原諒大家的。

但我也知道我父母,那麼善良樸實的人,愛自己的孩子可以付出所有的人,又怎麼會把自己的孩子換給別人。雖然小妹至今還有「四多餘」的外號被我們調侃著,但我們知道那是我父母對小妹的愛稱。

這輩子,有姐弟五人相親相愛,八十歲的父母身體康健,這是五十多歲的我最大的富有。


八十歲的父親和他心愛的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