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人生髮展的過程中,都有這樣的現象,即遇到困難或者問題,總會用過往的經驗和知識來衡量,一旦超出了自己過往經驗和知識的範圍,就會認為自己面對困難和問題無法解決,於是就會選擇放棄。
這實際上就是自我設限的一種表現。很多人本來可以克服困難,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就因為自我設限,就放棄了成長的機會。這對於人的生命成長來講,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在心理學裡面就有這方面的論述。《墨菲定律》中就有一種跳蚤效應,很值得我們借鑒。
跳蚤有兩條強壯的後腿,因而善於跳躍,可以輕鬆跳起一米多高——跟它們自身的大小比起來,相當於一個人一躍跳上八十層的摩天大樓!
但是,曾經有生物學家將跳蚤放到一個一米高的罐子里,罐子加上了透明蓋子。這樣一來跳蚤每次跳起來都會撞倒蓋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倒蓋子。過一段時間後,生物學家拿掉蓋子,發現跳蚤依然能跳躍,但已經無法跳到一米以上的高度了——原來它已經適應了瓶子的高度,並且調整了自己的跳躍能力,不再改變了。
這種默認了較低目標後,限制了自身實際能力的現象,被心理學家成為「跳蚤效應」。為了驗證這個效應在人類身上是否同樣適用,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曾對一群年輕人做過長達二十五年的追蹤調查。
這些被調查的年輕人,智力、學歷、環境等客觀條件都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在於對未來是否有清晰且長遠的目標。二十五年後,這些被調查對象的生活狀況如下:3%有清晰的長遠目標的人,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頂尖的成功人士;10%有清晰短期目標的人,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目標模糊的人,幾乎都生存在社會的中下層;而剩下的27%沒有目標的人,則庸庸碌碌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由此可見,一個人是否有清晰且長遠目標,與其能否取得重大人生成就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
之所以如此,就在於人給自己設定的目標越高,其人生髮展過程中就容易激發生命內在的潛能。比如,明朝時期的王陽明,他從小就給自己定下了人生目標和方向,既要成為當世的聖人。
王陽明正是在這個目標的推動下,把生命中所有的能量、精力、注意力都指向了這個目標,其人生一切的發展都是指向這個目標。當然,目標越大,所面臨的考驗也越大,但也正因為如此,生命的潛能才會被激發。
王陽明的一生可以說是頗具傳奇色彩,一生的發展可以說是波瀾壯闊來形容也不為過。從王陽明被貶到龍場之前,是他走向聖人的準備階段;而被貶到龍場,則是他悟道成聖的階段;從講學再到帶兵打仗,平復寧王叛亂,再到剿匪,是他立言、立功、立德的階段。
最後王陽明臨終的時候,也是預知時至,在帶兵打仗的路上就走了。可見王陽明的成就,就在於他從小給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標。這是他成為聖人的直接根因。
從道學理論角度講,人的生命發展若能通過凈化心意,並能夠通過老子《道德經》中所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至也,謂:天毋已清將恐裂,地毋已寧將恐發;神毋已靈將恐歇,谷毋已盈將恐竭,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
這句話就告訴我們,凡事若想成功,必須要專註持一而行。這也是我們今天所講的,人一旦定下了目標方向,抑或是理想和夢想,就要保持初心。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就講得很透了。
道學理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即元神和識神對生命的主導,也是決定了人生的最終成就。
所謂元神,是指我們先天本真元性,這個是與天地宇宙自然的「道」相通相連,並且與「道」具有同一性的內在本真之我。
但我們生命中的元神是來自於先天元神,先天元神到了我們生命體後,被格式化後,形成的具有個體特性的後天元神。一般來講,人若能在後天元神主事下去展開生命的行為。就會調動生命的潛能、智慧、能量,在所生存的社會中建立超出常人的偉業。
如上面所講的王陽明,其實以前古代的那些聖人、真人們皆是如此,都是在修鍊後,啟用了元神思維,用元神主事,生命才具有了超越常人的能力和智慧的。
還有一種就是識神,識神是通過後天學習、人生經歷、經驗、體驗後所形成的一種後天認知。這是基於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的基礎上,在大腦皮層接收有限認知情況下形成的應激反應機制,以及對外界客觀世界的判斷與衡量標準。
很多人的思考問題、思維模式、情緒和行為都是依據識神的認知。這實際上是一種極其局限的認知,不是對客觀世界認知的全部。或者說,人的識神思維主導下,認知客觀世界的方法是:通過收集分散的、局部的信息,用分析、衡量、判斷、邏輯推理、主觀臆想(識神的主觀)等方式認知客觀世界。但實際情況這種認知都是片面的、靜態的,是不全面的。
當然,也不排除,通過哲學的指導,用嚴密的邏輯推理,綜合各種信息能得出接近客觀實際的真理。但也只是識神思維達到極限後所形成的結果。這是需要極其巨大人力物力的。
但人在元神思維主導下,人就會超越識神思維的限制,就會形成具有超越普通人的智慧。如佛家禪宗六祖慧能,他大字不識,但是卻擁有無上智慧,成為一代宗師。王陽明龍場悟道、近代民國時期的王鳳儀現實,為救人而在路上明悟本心,見大光明。這都是突破識神思維,進入元神境界的體現。
我們通過心理學的這種「跳蚤效應」,用道學思想和理念,結合現實社會大眾在人生髮展境遇上所面臨的問題。提出這樣的理念和觀點,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在人生髮展的路上,不要給自己貼標籤,不要給自己人為的設限。
用現代科學角度講,人的大腦有140億個細胞,但人能夠使用的也不過15-30%。各別人可能進入元神思維,大腦細胞應用的會多一些,但大多數人大腦細胞都處在沉睡狀態。緣何如此?就因為人被現實社會的知識,把自己的心給限制住了。
如果我們能夠用開放的心態,從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聖賢哪裡,去汲取營養,通過學習,我們先繼承,然後在結合時代發揚,那麼我們就以把老祖宗傳承下來的這些寶貴精神財富,應用於我們的生命和社會中去創造巨大的價值和財富。
各位朋友,關於心理學中的這個「跳蚤效應」,您還有哪些不同的觀點呢?歡迎您也一起參與討論。我是玄無極,也歡迎大家關注我。後續將會有更多精彩內容奉獻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