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秀蘭,今年62歲,住在一個小縣城。
年輕的時候,我是中師畢業,在鎮上的小學當了一輩子老師,如今已經退休,退休金每月有4800元。老伴去世得早,兒子王浩是我唯一的孩子,他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牽掛。
王浩今年35歲,大學畢業後在省城工作,娶了一個本地姑娘李然,兩人婚後在市區按揭買了房子,生了個兒子,日子過得算是安穩。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通情達理的婆婆,兒子結婚的時候,我把老伴留下的存款全拿出來,給他們付了30萬的首付款,之後又掏了5萬塊讓他們裝修。
雖然我自己住在縣城,但每次去看望他們,我都會帶上各種吃的、用的,生怕他們過得不好。
兒媳李然比我小30歲,是個精明幹練的女人,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外貿公司上班。
她和我這個鄉下來的老太太,性格上有些格格不入,但我一直想著,兒子喜歡就好,我不能干涉太多。孩子出生後,我主動去幫著帶了一年,後來他們把孩子送去幼兒園,我才回縣城生活。
這些年,我一直在補貼他們的家用。兒子剛工作那幾年,工資不高,每次回家,我都會偷偷塞點錢給他。
後來他們買房、養孩子,經濟壓力更大了,我每個月都會給他們3000塊,想著能幫襯一點是一點。
兒子嘴上總是說:「媽,您別給了,我們自己能行。」但每次收到錢,他從來也沒有拒絕過。
直到半年前,兒子突然打電話給我,說他和兒媳的工資降了,日子過不下去了,希望我每個月再多給他們3000塊,加起來6000塊。
我雖然心疼錢,但更心疼兒子,想著自己一個人在縣城,開銷不大,就答應了。可我沒想到,真相會讓我心寒……
我每個月都會準時把6000塊轉給兒子,想著他們日子難熬,自己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可即便這樣,每次打電話過去,兒媳的語氣依然冷淡,連孫子的視頻也很少給我發。我安慰自己,或許他們是真的太忙了。
有一次,我去超市買菜,碰到了一個老同事王姐,她的女兒也在省城工作,和我兒媳李然是同事,偶爾會提起她。
王姐隨口問道:「秀蘭啊,你兒媳婦這次**年終獎拿得挺多吧?**我聽我閨女說,她們公司業績不錯,李然好像還升了職。」
我當時愣了一下,忙問:「她升職了?」
王姐點點頭:「是啊,聽說工資漲了不少呢!你不知道嗎?」
我尷尬地笑了笑,心裡卻像被針扎了一下。**兒媳的工資不降反升,那我兒子呢?**我強忍著疑惑,回到家後,立刻打電話給兒子,試探地問:「浩啊,你最近怎麼樣?工作還順利吧?」
兒子沉默了一下,嘆氣道:「媽,公司效益不好,今年工資少了不少,我們這邊開銷太大,壓力挺大的。」
我心裡咯噔一下,但還是忍住了,沒有直接拆穿他。
直到那天,我無意間刷到親家母的朋友圈,一切才真相大白。
她發了一張在高檔餐廳慶祝生日的照片,桌上擺滿了昂貴的菜肴,還有一瓶紅酒。我點開留言,看到李然在底下評論:「媽,這次一定要吃好喝好,以後每年都給您辦!」親家母回復:「哈哈,還是閨女好,兒媳婦給買的包也很喜歡!」
我心裡猛地一沉。
兒媳婦給自己母親買包、請吃大餐,可我這個每個月掏6000塊補貼他們生活的婆婆,卻連一句好話都沒聽過?我越想越不是滋味,心裡翻騰著複雜的情緒。這麼多年,我自認為對兒子、兒媳足夠好,可他們真的把我的付出放在心上了嗎?
這件事之後,我開始留意他們的生活。
有一次,我特意提前一天告訴兒子,我要去省城看他們,帶點自家種的菜過去。可第二天到了小區門口,我打電話給兒子,他卻支支吾吾地說:「媽,我們今天正好有事,可能不太方便……」
「你們有事?家裡沒人?」
「呃……對,家裡沒人。」
我心裡已經有了答案,可還是不甘心。等掛了電話,我就在附近的咖啡店坐了兩個小時,然後又繞回他們小區。結果,我遠遠地就看見兒媳拎著大包小包的購物袋,和她母親有說有笑地走進小區。
我愣在原地,心裡一片冰涼。
他們並不是有事,而是不想讓我過去。
我突然回憶起那一年,我去給他們帶孩子,早上5點起床做飯,晚上11點才睡,連個正經的客房都沒給我安排,讓我睡在陽台邊的小沙發上。可當親家母來時,兒子兒媳卻特意騰出主卧,給她買新床單、新枕頭,生怕她住得不舒服。
原來,我在他們心裡,和親家母的地位天差地別。
我忍著心酸回了縣城,整整一夜沒睡。第二天一早,我下定決心,給兒子打了個電話。
「浩啊,媽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太好,錢還是留著自己用吧。以後每個月6000塊,我就不給你們轉了。」
兒子愣了一下,隨即提高了聲音:「媽,你這是什麼意思?我和李然現在真的很難……」
我輕輕笑了一下:「你們難,我也難啊。我一個人在縣城,指望著這點退休金過日子呢。」
兒子不說話了,片刻後,他低聲道:「媽,之前不是說好的嗎?你怎麼突然變卦了?」
我心裡一陣發酸,但語氣卻異常堅定:「浩啊,媽養你長大,給你買房,帶你孩子,能幫的都幫了。可媽也得為自己活一把了。」
兒子沉默了很久,最終只是淡淡地「哦」了一聲,匆匆掛了電話。
那之後,他再沒主動給我打過電話。
我原以為他會過幾天聯繫我,安慰我,或者至少問問我的身體怎麼樣。可一個月過去了,手機屏幕依舊冷冷清清。
我終於明白了,我在他心裡,終究只是個提款機而已。
我不再強求,也不再自欺欺人。從那天起,我開始學著為自己活——報了老年大學,去公園跳舞,和老姐妹們一起旅行。原來,人生不只有兒孫,還有自己。
有一天,我收拾衣櫃,翻出了一張舊照片。照片上,是年輕的我,笑得燦爛,眼裡滿是對未來的憧憬。我輕輕撫摸著照片,心裡默默地想:張秀蘭,接下來的日子,好好愛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