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3句話,教你做好自己,過好這一生

人生究竟幸不幸福,快不快樂,其實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內心的期待和追求都不一樣。所以,沒有什麼是最好的,只有適合自己的,自己真正認可的,並符合自己內心期待的選擇和結果,才是真正的最好,最完美的。

因為你的世界只有你才是真正的主角,而與他人無關。人生最難得的也就是活出自己,活出真我,這樣才算是真正活透的人。

因此,你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想辦法做好你自己,而不要被外界的人或者事物帶走,一旦迷失了自己,人生也就變得黯淡無光。下面有《道德經》中的三句話,我們不妨重溫一遍,相信你一定會很有收穫。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想要了解別人,從他人身上學會知識,技能,更好的與人相處,可以說是一種智慧。能夠讓自己更好的融入團隊,融入社會,獲得發展。

但是,說到底,一個人最難了解的人還是自己。有時候我們內心深處明明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卻與自己的心背道而馳。雖然有時候會無心插柳柳成蔭,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最終的結果卻並沒有這麼理想。如此,理想與現實的衝擊,讓我們的內心變得焦慮,抑鬱,擔憂,產生了無盡的煩惱,甚至想要逃避。

所以,你除了要學會了解別人,與別人相處,你更需要了解的是你自己,要學會好好的與自己的內心相處。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然後為之而努力,縮小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你會比現在更知足,也會變得更加快樂。

第二句話:「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現在的社會,各行各業的競爭都很大,彷彿只有把別人壓垮,壓倒,自己才有獲勝的機會。當然,能夠勝出者,肯定是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強的人,競爭力不會差。

但是真正能稱之為強者的人,不是戰勝他人,而是戰勝自己。要勇於向自己的弱點挑戰,克服自己的慾望,消除內心的煩惱,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和快樂。

第三句話:「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真正的聖人是有自知之明的,明白自己的優點,並且不把它當做優點,而拿出去到處炫耀,更不會因此而沾沾自喜,變得自傲。

同時他們也明白自己的缺點所在,並以此為恥,下決心努力去改正它。他們會很愛自己,關注自身的成長,但同時又不執著於自己,不認為自己有多麼的高貴,多麼的了不起。

真正的聖人,他們看一切凡夫皆是聖賢,而唯獨自己一人是凡夫。由此可見,倘若誰告訴你,他自己有多了不起,干出了多麼輝煌的事業,有多大的成就,並沾沾自喜時,請謹慎待之,擔心其徒有虛名,避免被其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