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曖昧的轉折點,基本在3個月
常見的曖昧關係,一般有3個走向。
保持曖昧,兩個人都有極強的邊界感,心照不宣保持這種關係,細水長流;
進入戀愛,在曖昧的3個月時間裡,彼此的「加分項更多」,產生了進一步發展關係的念頭;
結束曖昧,有一方更果斷,更主動結束曖昧關係。
走向雖然不同,但時間節點基本上都在3個月左右。
曖昧是由什麼決定的?
是激情。
但激情這個東西是虛的,是情緒化的,是受到你荷爾蒙,多巴胺,催產素這些東西影響的;
在兩個人激情強烈的時候,你們就像「熱戀情侶」,恨不得時刻和對方膩歪在一起;
這個時候,你們對彼此是有「完美濾鏡」的。
你覺得對方哪兒都好,缺點也變成了優點;
對方覺得你很完美,哪怕你吃飯吧唧嘴,對方也覺得你可愛。
能否進入戀愛關係是由什麼決定的?
是價值。
再具體說就包括:加分項或減分項。
當完美濾鏡逐漸打碎,當激情逐漸回落到正常水平,當你們在曖昧階段完全得到了對方,再也沒有了那種「欲拒還迎還要半遮面」的神秘感,就回歸到了理性。
權衡利弊,在這個時候是人的下意識選擇。
對方是否跟你進一步發展關係,推進關係,就看你表現出來的價值,行為,是加分還是減分。
如果你做的10件事,9件都是加分項,那對方就默認你的價值很高,可以繼續發展;
如果你9件都是減分項,對方就默認你價值低,會拖累ta,他就會迅速切斷你們的曖昧關係。
為什麼叫「三個月定律」?
因為所有的感情,關係,基本上在3個月就能判斷出自己的心意和真實想法了。
你們是不是合適,對方是否需要你,是否真的喜歡你,這個階段都能夠明確。
-02
如何提高你在曖昧前期的「吸引力」?
第一:只展現「你想讓對方了解的特質」
就像活躍在社交平台,每天都要發動態的人,他們更在意自己的「人設」。
你不知道真實的他,屏幕背後的他是什麼樣子;
他所表現出來的人設,生活和本身,只不過是他想讓你看到的樣子而已。
你也要具備這種思維。
換句話說:
不要把你的所有都下意識表現,分享給對方,你要給自己留一些「餘地」;
這個餘地,既是你的神秘感,也不會讓你被對方徹底了解拿捏,更能成為你的退路。
如果你一開始就把自己的一切全告訴對方,那你的神秘感就大打折扣了;
除非你手裡有「天牌」,不然你這樣的名牌,就是自討苦吃。
第二:當你具備了「加分人設」,你就會吸引對方
只展現優勢,展現你的優點,相處過程中只表現出你好的一面。
為什麼有些人,無論和誰相處都「吃得開,受歡迎」?
那就是「人設營造成功」,與其取悅某個人,不如讓所有人都感覺被取悅。
比如說:讚美對方,傾聽對方,共情對方,或者你比較細心想法很周到。
怕吃虧怎麼辦?
嘴上不要吝嗇讚美,但行為上要慢幾拍,不要一時衝動就梭哈。
第三:關係的轉折,最終都取決於「能否滿足彼此」
你是否能滿足對方的核心需求?
對方能不能讓你滿意?
打個比方:
你和對方曖昧,你只想得到足夠的情緒價值,生理價值,而作為回報,你可以為對方提供極好的物質滿足。
可對方卻直接把自己當成了「你的結婚伴侶」,默認你的就是ta的。
對方的核心需求是結婚生孩子,但你壓根就沒想過結婚。
當你們無法滿足彼此的核心需求,那無論你們附帶多少價值,意義都不大的。
換個角度講:
一個人哪兒都挺好,是你的理想伴侶,但ta唯獨不尊重你,把你當工具人使喚。
你說,ta的好跟你有關係嗎?你能夠得到什麼?
看懂需求,製造契機,滿足需求,基本上就是維繫關係不變的道理。
話題:
你覺得,前三個月是感情的轉折點嗎?
作者何所歡:
專註兩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長,社交關係等分析,關注我,為你帶來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