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要學會看淡,可以不積極,但是要樂觀

一直以來,自我感覺還是一個蠻樂觀的人,雖然不怎麼積極向上,但是樂觀。

我出生於一個小鎮的小村莊,媽媽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因為讀書成績差,讀到初一就沒讀了,爸爸是農村小學的一個數學老師,自我記事起,家裡的經濟,雖不富裕,但可以溫飽,印象中爸媽以前非常勤奮,經常種植農作物,騎著自行車把農產品帶到城裡賣。

我的童年像大部分的農村孩子一樣,放學後放牛、上山摘野果、下水抓小魚、晚上抓迷藏、抓螢火蟲、去別人地里偷番薯等,生活過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真的好想回到過去。

中年人的煩惱來源於自己的身邊的一切,現在工作穩定了,經濟不算富裕,但是也有房有車,但是卻感覺失去了很多,很多,有時候看見街上有以前小時候吃的小吃,嘗一口,心裡馬上得出一句「不再是小時候的味道了」

生活質量上去了,但是開心少了,工作的性質好像也變了,變得那麼虛幻,那麼假,天天叫拿著手機「關注,接龍,拍照」,真的不知道所謂何事,假的東西好像做得太多了,難免發發牢騷,旁人說,按照領導的要求做就是了。

除了工作上的煩惱事外,身邊的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差,不過很多時候我喜歡這種「差」,人到中年真的不想再去應酬這個那個了,有時間,就想躺一躺,放鬆放鬆心情,喝杯茶,看雲捲雲舒。

這幾年,聚會少了,聚餐少了,朋友的聯繫好像也少了,好像一切都變得無所謂了,很多東西都不在乎了,也許這就是變老該有的樣子,哈哈哈!


寫著寫著,靈感突然沒了,簡單就是幸福!一直都喜歡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