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李奶奶坐在床邊,盯著熟睡的孫子辰辰,拚命咬住嘴唇,不敢發出一點聲響,淚水卻止不住地滾落。她的手指輕輕撫過孫子的臉頰,這些年帶著孫子四處治病的場景,走馬燈似的在腦海里不斷放映。找專家、排隊挂號、借錢繳費……樁樁件件,都像沉重的石頭壓在心頭。如今,治療費用馬上就要斷檔,家裡的積蓄早已經見底,李奶奶滿心憂愁,像只被困在籠子里的鳥,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跨越這道難關。
2021年,李奶奶滿心歡喜迎來孫子辰辰出生。辰辰出生第四天,辦理出院時,李奶奶特意拿出紅綢襁褓,輕柔又仔細地將孩子裹好。可意外總是猝不及防,出院第二天清晨,孫子突然尖銳啼哭,小臉紫紅,全身不受控制地劇烈抽搐,好似遭受電擊。
一家人瞬間亂了陣腳,急忙將孩子送往市醫院。經診斷,辰辰患上abo溶血性黃疸,膽紅素指標超出安全值三倍。當醫生說出「立即換血」時,李奶奶雙腿發軟,癱坐在地,眼眶泛紅,聲音顫抖地哀求:「醫生,求你們一定要救救孩子!」
「孫子才一個多月大,就遭了這麼大的罪,先後經歷兩次換血,之後在重症監護室一住就是25天。醫院不讓家屬探望,為了知道孩子情況,我只能求護士,護士這才同意拍張照片讓我看看。看著孩子身上插滿了管子,皮膚都泛青了……」 在這煎熬的25天里,李奶奶整日以淚洗面,也吃不下飯,心裡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希望孫子能早點康復。 終於,醫生帶來了好消息,孩子各項指標逐漸趨於穩定,可以出院了。
回到家後,本以為生活能慢慢步入正軌,可李奶奶卻始終放心不下。夜裡,只要稍有動靜,她就會立刻驚醒,躡手躡腳地走到孩子床邊查看。等到孫子6個月大的時候,李奶奶發現孫子四肢像棉花般綿軟,逗弄時眼睛也不會追隨。此前孫子的種種狀況,本就讓李奶奶憂心忡忡,為求心安,她趕忙催促兒子和兒媳帶孫子去醫院檢查。半天后,兒子和兒媳帶著孩子回來了,兩人神色凝重,滿臉悶悶不樂。
「媽,醫生說咱們家孩子是腦癱,康復得花幾十萬。咱們上哪兒湊這麼多錢啊!」在李奶奶的再三追問下,兒子終於說出了實情。聽完兒子的話,李奶奶心如刀絞,喃喃自語:「這造的什麼孽啊!熬過了一關又一關,關關都這麼難。」但事已至此,必須得想辦法解決。「家裡就交給我吧,我帶著孩子去做康復,你們安心出去打工,多賺點孩子的康復費。」 李奶奶深吸一口氣,對兒子兒媳說道。
孫子一歲半時,李奶奶用裹背背著他,懷揣家裡所有積蓄,毅然踏上為孫子治病的艱難旅程。治療期間,為幫助孫子恢復,李奶奶每天抱著他做被動操。日復一日,她的膝蓋在地板上反覆摩擦,磨出了厚厚的繭。同齡孩子早已能咿呀學語,辰辰卻還在艱難練習吞咽功能。醫院的治療費用高得超乎想像,僅僅20天,就花去12800元。帶來的積蓄如流水般迅速見底,短短三個月便所剩無幾。為了給孫子湊足後續治療費用,李奶奶實在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將老家的房子抵押給親戚 。
辰辰因為患病失去了行走能力,不管去哪兒,都只能依靠李奶奶抱或背。李奶奶本就患有腰病,長期負重,病情愈發嚴重。如今,她每一次彎腰、起身,每邁出一步,都鑽心地疼。醫生已經三次催促,讓她儘快做腰椎手術。但孫子治療正急需用錢,李奶奶捨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錢。面對醫生的建議,李奶奶像前兩次一樣,笑著答應下來。在她心裡,只要孫子能康復,自己受點苦不算什麼。平日里疼得難以忍受,李奶奶就靠貼膏藥、吃止痛片,默默承受著病痛的折磨。
對李奶奶而言,比起身體上日復一日的折磨,孫子的治療費才最讓她憂心忡忡。如今的興辰能獨坐五分鐘,能用勺子舀起米糊,儘管每次吞咽都要憋得滿臉通紅。這些年,為了給孫子治病,家裡四處舉債,已經欠下了20多萬外債,甚至連房子都抵押了出去。即便如此,治療仍像個無底洞,消耗著家庭的積蓄。眼瞧著下一筆治療費又要接續不上,李奶奶徹夜難眠,內心的煎熬愈發強烈。
比起身體上日復一日的病痛折磨,孫子的治療費,才是最讓李奶奶憂心忡忡的事。值得欣慰的是,這些年的治療有了些許成效,如今興辰能獨坐五分鐘,還能用勺子舀起米糊吃。只是每次吞咽,辰辰都憋得滿臉通紅,讓李奶奶心疼不已。
可治療就像個填不滿的無底洞。為了給孫子治病,這些年家裡四處借債,背負了20多萬外債,甚至抵押了房子。如今不但下一筆治療費眼看就要斷了,就連最基本的生活費也要難以為繼。李奶奶心急如焚,徹夜難眠,每到深夜,只能暗自落淚,滿心發愁不知去哪裡湊錢。
如果您願意救助這個家庭和孩子,請您點擊右側鏈接:【華夏情暖困境老人】或者長按上方二維碼識別後,進入騰訊公益樂捐頁面,為他們獻一份點愛心。或者打開微信-支付-騰訊公益-搜索:華夏情暖困境老人。(圖文/編輯/黑土影像工作室 畢大鵬)更多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黑土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