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月
來源:碧讀好書
前段時間,閨蜜小琳在聚會中宣布自己已經離婚的事實,一眾好友聽到都震驚了。
小琳夫婦在外人看來,就是一對關係無比和諧的模範雙親。小琳溫柔賢惠,她老公也努力上進,還願意幫忙做家務、帶孩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不知道多少人羨慕這樣的家庭。
可為什麼這麼和諧的夫妻,最終卻會分道揚鑣呢?
小琳說:「因為我們結婚六年,像同事、像室友,卻不像愛人。」
「結婚之後,我們很少爭吵,也不離不棄,可是我們很少深入地溝通,好像從來沒有很親密地在一起過。」
「我們嘴上說著我愛你,也確實盡到了夫妻的責任,但實際上我們對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毫無興趣。我們對彼此關閉著心門,從不衝突,相敬如賓。」
「有時候我夢見我老公出軌了,夢裡的我內心毫無波瀾,還能理智地搜集證據,找律師,辦離婚事宜。」
「如果有人問我,結婚六年的感受是什麼,我想說,好像在玩角色扮演,我一直在扮演著好媳婦、好妻子、好媽媽的角色。」
「這種婚姻太窒息了。所以,我們選擇了離婚。」
01 假性親密關係,是一種慢性毒藥
小琳的一番話,引起了我們的深思。
也許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著一種夫妻,他們每天一起吃飯、睡覺、生活,看起來親密無間,從不爭吵,可卻不是真的那麼「親密」。
他們從不和對方袒露自己的心事,從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即使有潛在的矛盾衝突,他們也不願意坦誠地溝通,而是刻意去迴避,甚至視而不見。
其實,這種關係,就是「假性親密關係」。
所謂假性親密關係,簡單來說,就是把戀人處成了同事和室友,只有物理上的接觸,沒有深層次的聯結。雙方在形式上親密無間,但又都心照不宣地逃避了坦誠自我,接納對方。
當一對夫妻,長期處於一種互不打擾、互不干涉、互不侵犯的狀態,表面上看是自由和獨立,實則底色是孤獨,因為彼此根本沒有產生親密的情感聯結。
還記得脫口秀大會的思文嗎?在段子里,她把老公比作「睡在上鋪的兄弟」。
最終,這對處成哥們的夫妻選擇了離婚。
還記得前段時間,明星焦恩俊和妻子林千鈺官宣離婚嗎?
林千鈺在節目中坦言:
兩個人之間沒有第三者、外遇、劈腿這些問題,只是夫妻關係名存實亡,雖然掛著恩愛夫妻的頭銜,但實際已經分居了2年多。
面對離婚,林千鈺也沒有多少傷感,還洒脫地說一句:「就當他是業障,還完了就自然而然bye bye這樣子。」
你看,有多少婚姻,毀於假性親密關係。它就像一種慢性毒藥,在侵蝕著愛情和甜蜜,讓婚姻變成一個冰窖,讓身處其中的我們徹骨寒心。
02 假性親密關係,是一場共謀
那麼,假性親密關係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
有研究者認為,「假性親密關係」 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共同創建的心理防禦系統(psychological defense system)。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一種本能,就是建立一套防禦系統來保護自己,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比如,有的人害怕爭吵,擔心矛盾會毀掉兩個人的關係,於是就會避免溝通,刻意地迴避矛盾。
又比如,有的人害怕失望,所以就從不向對方展現自己真實的需求,也不對對方有任何期待,因為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
當兩個人都建立起這樣一套防禦機制,就相當於共同保持了情感上禁閉的狀態,拒絕為對方打開心扉。
可見,假性親密關係,是夫妻的一場共謀。他們共同進行著這一場角色表演,表面上裝得很親密,但實質上卻是一種分離。
就像一句歌詞寫的:「我站在你左側,卻像隔著銀河。」
明明床邊有伴侶,卻比單身還孤單;明明天天生活在一起,卻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03 如何走出假性親密關係?
要想走出假性親密關係,需要我們做到以下三點:
l 學會打開心扉,袒露自己的情緒
很多人對於夫妻的相處模式存在著誤解,以為恩愛的夫妻是從不爭吵的。
但事實上,從不爭吵的夫妻,很可能不是真正恩愛的夫妻,他們只是把自己的情緒裝進了套子里,迴避正面解決問題。
而要想真正走出假性親密關係,就必須接受自己的情緒,同時嘗試著敞開心扉,向對方真實地表露自己。
l 學會共情,並及時回應
心理學家小馬克·B·博格認為:擺脫假性親密關係,要建立共情。
試著想一想,當你對另一半說:「我今天心情很差。」
伴侶的回應卻是:「我很忙,你先睡吧。」
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你是否會覺得,他根本不在乎我,我再也不會跟你講心裡話了?
很多時候,夫妻一方之所以會關閉心門,逐漸疏遠,是因為另一方無法與她產生共情。
被拒絕多了,就心寒了。寧可選擇不表達,也不想再受挫。
因此,我們要學會共情,要對對方的恐懼、脆弱、憤怒等情緒保持敏感。
對於對方的負面情緒,我們不能選擇性看不見,否則每天肩並肩睡在同一張床上,彼此之間卻隔著最遙遠的距離。
只有真正地做到換位思考,嘗試著去理解對方,傾聽對方,我們才能走進對方的心裡。
要知道,好的夫妻關係,不是沒有爭執,而是要允許表達,及時回應。
l 深度溝通,走進對方的心裡
生活中,很多夫妻的溝通都流於表面。每天溝通的內容無非是:晚上吃什麼,誰去接孩子,父母好不好。
而對於精神層面的東西,卻很少提及。
很多人寧可向素未謀面的網友吐露心事,也不願意和最親密的另一半深度溝通。
那麼,什麼是深層溝通呢?
它指的是在個人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較深入地相互交流。
比如,我們可以和另一半一起觀看一部電影,就電影的內容進行有價值的溝通,交流彼此的觀點、看法。
又比如,我們可以在每天的晚飯後和另一半一起散步,在散步時交流今天發生的趣事。
再比如,我們可以培養一種夫妻都喜歡的興趣愛好,像下棋、遊戲或者某種體育活動,在活動中溝通交流。
總之,夫妻之間的交流不應該只是例行公事,而是要上升到精神的層面。只有真正走進對方的心裡,我們才能走出假性親密關係的怪圈,建立真正親密又和諧的兩性關係。
04
富蘭克林曾說: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中,對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過於真實、誠意和聯結。
真正的親密關係,並不需要給外界多少虛假的表現,而是需要坦誠、接納與珍惜。
希望讀完此文的你,能夠找到那個真正與你親密無間的愛人,願我們的婚姻都能更真實,更有活力。
共勉之。
作者簡介:月月本文來源:碧讀好書(ID:renshengbidu)原創文章、新書資訊、必讀書單等,伴你成長!好書像碧玉般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