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母親病危,醫生告知患上腦癌晚期,活不過三個月,母親卻突然想要見到,34年前被迫送走的的小兒子,大兒子只好幫母親尋找,完成她這些年以來的遺憾。
最終在耐心地詢問下,才從母親口中得知,當年小兒子被送走的地址,當找到小兒子的時候,誰料他很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世,認親時卻感動眾人。
這是怎麼回事?當年小兒子究竟為何會被送走?
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一位71歲的老母親,她叫做胡愛華,卻患上了腦癌晚期,如今的她卻神志不清,有時清醒有時糊塗,老伴也因病去世。
但她唯一記得很清楚的是,自己一共有四個兒女,老四是個男孩,當時由於家庭條件很艱苦,不忍心看著他活活被餓死。
就幫他找到了一個好人家撫養,當時送人的時候,她還與小兒子的母親約定,等到他長大成家的那一刻,想要認回小兒子,也希望可以見證他的幸福時刻。就找到了節目組幫忙,希望可以找到當年,被送走的小兒子。
可如今已經過去了34年,在自己身邊的三個孩子,也已經長大成人,胡愛華也已經年邁,自從將小兒子送走後,他們就再也沒有見過面。
如今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她卻想要找到小兒子,想要與他見上一面,希望在自己離開世界的那一刻,自己沒有遺憾。可這件事已經過去了34年,又該如何找到小兒子呢?
提起這件事的女兒李芝群,卻依稀記得,當年她們家窮困潦倒,母親已經生育了三個兒女,家裡就已經很貧苦了,再加上四弟的出生,只是雪上加霜。
當時母親張愛華,每天在地里干農活,靠著種地來維持生計,母親只好幫四弟,找到了一個好人家,讓他們幫忙撫養。
可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很久,再加上母親患上了腦癌,時而正常時而糊塗的她,對當時送走的地址很模糊。
於是,在他們的幫助下,幫母親回憶起當時,四弟被送走的地址,胡愛華也拿起筆,在紙上寫了起來。儘管她的記憶很模糊,但是能記起一點線索,那麼,能找到小兒子的幾率就很大。
那麼,最終胡愛華寫的地址是否正確呢?
七旬母親身患絕症,卻突然想要認回34年前送走的兒子,誰料認親現場感動眾人,當年兒子是如何被送走的呢?
母親胡愛華記得,當年小兒子是在1986年送走的,當時是外婆參與此事,把兒子送給了別人,那戶人家住在安化縣高明鋪,小兒子的養母叫做羅玉連。
節目組在得知這個線索時,就立馬在手機上搜索了起來,卻沒有找到胡愛華所稱的地址,他們經過一番查找,最終找到了一個疑似的地方,跟胡愛華所寫的地方名字很一樣。
最終胡愛華的大兒子李建群,準備前往該地址,準備一探究竟。畢竟母親病入膏肓,醫生也已經告知,她已經活不過三個月了,想要幫母親完成她的心愿,不想讓她留有遺憾的離開。
隨後他就與記者,一起來到了那個地方,對附近的村民進行了打聽,得知他們的來意,在提起「羅玉連」的名字時,村民們卻都認識她。
並且她們家就住在附近,村民們認為李建群和羅玉連的兒子,五官很是相似。
李建群在聽到這個消息時,十分的開心,終於找到了弟弟的地址,可以幫母親完成心愿,同時兄弟倆也終於可以團圓了。
他就迫不及待來到了,村民所說的一戶人家,找到了羅玉連本人,得知他們的來意後,羅玉連卻沒有躲避,而是很坦然的接受,並且還把當年所發生的事情,都講了出來。
她也清楚地記得,當時與胡愛華的約定,也清楚終有一天,兒子的親生母親肯定會找回來,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可她為什麼還會選擇撫養他呢?難道是出於好心嗎?
羅玉連在提起當年所發生的一切,內心觸景生情,想起了當時的苦日子。
當時她懷上了一個孩子,可是由於身體的原因,她的孩子流產了,好不容易有了,血脈相連的親生骨肉,最終卻又失去了他,在失去兒子的痛苦之中,每天輾轉反側睡不好覺。
自從發生了這件事後,她就很難懷上孕,可她很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於是,在別人的口中得知,有戶人家家庭貧苦,兒子很有可能被餓死,就這樣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1986年,羅玉連將胡愛華的小兒子抱回了家。
七旬母親患上癌症時日不多,卻想要找回送走34年的兒子,認親現場感動不已,這是怎麼回事?
羅玉連自從將胡愛華的兒子抱走後,就對他十分的好,一直當作親生孩子一樣對待,不幸的是,羅玉連的的丈夫,在不久後因為患病去世。
她就只好一個人,將兒子張俊金養大,期間受了很多苦,也沒有想過要再找一個老伴。
張俊金也有被好好呵護著長大,可他也不負眾望,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羅玉連為了供他上大學,就來到了外邊打工,提起這件事她就十分地難過,這一路走來有多不容易,只有她一個人清楚。
從她的口中得知,如今的張俊金在長沙工作,從事教育的工作,但他還沒有成家,隨後,他們就聯繫上了張俊金。
節目組就約定了要和他見面,張俊金得知此事後,也回到了家裡,當見到李建群的時候,他們兄弟倆卻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可能是因為血脈相連的親切感 ,從外觀上來分析,他們倆長得的確很一樣。
張俊金在得知此事後,並沒有十分的激動,他卻坦言他早就知道了這件事,是在十年前從爺爺口中得知的,只是沒有想到,親生母親卻找上了門。
當時他考慮到了養母的想法,所以就沒有尋找生母,但他清楚這件事,遲早會面對。
然而母親羅玉連並沒有反對他,而是很支持他所做的決定,可張俊金很了解養母,雖然她嘴上不說,但是內心還是很捨不得,所以就一直沒有選擇認親。
張俊金知曉自己並非親生之後,並未埋怨親生父母,相反,他覺得父母是有自己的難處,才會忍痛將他送給別人撫養。
他選擇原諒了母親,而且早在幾年前,他就冥冥中感到,母親肯定會再次與他相認,所以他早就買了一份禮物,保存了很久,他希望在和母親相認的時候,親自為她帶上。
最終他們約定了一個時間,準備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和一家人相認,同時她的養母一起,也來到了胡愛華的家裡。
附近的居民都前來,歡迎張俊金歸家,當看到年邁的母親時,張俊金再也控制不住情緒哭了起來,並且還當場下跪與母親認親。
這一舉動感動了現場所有人,緊接著他就把那份貴重的禮物,就是一個金鐲子,張俊金親自戴在了母親的手上。
為了不讓養母傷心,懂事的他5年前在買手鐲的時候,同時也給養母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他感恩親生母親,給他帶來了生命,同時也感恩養母給了他第二次生命,才讓他有了如今的自己。
胡愛華臉上一直掛著笑容,34年以來,這是她笑得最燦爛的一次,他們坐在一起,講起了以前的回憶,這一刻他們是幸福的,也是發自內心開心的。
最終他們在一起,拍了一張合影,把此刻變為了永遠,希望他們可以像今天一樣,露著開心的笑容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