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是一種美麗,像一座小城向晚,映著夕陽的絢爛。
只要是成年人,都懂得女人更年期是一個可怕的名詞,遇到各種不順心的煩惱,一股腦兒地想要發泄出來,也不管別人是否樂意、願不願意聽,都要說,這就是女人到中年最大的缺點。
因為有了許多該說的、不該說的,沒完沒了,所以才有了「婆婆媽媽」這個詞,言下之意,就是廢話太多,很啰嗦,令人討厭。源於此,女人到中年,話不要太多,越是親近的人,越容易成為相互看不順眼、難以共容的「敵人」,這就是相愛相殺的道理。
女人太聰明不一定是好事,但太糊塗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懂得保持一定的距離,把握好這些尺度,和其他人的關係會更融洽。
PART1、把婆婆當親媽,跟她說太多,容易交惡
結婚以後的婆媳關係歷來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有的中年女人想拉近和婆婆的關係,就會把婆婆當作自己的親媽,什麼話都對她說,希望以推心置腹來換取對方的信任,但最後反而適得其反,更容易交惡。其中原因,就是婆婆永遠不可能等於親媽,兩人看待媳婦和女兒的角度不同,理解的思維就會差異,從而產生大不同的印象。
親媽從小看自己的女兒長大,女兒身上的優點、缺點都心知肚明,一般做母親的會習慣包容自己女兒的缺點,不會去為難,也不會太計較,這是一種長期形成的習慣。
而婆婆則不然,在她眼裡,娶媳婦,應該是娶一個「成品」,而不應該是「半成品」,所謂「成品」,就是凡事要做到位,不能總是令人不滿意,而「半成品」,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總是這裡出錯、那裡不如意。
兩者對比,差距立顯,把婆婆當親媽,但婆婆不會有親媽一樣的包容心和容納力,媳婦什麼都說,反而顯得自己做不到位,只會引來更多抱怨,把關係弄僵。
PART2、把閨蜜當親姐妹,跟她說太多,留下把柄
所謂「一奶同胞心連心」,兄弟姐妹之間是不會有什麼恩怨、什麼利益之爭的,彼此在一起親如一體,哪怕以後分開了,有了各自的家庭生活,也會銘記這份親情,不會相互猜忌、排斥。
彼此早已建立的默契、信任,就像一種本能一樣,一直存在於兄弟姐妹的心中,但如果一個中年女人想把這種默契、信任移植到閨蜜之間,關鍵得看對方是什麼人,是否適合。
老話說「人心隔肚皮」,人的思維差異、觀念不同,理解事物的方式也就不一樣,你倒是想心無雜念、推心置腹,可也得看別人什麼人品、什麼性格。
有的人心胸坦蕩、與人友善,當然沒問題,但有的人處心積慮、包藏禍心,有可能把你的秘密、私房話作為把柄,反過來給你造成負面影響,對你不利。
女人到中年,說話得看人,不要把閨蜜當親姐妹,什麼都說,以免留下把柄。
PART3、把同事當知己,跟他吐槽,為晉陞留下隱患
不同的關係不同的相處方式,這是一個中年女人該有的警醒。職場都有一個潛在的定律:不要和領導、下屬談交情,不要把同事當朋友,否則結果很糟糕。
女人是多情的動物,但也不能攀交情泛濫、自信心爆棚,把誰都當作傾訴的對象,把身邊的人都視為知己,要知道,同事之間本來就存在競爭,優勝劣汰,誰有才能誰進步,誰拙劣,誰就會被淘汰。
和同等的同事說心裡話、把人當知己,人家可能反過來把這種難得的資料當作制約你的工具,最後影響的是自己的前途和發展空間。
中年的人都很難,女人更難,不要把同事當知己,謹防被利用,反被制約。
結語:
人與人相處,要懂得一個「遠香近臭」 的法則,適當的距離、有意識的保持界線,會讓關係更融洽;反之,總是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一切交給對方,無論好壞,再親的關係都會因此而厭煩,衍生出許多額外的排斥。
「吃飯七分飽,喝水六分飽,說話說三分」,是一個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法則。
女人到了中年,注意自己與身邊人的界線,說話多留點心,才能避免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