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高情商,叫真誠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人的哪種行為讓你覺得這個人值得深交?」

底下的高贊回答到:「真誠」。

真誠,是最簡單也最可貴的東西。

真正在人性中可以長存的美好,是懂得尊重,寬容他人,善待自己。

有句話說到: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

人與人的相處,無非就是真心換真心,唯有真誠待人,才能收穫真心。

01

真誠,是交往的前提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人生在世,避免不了和各種人打交道,而真誠,就是人際交往的試金石。

在李嘉誠剛開始做生意時,因為缺乏擔保人,導致很多批發商都不敢進他的貨。

當其中一個批發商終於答應和他談談時,為了滿足批發商的要求,他和設計師通宵達旦,連夜趕出9款樣品,供批發商選擇。

批發商很滿意這些樣品,同時更欣賞這個年輕人的辦事作風和效率,不到一天時間,他竟能拿出9款別具一格的極佳樣品。

在接下來談生意時,李嘉誠直率地告訴批發商:「我非常希望能與您做生意。可我不得不坦誠地告訴您,我實在找不到願意為我擔保的廠商。」

李嘉誠的誠懇,深深打動了批發商,他說道:「李先生,我知道你最擔心的是擔保人。我也坦誠地告訴你,你不必擔心,我已經為你找好了一個擔保人。」

李嘉誠愣住了,只見批發商微笑著說:「這個擔保人就是你。你的真誠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擔保。」

後來,批發商提前交付貨款,而且主動提出一次付清,基本解決了李嘉誠擴大再生產的資金問題。

生意場上,商人視真誠、信譽為基石;與人交往,又何嘗不是如此?

耍小聰明、欺瞞別人,也許可以得到一時的蠅頭小利,但時間一長,終究要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所以,最穩妥的做法就是,始終如一、真誠待人。

人與人的交往就是在相互坦誠的前提下完成的,只有真誠,可以讓人放下虛偽的面具,毫無防備的去信任對方。

真誠換來的朋友,是人生最大的幸事。


02

真誠,是一種能力

最近,電視劇《掃黑風暴》完結,這部在掃黑除惡背景下的電視劇讓人印象深刻。

印象最深的就是張藝興扮演的刑警林浩。他將一個刑警正直果敢的性格完美的演繹了出來,在如今這個誰都能演戲的時代收穫了不少好評。

張藝興在回國後一直被黑:營銷號說他娘娘腔,黑粉說他沒作品。面對惡評他從不爭辯,只是默默「努力努力再努力」。

大眾對他的改觀從他參加《極限挑戰》開始,面對五個聰明的大哥,張藝興彷彿一個待宰的羔羊,但是他的真誠讓他很快就成為了「團寵」。

他沒有因為節目中都是前輩而唯唯諾諾、阿諛奉承,反而有一股「傻氣」。

面對孫紅雷搶他箱子,他不畏強權理論,一句「向上爬一定要要踩著別人嗎?」讓人捧腹大笑的同時也欣賞他的直率和真誠。

參加優酷的選秀節目《少年之名》時,張藝興節目直言不懂為何這麼著急又要選秀。

在許多人都盯准選秀這一塊大蛋糕時,張藝興直率是說出了自己的擔憂和不理解。

孫紅雷曾說:「我喜歡張藝興,因為他真實、善良。」

在娛樂圈不少明星人設「翻車」的情況下,張藝興卻能保持自己的清醒和真誠,十分難得。

以前一直覺得真誠是一種品德,是一種選擇,相比較之下,心思玲瓏,會說場面話是一種能力。

但是現在漸漸發現:成年以後,真誠才是一種能力。

不說違心的話來交換友情和關注,足夠坦誠,不在意別人的看法。

一個人要很有底氣,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都要足夠的獨立,才能夠真誠。


03

真誠,是一種修養

泰戈爾說過「虛偽的真誠,比魔鬼還可怕。」

待人真誠的人,往往情商都很高,他們總能捕捉到一些不易察覺的細節而獲得人心。

家樓下有一個小麵館,老闆是一對很老實的夫妻,他家的生意總是非常好。

中午飯點的時候總是有很多人排隊,還有不少人因為位置不夠端著碗蹲在路邊吃飯。

反觀隔壁的小麵館,冷冷清清,大家寧願排隊也不去隔壁麵館吃。

一直很好奇為什麼都是賣面,這家的生意卻這麼好。

有一次,為了對比,去了隔壁的麵館吃了一次飯;

一進門,老闆娘愛搭不理的問了句吃什麼,回答之後坐在那裡玩了半天手機才到後廚去做飯。

老闆娘一做飯已經不想吃了:

玩完手機的手也不洗直接和面,途中還不停拿手摸油乎乎的頭髮;

各種調料堆在一個髒兮兮的案板上,胡亂的倒了兩下就端了上來。

吃了兩口,味道也很一般,想著拿衛生紙擦擦嘴,老闆娘一句:「衛生紙一包兩塊。」

瞬間明白為什麼大家都會去另一個麵館吃飯:

那對夫妻的麵館態度熱情,哪怕是高峰期也從沒用不耐煩的語氣說過話;

雖然是個小店,但是店內的環境乾淨整潔,老闆每次做飯都會戴好手套、發套和口罩;

店裡總有免費的紙巾和酸梅湯,連蒜都是剝好的蒜瓣。

後來和食客聊天,他說:這周圍的很多小店,都沒有這些免費的服務,

很多店家看待他們的眼神,就有一種防著他們占自己便宜的感覺,這讓他感覺很不舒服,

這位開麵館多年的老闆說:自己做生意,不為賺錢那是假話,但是賺錢的前提,是要讓食客們感受到舒服,

食客舒服了,就願意來我這裡吃飯,我真誠對你,你也真誠對我。

一點真誠,不是什麼秘密,但卻是很多人所缺失的。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時候只是那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一點。

但往往就是這一點真誠,卻造成天壤之別的效果,做生意如此,其實做人亦是如此。

真誠,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質,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妨臣,則賢臣不至。

見過的人越多,越明白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所以待人真誠,其實是用真誠的心態對待自己。

為人真誠本身,並不是涉世未深的單純,而是經歷過人情世故的老成。

往後餘生:秉一分真誠,多一份善意,持一分真誠,多一份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