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所謂愛的語言,很受推崇的那種




作者:劉英雅



1.愛的語言

愛的語言在愛情關係、親密關係中很被推崇。意思是要經營好親密關係,要讓彼此更有幸福感,你們要去了解彼此的愛的語言。



或許是兩個人愛的語言不同,導致你們不懂得去愛對方,導致你們沒有感受到愛。當然 ,也導致你們之間的痛苦掙扎。



而這個愛的語言跟我們各自的成長經驗有關。


在過去的經驗中,你感受到愛的方式,你表達愛的方式。


或者在你的原生家庭中,愛的語言是這樣的。你繼承了。



比如,高質量的相處,肯定的語言,服務的行動,精心的禮物,身體接觸。



誠然,在戀人關係或者伴侶關係中,這些愛的語言統統有用。


都能讓對方感受到被在乎,被愛,感受到連接,感受到存在感。都能對伴侶有些許滋養。都能給對方賦能。



對於相愛的兩個人,也願意好好愛對方,讓對方感受到被愛,甚至被寵,感受到幸福。



所以,所有的這些愛情技巧,你可能都願意自然而然地搬出來。



但是,愛偏偏就沒那麼簡單。有時,就讓你感覺有心無力。或者乾脆無心無力。



特別當你糾結在所謂愛的語言里時,如何愛似乎就是一個難題。



但愛本身事實上不是難題。那是生命的本能。所有的一切,與愛有關的一切,都是自然地噴涌。


這些愛情的技巧,拿來湊合下愛情的劇情可以,真正能讓關係根深葉茂的,讓彼此融化的,卻不是這些技巧。




2.愛是兩個人的事情

愛是兩個「人」的事情。


每個人的生命狀態,每個人生命的發展層面,都導致每個人生命的需求不同。


或者同樣的需求,內容、質感是不一樣的。


如此,強調愛的語言,愛的技巧,有時就像對牛彈琴。而且,讓彼此費神。



同樣的高質量的陪伴,卻不見得兩個人能夠互相陪伴得起。



何謂高質量,何謂陪伴,兩個人是否能夠心神意會。



或許你所謂的高質量與對方所謂的高質量不同。


曾經,有個男孩子說,他不會買包,也不會買香水,他會帶女孩去看極光。



女孩說,我覺得愛情還是實實在在的好。像我爸爸那種,家裡的大小事情都管, 感覺特別踏實溫馨。



旁邊有另外一姑娘就說,爸爸能管家裡大小事,的確溫馨。但是,我不喜歡男人做這些。還是去看極光有意義。兩個人一起經歷那個過程。



兩個人對生命的理解不同,不是偶然。


兩個人對生命的期待不同,也不是偶然。



兩個人能夠「相遇」,也不是偶然。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3. 無法「言說」的愛


強調愛的語言,去了解彼此愛的語言,似乎是經營親密關係的必殺技。


也的確是需要。


你總是想讓你愛的人,幸福快樂。這樣,或許你也會幸福快樂。



但相愛,有時卻無需「說」那麼多。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就能明白一路同行。



無需言語來附會風雅。無需情話來撩撥情慾。



有時,人與人就那麼不同。



有時就算彼此愛的語言極其相似。我也需要陪伴。你也需要陪伴。但我和你卻無法提供彼此需要的陪伴。


我和你在一起說愛的語言,顯然不合適。互相聒噪。彼此耽誤。



兩個人在愛的語言方面的差異,有時是人與人的相似,完全可以愛的。


因為,我們可以兼容並蓄。可以因此有更大的世界。


就算愛的語言不同。也能殊途同歸。


因為我們能夠是同道中人。



畢竟,相愛,所有的一切都是語言。不愛,如何尋覓愛的語言。



就愛情來說,愛的語言可以附會。



就愛來說,兩個人的相遇相會才是更重要的。



所有的愛的語言,前提是兩個能夠相愛的人。不是迷戀。不是救贖。


而是在不算漫長的人生里的知己親密愛人 。是在無涯的時空里,執手的人。




我是心理顧問劉英雅,用心理學分析愛情婚姻家庭人生,讓親密關係成為自我成長的課堂。

劉英雅:心理學專業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婚戀兩性情感家庭研究者,身心靈成長研究者。
十幾年的心理學工作,專註於家庭婚戀情感、個人身心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