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的物質慾望是沒有止境的,這是由人的社會生存屬性與本能決定的,即使是正當的勞動所得,也不可拼了命去索取。因為超出個人或家庭需要,再多的財富也都是身外之物。於是,有那麼多慈善家,共同富裕的思想者與無私奉獻的愛國者。他們理性面對物質利益的誘惑,摒棄狹隘的利己主義,在保證自身有質量的生存前提下,不再無度地追求累積更多的物質與金錢。
且不說那些貪官污吏,就是普通百姓,有寬敞的房子,衣食無憂,子女有基本的教育保障,老人有基本的養老保證,也就足矣!何況超出生活需要的更多物質,許多是日常生活用不到的。
老了,會逐步意識到,許多你一生壘砌的心愛之物,其中不乏在你珍藏的物品里,也珍藏著你生命中的許多故事。但在子女眼裡,這些你認為的有價值的物質,卻變得毫無價值,甚至被子女當做負擔,被他們當廢物廉價處理,或被扔進垃圾箱里。因為時代變了,人總是往前看的,吐故納新,棄舊求新是社會前行的必然取向,不能一代一代背著老一輩丟下的包袱艱難前行。
老了,學會減負,清理掉那些沒用的東西,捨棄沒有價值和意義的身外之物,少一分留戀,是理性面對和選擇,為防身後無法體會的悔恨。
啟程前的回望(國畫)2021年秋 庄慶芳作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