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清醒的社交觀:遠離事兒精

2025年03月29日22:02:09 情感 1964

最清醒的社交觀:遠離事兒精 - 天天要聞

不知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類人:

他們整天事最多,而且還特別喜歡製造衝突。

見到別人比自己好,就各種挑撥生事;

一遇到不舒心的事,就大發牢騷;

無論遇到何人何事,總是吹毛求疵,難以滿足。

心理學家卡倫·霍妮,曾將這類人的性格統稱為「對抗型人格」。

他們對待任何人都會持有一種攻擊態度,並以此樹立自己的優越感。

你越是計較,對方就越起勁,然後不斷攻擊你。

遇到這種人,最聰明的做法就是躲遠點。

01

挑事型事兒精

網上曾有個熱門問題:如何與愛挑撥是非的人相處?

一個高贊評論說:「跟這種人沒必要相處,直接遠離就是最聰明的做法。」

對此,我尤為認同。

跟這類人在一起,就是對自己的一種消耗。

只有早早遠離,才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

作家李思圓講過一個故事。

有次,剛工作不久的表妹跟她打電話訴苦,說公司的同事都故意不理她,甚至給她穿小鞋。

等她追問了一番,才得知其中的緣由。

原來開會時,別人都怕負擔新的工作量而緘口不言,表妹卻一下子提出了好幾個新想法;

領導要資料時,很多人都說需要一周完成,可她加班加點,只用了3天,便提前完成了。

公司里有幾個愛挑事的老員工,對此積怨已久,就故意跟領導嚼舌根。

老闆聽信讒言,也開始看她處處不順眼。

李思圓安慰表妹:不要去在乎那些愛挑事的同事們怎麼看你,要一直保持這樣的工作狀態,把關注點放在自身的成長上。

表妹聽了以後,主動遠離了那些同事。

把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沒過兩年,便被其他公司高薪挖走。

古語說: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遇到愛挑撥是非的人,一定要躲得遠遠的。

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一不小心,就被捲入是非的漩渦。

唯有及時認慫,才能讓自己遠離是非,得到解脫。

這並不是認輸,而是為了放過自己。

只有這樣,你才有精力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情。

最清醒的社交觀:遠離事兒精 - 天天要聞

02

抱怨型事兒精

心理學博士亨利·克勞德,曾接待過一位漫畫創作者。

對方在舊金山有個五人工作室。

在他們多年的努力下,工作室逐漸小有名氣。

可就在上升期的關鍵時刻,他們卻因為漫畫拖更引來不少非議。

原因就在於工作室加入了一位新人。

這個新人畢業於藝術名校,能力不錯,卻唯獨喜歡抱怨。

要麼就是抱怨漫畫情節不連貫,要麼就是吐槽繪畫技巧不立體。

甚至私底下還怪罪上司給的薪資太低,嫌棄同事的繪畫水平不夠。

時間一長,整個團隊的創作熱情再也不復從前,導致連載的漫畫一拖再拖。

迫不得已,這位漫畫創作者請求克勞德給點建議。

克勞德告訴他:新人能力很強,但太愛抱怨,唯有辭退他,才能解決問題。

他聽了以後,立即辭退了對方,工作室才慢慢地恢復了活力。

這個新人就是典型的抱怨型事兒精。

這類人有個共同特點:總將自己的痛苦放大化,遇事就向外歸因。

在他們的影響下,所有簡單的問題都會複雜化,身邊人也被壓抑得痛苦不堪。

作家趙輝有個朋友,曾是一家修理廠的試用工。

但他平時卻是個事兒精,只要一有不順心的事,就滿腹牢騷。

每天不是嫌棄修車臟,就是抱怨上班太累,認為自己就是個被老闆剝削的工具人。

那會兒,他整天找趙輝倒苦水,還把問題都推到別人身上。

趙輝安慰幾次後,便看清了對方只會甩鍋,從不往自己身上找原因。

於是,趙輝果斷與其斷交,從此不再來往。

而試用期結束後,其他工友都順利轉正,只有他沒有考核通過,沒能留下來。

聽過這樣一句話:

「有的人就像一輛垃圾車,他們帶著煩躁、焦慮到處遊走,等這些垃圾情緒裝滿了,就有可能倒在你身上。」

靠近抱怨型事兒精,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迫害。

到最後,你不但要為他們收拾爛攤子,就連自己的人生也會被拖累。

遇到這種人,一定要轉頭就走,千萬不要讓他們浪費你一絲一毫的精力。

最清醒的社交觀:遠離事兒精 - 天天要聞

03

挑刺型事兒精

作家許開禎,寫過實習生小林的故事。

小林畢業後參加選調,進入單位實習。

但她剛上班,就被領導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頓。

原因就是她沒有提前到辦公室打掃衛生,給領導倒茶。

儘管她滿腹委屈,卻還是聽了對方的訓斥。

可後來,她逐漸發現領導是個特別愛挑刺的人。

不管你做得再好,他總能從中挑出你的毛病,再批評你一頓。

日子久了,小林被折磨得十分壓抑。

無奈之時,她把自己的遭遇告訴了大學教授。

教授勸她換個部門,別再跟這個領導再打交道了。

申請換部門後,新領導很包容新人,在對方的幫助下,小林很快就找到了對工作的熱情。

不過兩年,她就成了單位的筆杆子,深受領導器重。

跟這種挑刺精相處,你根本討不到半點好。

要知道,善心需要通過善言表現出來的,而惡言之下自有惡意。

避免自己受傷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愛找茬的人請出自己的世界。

作家菅原道仁寫過單位的一名新同事,頗會挑他人的刺。

每次開會,不管是誰發言,他都要率先投出反對票,然後提出一大堆毛病。

同事們雖然接受了他的意見,但心裡卻很不是滋味。

後來有次午休,幾位同事聚在一起聊天,談起一個明星唱歌不錯。

沒想到,他聽到後又跑來挑刺。

幾句點評下來,原本有說有笑的幾人,當即換了臉色。

不出一個月,公司里的人都對他避之不及。

喜歡挑刺的人就像是個能量黑洞,跟他們待在一起,你的能量就會被其全部吞噬掉。

跟他們相處,無異於是對自己靈魂上的謀殺。

碰到這樣的人,一定要繞著走。

遠離消耗你能量的人,多靠近讓你充滿能量的人,你人生的台階才會不斷往上升。

在一次訪談中,芒格說過這樣一句話:

「不要和豬摔跤。損失錢都要讓有毒的人滾出你的生活。越快越好!」

見的人越多,我對此越發認同。

跟事兒精過不去,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或許我們無法決定遇見什麼樣的人,但起碼我們可以選擇不跟什麼樣的人接觸。

當你遇到事兒時,不是第一時間與其較勁,而是轉頭就走。

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是個聰明人了。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00後女生,1年為48位陌生人寫悼詞 - 天天要聞

00後女生,1年為48位陌生人寫悼詞

00後留德女生崔馨月是一個業餘撰稿人,去年她偶然踏入「悼文寫手」這個特殊的領域,用文字為48位陌生人的人生畫上句號。最長有2800多字,最短只有600來字,崔馨月用文字努力記下「一個人波瀾壯闊的一生」。對崔馨月來說,悼詞不僅是表達對逝者的懷念,更是讓其成為照見生命的鏡子,打破人們對於生死的忌諱,也為死亡的存在...
如果婚姻過得不幸福,與其離婚傷害孩子和家庭,倒不如這樣做 - 天天要聞

如果婚姻過得不幸福,與其離婚傷害孩子和家庭,倒不如這樣做

婚姻是一把雙刃劍,經營好了會給人帶來無比的幸福和快樂!倘若婚姻經營不好,不僅給雙方都會帶來痛苦,甚至還會牽扯到孩子和整個家庭。前天一個員工跟我請假,通過聊天中得知,他請假是去辦離婚手續。作為老闆我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員工走到如此地步,就特地
怎樣在溝通中讓leader一眼看出你成長了 - 天天要聞

怎樣在溝通中讓leader一眼看出你成長了

1️⃣主動確認,精準執行:接到 leader 交代的任務,千萬別急著埋頭苦幹!第一步,double check 關鍵信息:任務目標、交付時間、特殊要求等 2️⃣同步有備,邏輯清晰:工作中....
同吃一根棒棒糖!男友拉黑分手。為什麼愛情容不下「男閨蜜」? - 天天要聞

同吃一根棒棒糖!男友拉黑分手。為什麼愛情容不下「男閨蜜」?

愛麗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天生麗質,漂亮得讓人移不開眼。這份出眾的美貌,成了她任性的底氣。從小到大,她就像一塊強大的磁石,吸引著眾多男孩圍繞在她身邊。那些男孩們爭先恐後地為她付出,有的請她品嘗美味佳肴,有的陪她漫步在繁華的街道,還有的約她一同
「成熟穩重的文案」 - 天天要聞

「成熟穩重的文案」

1.「吃的每一份委屈都提醒自己要爭氣.」2.「經事長痣 歷事成人 少點以為 多點作為.」3.「如果有幸被人看穿我的逞強 我一定卸下所有.」4.「人們談著自由 話里全是枷鎖.」5.「人有千萬面 幼稚那面是最真心.」6.「要學會笑著搖頭拒絕自己
妻子產後三月發現丈夫出軌女助理,副教授離職逃脫追責? - 天天要聞

妻子產後三月發現丈夫出軌女助理,副教授離職逃脫追責?

一位妻子實名舉報某高校副教授許某婚內出軌,校方將女方晚上約出來,在公園傳達校方處理意見,要求女方保密,此後,校方稱許某已離職,不再回復女方公示處理意見請求,這位年輕母親在產後三個月發現丈夫與女助理的曖昧聊天記錄時,或許從未想到,這場婚姻背叛會牽扯出高校師德監管的「地下操作」。梳理時間線,處處是諷刺。...
男人長久吸引女人的深層魅力 - 天天要聞

男人長久吸引女人的深層魅力

在情感的廣袤世界裡,男人若要長久地吸引女人,絕非憑藉一時的甜言蜜語或外表的英俊瀟洒那般簡單。那深深烙印在歲月長河中,經久不衰的魅力,往往源自更為深邃、質樸且真摯的內核,宛如陳釀的美酒,愈品愈香醇,在時光的流轉中持續散發著醉人的芬芳。真誠,是
這兩種女人,不管多麼優秀,都不值得去交往 - 天天要聞

這兩種女人,不管多麼優秀,都不值得去交往

在情感當中並不是每一種女人都值得交往,對於我們來說只能夠選擇正確的愛情才能夠讓自己後面的生活衣食無憂,有些時候並不是說彼此之間多麼有錢,而是兩個人在一起相處的過程當中能不能夠真正的掌握愛情的方法。這兩種女人,不管多麼優秀,都不值得去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