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非常關鍵的信號,正在影響著每一個人。
最近,央行發布了《q3貨幣政策報告》,其中一條明確提到:
關鍵詞,促進物價合理回升,這不就是要促進物價上漲嗎?
今年來,高層多次提到要促進物價上漲。
比如在5月,貨幣報告中就提到,要推動物價溫和上漲;
緊接著8月,二季度的貨幣報告中再次提及,促進物價溫和回升。
連續三個季度,都是大家熟悉的味道。
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啟動新一輪刺激政策,推動溫和通脹。
很多人不理解,很多人失業,飯都吃不起了,為什麼選在這個時候推動溫和通脹,答案很簡單,倒逼法則。
近期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有所回升,如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5.3%,9月同比5.4%;
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4.8%,9月同比3.2%;
貨幣層面,m1環比上升1.3%,是今年以來首次回升;m2增速7.5%,連續數月高位增長。
但另一面,10月cpi指數同比增長0.3%,環比下降0.3%,持續在低位運行,處於榮枯線附近。
大白話就是,央行給到的流動性足夠充裕,但市場卻出現了「錢荒」,這哪兒能行,顯然問題是經濟的擴張沒有反應在價格上,所以導致社會預期不足。
預期不足體現在多方面,比如現在企業難,賺不到錢,打工人的工資不漲等等。
再比如,現在的縣城面臨著兩大問題,一是政府沒錢,以前地方靠「賣地收入」,現在這項收入沒了,都是靠中央「轉移支付」維持運轉。
其次工業停擺,我們看到很多的工業園區,現在都冷冷清清,本來就不多的工廠作坊,疫情期間成片破產。
在知道這些困難後,我們不得不做的一點是通過經濟擴張來刺激物價合理上漲,最終才能反過來刺激消費。
畢竟只有企業和政府有錢了才能擴大生產和招新更多的人,企業有錢,大家收入也就慢慢起來,就業率才會上去,最終消費也就起來了,整個經濟才能活躍。
這幾年經濟低迷,某些企業其實有責任,他們不斷打價格戰,這其實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有些東西的確是便宜了,對於消費者來講也是好事。
但價格戰打過頭了就導致很多企業完全沒有盈利,最終企業走向要麼是破產,要麼是產品劣質。企業破產很多人就會失業,失業反哺消費,最終整個社會陷入惡性通縮,經濟低迷;產品劣質對所有人都沒好處。
最近某首富不就在提這事兒嗎?說現在某些企業惡性競爭,打價格戰,本質就是玩壓迫式增長,極致的效率,超高的貨幣化率,對合作夥伴的極限壓價、付款條件極限拖延。
這幾次貨幣報告中,上面反覆提到要促進物價溫和回升,其實是好事。
但問題是,經濟下行而物價上漲,對廣大普通民眾是雙重打擊,經濟下行意味著收入增速放緩,甚至是收入下降,但是物價上漲,則意味著支出增加,二者結合起來,民眾的資產在加速縮水。
從經濟學的角度,此刻推動物價上漲是應該做的,但更應該推動經濟上行。
2
這些年,我們的物價持續溫和上漲,背後就是經濟的不斷向上。
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國的恩格爾係數從67.7%一路下降,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各種各樣的可選消費大幅上升所推動的。
可選消費反應的是一個社會的經濟熱度,美國經濟強勁,當然他們的高端消費、奢侈品消費自然持續高增。
這兩年不一樣,很多中高端產品銷售數據低迷。
比如前三季度,寶馬全球銷量下跌4.5%至175.4萬輛。其中,中國市場跌幅13.1%,是所有市場中跌幅最大的。
今年前9個月,寶馬在中國累計銷量52.4萬輛。
當然很多人說,這兩年中國新能源車彎道超車,很多人選擇買新能源車,這是個理由,但我認為本質還是預期下滑所致。
近兩年,這一數據發生了巨大變化。
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22年開始,我們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出現了斷崖式下滑,直至今天,依舊處於低位運行。
為什麼是2022年,為什麼是2022年3月,為什麼從那一刻開始,全球經濟明明在走向復甦,為什麼我們卻沒有緊跟步伐,卻走了背離?
這些答案,很抱歉,我不能一一給大家說,但每個人都應該很清楚,我們現在急需扭轉局勢,提振經濟。
推動物價上漲的前提,也是提振經濟。
很多人說,我們現在正處於經濟產業轉型階段,在逐步從與房地產、基建、互聯網、非銀金融等產業驅動的經濟增長,轉向依靠中高端製造業。
但我們的中高端製造業,如半導體製程還需要花更多時間去突破。過去兩年,我們犧牲了經濟在突圍高端製造業上,我們經常聽到的辭彙是「高質量發展」,所謂的高質量,其實是這兩年大家犧牲了經濟換來的。
現在,我們的經濟迫在眉睫,我們急需要提振經濟,提振消費信心,提振預期,很多東西失去了兩年,需要花時間去修復。
今年,大量的政策也在傾斜於提振經濟,提振信心,信號其實非常明確。
我們經濟轉型的過程就像在高速公路上開車,當下車頭毫無疑問已經轉向,但是車速還不夠快。
之前高善文提過,在高速公路上開慢車是否安全?答案留給諸位。
3
如何才能促進經濟向好回升?如何才能在促進物價上漲的同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上面給的答案有四點:
1、推動供需暢通,提高有效供給與有效需求匹配的銜接性與靈活性,實現要素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國民經濟循環質量。
2、將擴大消費需求與合理增加有效投資相結合,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最終目的和持久動力,投資是消費實現的基礎條件,要以有效消費需求拉動有效投資,實現更高水平供需動態平衡。
3、有序擴大我國商品市場、服務市場等對外開放,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
4、減少限制性措施,釋放消費潛力。目前,部分地區在住房、汽車等領域仍有一些限制性規定,不利於改善性需求的釋放。此外,商貿、生活服務類企業在大型促銷活動、各類綜合性活動方面審批程序繁瑣、流程較長,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經營活動造成影響,應及時減少相關限制性措施,為企業經營釋放更多空間。
以上四點,是頂層設計的思維,落地起來又是另一套邏輯,我給點能落地的方案,大家僅供參考。
要想促進經濟回升,一是對民營企業加大支持力度,多給中小微企業一些福利,如果不給福利也行,少一些磕磕絆絆的套路,讓民營企業家多些信心。中小微企業好了,才能真正有效刺激經濟。這兩年,國企、央企快速進步,但民營企業信心不足,預期不足,需要重視。
二是直接給居民發錢,促進消費,像對岸的美國一樣,直接給居民發錢,這是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發消費券沒用,畢竟居民不會為了5元的消費券去買一台車。
三是,政策鬆綁,鬆綁,再鬆綁,少一些人為的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