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惡毒婆婆:兒媳產子後,讓她喂自己兒子,孫子喝米湯,她是誰

2020年12月05日23:24:14 情感 1644

中國有句俗話,「多年媳婦熬成婆」,一句話道盡婆媳之間的關係,以及在家庭這個小社會中,婆媳的相處的方式和地位的對比。在現代社會,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到婆媳之間的平衡關係,但這卻是靠一代又一代女性的犧牲和吶喊換來的。

民國惡毒婆婆:兒媳產子後,讓她喂自己兒子,孫子喝米湯,她是誰 - 天天要聞

蘇雪林出生於1897年3月26日,對於中國女性來說,這又將是一名改變她們命運的傳奇女性之一。但是,蘇雪林能夠有後來的成就,卻是靠著自己「一哭二鬧三跳井」的抗爭,以及哥哥們的「施捨」換來的。

在民國時期的那個依然男尊女卑的世界裡,只有極少數受過西方思想影響的年輕人才有著改變自己命運的心,而這些人都只是廣大平民百姓中的倉中一粟。不僅僅是窮苦人家,大戶人家的大人們也都依然「恪盡職守」地遵守著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美德」。

民國惡毒婆婆:兒媳產子後,讓她喂自己兒子,孫子喝米湯,她是誰 - 天天要聞

蘇雪林和幾乎所有的傳統清末女子一樣,不能「讀書」。不過她的確還是有書讀的,那就是《女四書》等教導女子要遵守「三從四德」的書。幼時的蘇雪林不明其意,但還是在祖母的強迫下把它們都給背下了。

但是,她總會在哥哥們放學之後,偷偷拿著他們的課本學習,或是看「四大名著」一類的通俗小說,這些書本讓她意識到了人生來都有平等的權利,併產生了極其強烈的抗爭慾望。

還好,她那受過新式教育的父親和叔叔不斷勸解她的祖母,她才得以讀了半年小學。1914年,恰逢安慶省初級女子師範學校招生,蘇雪林為了讀書求而不得,遭遇了祖母嚴厲的苛責和打罵,最後年才17歲的女孩想到了自殺來抗爭。

民國惡毒婆婆:兒媳產子後,讓她喂自己兒子,孫子喝米湯,她是誰 - 天天要聞

是她的母親在井口將她抱回,並承受著來自大家長的壓力將她送到了學校,這才有了一代「女」教育家和「女」文學家的誕生。或許是因為年輕時的這些經歷,蘇雪林在寫她的家事過往時,總是帶有著濃厚的諷刺和批駁意味。

她很愛將自己送去學校讀書的父母,但是對於祖母卻是不留任何情面地控訴和斥責。她的人物傳記中,母親杜氏是一位大家閨秀,是按照「三從四德」的傳統規矩栽培出來的女孩,所以溫柔、隱忍、孝順都是她們身上的「美好品質」。

但此時,蘇雪林的祖母也終於熬成婆了,她把自己多年來在蘇家受到的壓迫施加在自己的兒媳身上。男人們對於女性的這種遭遇卻習以為常,婆婆對兒媳的折磨和虐待在他們看來,這只是在繼承祖輩們的遺風。

民國惡毒婆婆:兒媳產子後,讓她喂自己兒子,孫子喝米湯,她是誰 - 天天要聞

「是個好兒媳,那就該忍受一切的苦楚和打罵,等到當了婆婆自有出頭之日。」而杜氏的婆婆在蘇家之所以地位崇高的原因,就是因為她給蘇家生了十幾個孩子,是蘇家的「大功臣」。

所以即使是自己的兒子來勸,這蘇家老太太也要施展一下自己的威風,將兒子給打出去,這兒子就是蘇雪林的父親。在蘇雪林的記憶里,她的母親已經給蘇家生了好幾個孩子了,但是待遇一直都得不到改善。

她母親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和丈夫睡在同一個房間里,而是必須睡在老太太那,打地鋪,時刻伺候著老太太睡覺。蘇老太太每天喜歡按摩,儘管蘇家可以請專門的師傅,但是老太太必須讓杜氏來,杜氏的指頭髮烏了都不能停下。

民國惡毒婆婆:兒媳產子後,讓她喂自己兒子,孫子喝米湯,她是誰 - 天天要聞

家裡的粗活重活也都得讓杜氏來,老太太寧願讓花銀子請來的僕人們吃喝玩樂,也要讓杜氏在天寒地凍里洗衣服。而蘇雪林在長輩口中得知,自己還有過一個早夭的大哥。

母親杜氏剛剛嫁進來的那一年,才剛和自己的丈夫同屋一個月,就被老太太要求去她房裡伺候,也是從那天開始,杜氏開始在老太太房間里打地鋪。後來,杜氏生了個孩子,還是個大胖小子,恰巧婆婆也生了個孩子。

這對於蘇家來說是件雙喜臨門的大好事,但是婆婆年紀大了,沒有奶水,就讓杜氏喂她的孩子。杜氏餵了自己的小叔子,就沒有奶水喂自己的孩子,所以就只好給自己孩子喂米湯。

民國惡毒婆婆:兒媳產子後,讓她喂自己兒子,孫子喝米湯,她是誰 - 天天要聞

嬰兒的胃哪裡能受得了這個,老太太明明知道不好,但如果一旦發現杜氏用奶水喂杜氏自己的孩子,就會打罵杜氏,然後大喊自己真是可憐,是兒媳要活活餓死她的孩子!就連她的兒子都看不下去,勸他的母親。

但是只要自己的兒子來勸一次,蘇老太太就更加生氣,對杜氏下手更重。於是,杜氏的第一個孩子就這樣早夭了。蘇老太太見後更加得意,將「剋死」親兒子的帽子扣在杜氏頭上,打罵杜氏「不祥」。

蘇雪林在學校畢業之後,將這一切都寫了出來,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但即使是為了命運強烈抗爭過的她,最終也逃不過傳統家庭的束縛。蘇雪林的唯一一次婚姻是從了父母之命,這一次她依然抗爭了,但在1925年被家裡大人押了回去,強迫完婚。

民國惡毒婆婆:兒媳產子後,讓她喂自己兒子,孫子喝米湯,她是誰 - 天天要聞

1927年,蘇雪林與張寶齡夫妻倆的感情破裂,兩人離婚之後,蘇雪林再也沒有過感情方面的事情。她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文學研究,大家也都感謝她為中國婦女解放以及中國文學進步所做的一切努力。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楊少華離世當天,兒子給他吃澱粉腸,抬手說話被打斷,網友炸鍋 - 天天要聞

楊少華離世當天,兒子給他吃澱粉腸,抬手說話被打斷,網友炸鍋

前兩天刷視頻的時候,還看到相聲大師楊少華跟兒子拍段子,吃肉吃菜嘛嘛香,海鮮牛肉豆腐一塊來,心想著這老人家身體挺好,94歲還能有這胃口,實在是好福氣。可沒想到一轉眼,今天下午就傳來了楊少華離世的消息,簡直讓人不敢相信。因為懷念老人家,很多網友跑去楊少華的社交賬號,想回看他生前的視頻,但誰知卻發現了問題,...
在法律上,沉默是認可還是拒絕? - 天天要聞

在法律上,沉默是認可還是拒絕?

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沉默應該是拒絕的意思,如果要續費,應當要取得消費者認可才符合法律精神。 消費者維權可以訴訟,而人民法院律師服務平台和上海法院訴訟服務網在功能定位、使用對象以及服務內容等....
中年夫妻禁慾生活真相:原來床上無戰事,根源不在兩腿間! - 天天要聞

中年夫妻禁慾生活真相:原來床上無戰事,根源不在兩腿間!

多少中年夫妻的夜晚,早就失去了身體的溫度?躺一張床,各玩各的手機,彷彿合租十幾年、連吵架都嫌浪費口水的室友?要我說,這事兒跟那方面"行不行"關係還真不大。孩子?純純的第三者! 沒孩子前是你儂我儂,孩子出生立馬變身"三陪爸媽":陪吃陪玩陪讀到
當下男性擇偶標準已然改變 - 天天要聞

當下男性擇偶標準已然改變

文:wm會飛的魚(原創)圖:網路大家好,我是會飛的魚,感恩網路讓我們相遇,願你能在我的字裡行間,找到自己的內心共鳴。在傳統婚戀觀里,男性擇偶的標準往往被簡單概括為「年輕漂亮、溫柔賢惠、會持家」。然而,隨著社會結構、經濟環境以及性別觀念的演變
活到一定年紀會明白,無論人再有能耐也必須活出4種人生意義 - 天天要聞

活到一定年紀會明白,無論人再有能耐也必須活出4種人生意義

文/李子聊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是很多人都想弄清楚的。或許很多人完全就沒有答案,以及不想探究。 叔本華雖然說,人生並無意義,但其實他作為哲學家,也是儘力的為他自己的一生賦予意義,至少他留下了一個哲學體系。現在,大多數的老年人,究竟是活在
你以為的「不多」,其實重如千斤 - 天天要聞

你以為的「不多」,其實重如千斤

一、數字背後的分量總有人說,三十萬、五十萬不算啥,張口就是一兩百萬,聽著好像稀鬆平常。可真要把這些現金實實在在擺在眼前,你才會懂,這串數字背後藏著多少個日夜的積攢。 每個月存三千,整整熬三年,才能勉強摸到十萬的邊兒。
他承認婚內出軌,發文道歉 - 天天要聞

他承認婚內出軌,發文道歉

7月8日,萬歲山景區NPC藍狐狸發布致歉聲明,稱:我懷著無比愧疚與悔恨的心情,鄭重向我的妻子、家人,以及悉心栽培我的萬歲山景區領導和一直陪伴支持我的粉絲們作出深刻道歉。在婚姻存續期間,我違背了對家庭的忠誠與責任,犯下嚴重錯誤。這不僅深深傷害了一直信任、支持我的妻子,也讓關心愛護我的家人承受痛苦,令始終支...
女人的下一任永遠都不如前任,男人的下一任永遠都比前一任好 - 天天要聞

女人的下一任永遠都不如前任,男人的下一任永遠都比前一任好

「男人的下一任總比前任好,女人的下一任總不如前任」——這話像句流傳很久的情感總結,帶著點過來人的篤定,又透著說不清的模糊。它像給感情貼了張標籤,彷彿愛與不愛早有定數,可往深了想,這標籤底下裹著的,其實是不同的情感視角,而非什麼必然規律。 男
97年我大學畢業,家裡張羅相親,女同學連夜上門:馬上娶我 - 天天要聞

97年我大學畢業,家裡張羅相親,女同學連夜上門:馬上娶我

1997年畢業季分配製突然叫停,縣城教師李建國和銀行職員王曉燕相親現場變成談判桌,女同學抱著鋪蓋半夜砸門逼婚。那年夏天的婚戀市場是場赤裸裸的生存競賽。分配文件作廢的油墨還沒幹透,相親茶桌就擺上了砝碼。銀行櫃檯制服比教師編製重三斤,三代貧農的
一個女人敢把這三件事告訴你,是真的很愛你! - 天天要聞

一個女人敢把這三件事告訴你,是真的很愛你!

一個女人敢把這三件事告訴你,是真的很愛你!也應該說:女人敢說這三件事,是把心掏給你了 感情里最珍貴的,從不是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語,而是一個人敢於對你暴露軟肋的勇氣。尤其是女人,若她肯對你坦白這三件事,其實早已愛到了骨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