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雪梅,今年39歲,初中畢業後就沒有繼續上學了。
家裡條件不好,父母供不起我和弟弟同時讀書,於是我早早地出來打工,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
他後來考上了大學,而我在外面摸爬滾打,學會了做服裝加工,後來才回到了老家這個小縣城,開了一家小服裝店,勉強維持生計。
我丈夫劉志強比我大三歲,和我是經人介紹認識的。他家在縣城裡算是有點底子,公公以前是在糧站工作的,婆婆是家庭主婦,家裡有一套老房子,公公去世後就留下了這套房子和一點積蓄。
我們結婚時,婆婆已經明確表示,她的房子和存款都歸大姑姐,因為大姑姐是她的心頭肉,從小就嬌生慣養,嫁人後日子過得也不太好。
我和丈夫都是普通人,沒敢多說什麼,畢竟那是婆婆的東西,她願意給誰是她的事。
我們結婚後,自己攢錢買了一套小兩居,雖然不大,但總算有了自己的家。日子雖然過得緊巴巴的,但我們夫妻倆勤勞肯干,日子也算過得去。
婚後,我生了個兒子,婆婆並沒有多熱心地幫忙帶孩子,她的精力都放在大姑姐身上。
大姑姐家條件一般,婆婆隔三差五地往她那兒送米送菜,甚至把自己僅剩的一點養老錢也貼補過去了。我心裡雖然不是很舒服,但想著她是我丈夫的母親,便一直忍著,沒有多言。
然而,八年後的一天,婆婆拖著一個老舊的包袱,站在我家門口,眼神裡帶著幾分無助和期待。她看著我,嘆了口氣,說了一句讓我愣住的話——「養兒防老啊,雪梅。」
我站在門口,望著婆婆手裡那個泛黃的布包袱,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她的頭髮已經花白,臉上的皺紋比八年前深了許多,整個人看起來瘦小而憔悴。
婆婆見我不說話,嘆了口氣,自顧自地走了進來,把包袱放在客廳的沙發上,坐了下來。她抬起頭,看著我,語氣裡帶著幾分理所當然:「雪梅,媽老了,沒地方去了,你們這兒有房子,媽就住這兒吧。」
我心裡一陣冷笑,八年前她把所有的家產都給了大姑姐,連個念想都沒留給我們,如今落魄了,卻跑來找我們「養兒防老」?
我還沒開口,丈夫劉志強從卧室里走了出來,看到婆婆,明顯愣了一下:「媽,你怎麼來了?」
婆婆嘆了口氣,眼眶微微泛紅:「志強啊,媽也不想麻煩你們,可是……你姐她不讓我住了。」
我心裡一陣冷哼,這並不讓我意外。大姑姐那個人,心氣高,嫁的男人沒什麼本事,婆婆這些年把錢和房子都給了她,她自然是心安理得地收著,但如今婆婆年紀大了,沒錢了,拖累她了,她當然不會願意再照顧這個曾經對她百般疼愛的母親。
婆婆見丈夫不吭聲,又看向我,語氣緩和了幾分:「雪梅啊,媽知道以前虧待你了,可你是個好媳婦,媽相信你不會見死不救吧?」
我輕輕吸了口氣,冷靜了一下情緒,才緩緩開口:「媽,這麼多年,您一直住在大姑姐家,怎麼突然就住不下去了?」
她一聽這話,眼裡閃過一絲尷尬,低下頭沉默了一會兒,才緩緩開口:「你姐她……變了,嫌我拖累她,說我老了不中用了,整天在家裡礙眼。前兩天,她的婆婆生病了,她要拿錢去給她婆婆治病,可家裡沒錢了,就讓我把存摺給她。」
「存摺?」我一愣,「您還有存款?」
婆婆臉色更難看了,嘴唇抖了抖,低聲道:「其實……那存摺上的錢,早就沒了。你姐這些年總是問我要錢,我想著她日子不好過,就陸陸續續給了她,後來實在沒錢了,我就騙她說存摺里還有點養老錢,想留著自己用。」
我心裡冷笑,果然,她所有的心思都在大姑姐身上,可大姑姐卻一點也不念她的好。
婆婆繼續說道:「你姐知道存摺里沒錢後,氣得要把我趕出去,說我是個廢物,連點錢都拿不出來,還白吃白住……我實在沒辦法了,就只能來找你們。」
我看向丈夫,他的臉色也不是很好看,眼裡有些掙扎。他是個孝順的人,可他也不是傻子,這些年婆婆對我們的態度,他都看在眼裡。
婆婆見我們都不吭聲,眼裡閃過一絲慌張,趕緊又說道:「雪梅,媽知道以前對你不好,可咱們是一家人啊,養兒防老,媽現在只能靠你們了……」
我心裡一陣苦笑,所謂的「養兒防老」,原來只是她在走投無路時的退路。
我忍不住想起以前的那些事——
那年我生孩子,婆婆連月子都沒幫我坐,說她要去照顧大姑姐剛出生的女兒。她去了一個多月,回來時只是隨手拎了兩袋水果,就覺得自己盡到了做婆婆的責任。
孩子斷奶後,我和丈夫忙著生計,想讓婆婆幫忙帶孩子一段時間,可她卻一口回絕,說她還要去大姑姐家幫忙,怕大姑姐累著。可那時候,大姑姐的女兒已經五歲了,早就上幼兒園了。
我那時心裡委屈極了,可丈夫只是嘆了口氣,說算了,咱們自己帶吧。
還有一次,丈夫生病住院,婆婆連醫院都沒來,就打了個電話說:「你們自己處理吧,我這邊忙著呢。」
可後來我才知道,她那時候根本沒什麼事,只是陪著大姑姐在商場里逛街。
這些年,我早就寒了心。
如今,她被大姑姐趕出來了,就想起了我們,來我們家尋求依靠,可這份依靠,她真的還配擁有嗎?
我看著婆婆,心裡五味雜陳。她是丈夫的母親,我們不能把她趕走,可要說讓我心甘情願地奉養她,我真的做不到。
丈夫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開口:「媽,先讓你住下來是可以的,但以後怎麼安排,我們還得再商量。」
婆婆鬆了口氣,像是終於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行,行,媽聽你們的。」
可是,我知道,這場風波才剛剛開始。
婆婆住進來後,我能感覺到她的不自在。她習慣了大姑姐家的一切,而我們家,比起她曾經的生活,無疑要艱難得多。
她開始挑三揀四,嫌飯菜不好,嫌家裡太小,甚至嫌我對她不夠熱情。可她似乎忘了,她在大姑姐家被趕出來的時候,可是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有一次,我在忙著做生意,孩子放學回家喊餓,讓婆婆給他煮點面,可婆婆卻不耐煩地回了一句:「你媽不是會做嗎?等她回來再吃。」
我聽到孩子委屈地跟我說這些話時,心裡又氣又寒。這個家,她到底當成什麼了?
終於,有一天,我忍不住了。
那天婆婆又在抱怨,說她在大姑姐家吃得多好,而在我們家,連頓像樣的飯都吃不上。
我終於忍不住,放下手裡的碗筷,看著她:「媽,您是不是忘了,您為什麼會來我們家?」
婆婆一愣,臉色有些難看。
我繼續說道:「這些年,您所有的心思都在大姑姐身上,可到頭來,她卻把您趕了出來。我們沒趕您,我們讓您住下了,可您卻還在嫌東嫌西,您覺得公平嗎?」
婆婆張了張嘴,似乎想反駁,可最終卻什麼都沒說。
我嘆了口氣,站起身:「媽,您住在這裡,我們不會趕您走,但我希望,您能明白,『養兒防老』,不是在您無路可走時的退路,而是您一生的選擇。」
婆婆的眼神複雜極了,她緩緩垂下頭,沉默了很久,最後只是低聲說了一句:「我知道了。」
從那天起,她不再抱怨了,話也少了很多。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終於明白了自己的錯,可我知道,有些事情,已經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