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 前言 ≻—●
這個女人15歲便輟學在家,仗著家裡開火鍋店有點小錢,每天遊走於夜店之間,在21歲就成為了「冰妹」,為了籌集毒資,她放下了屬於女人最後的底線。
●—≺ 叛逆少女 ≻—●
刺鼻的消毒水味和戒毒所冰冷的鐵柵欄,將馮玲禁錮在這個與世隔絕的世界裡,29歲的她面容卻比實際年齡蒼老許多,粗糙的皮膚和隨意挽起的頭髮,訴說著她過往的放縱與迷茫。
她每天不得不正對著牆上的日曆默默數著日子,期盼著三月份的到來,期盼著重獲自由,更期盼著回到那個雖然缺位卻始終是她心靈歸依的家庭。
馮玲的悲劇從可以追溯到她的童年,這個女人出生在哈爾濱市巴彥縣,父母經營著一家生意興隆的飯店,家境相對優越。
可由於父母整日忙於生意,所以對孩子的管教十分放任,這養成了馮玲散漫自由、無拘無束的性格。
在15歲那年,馮玲跟隨父母來到哈爾濱市區,父母在香坊區開了一家火鍋店,一經開業就收穫了許多客源。
馮玲對新環境感到陌生和好奇,再加上父母更加無暇顧及她的生活,讓這個處在青春期的少女徹底迷失了方向。
一家人來到市區沒多久後,馮玲便放棄了學業,開始拿著父母給的錢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她白天睡覺,偶爾會出外面逛街,一到了晚上,她的一天才真正開始。
每當深夜,馮玲就會精心打扮一番,出沒於市區的酒吧、迪廳之中,「泡吧」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夜場里喧囂的音樂和迷離的燈光,讓她找到了短暫的快樂和歸屬感。
父母對她的行為幾乎不聞不問,只是偶爾給她一些錢,並告訴她只要「活著就好」,這句話在馮玲的成長過程中反覆出現,成為了她生命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父母的愛變成了簡單的生存許可,缺乏了引導和約束,因為缺乏正確的引導,馮玲最終一步步走向墮落。
●—≺ 錯誤的婚姻 ≻—●
20歲那年,馮玲在夜場的燈紅酒綠中遇到了一個叫小坤的男孩,此人是夜場的服務員,長相陽光帥氣,馮玲對他一見鍾情。
更令人咋舌的是,二人才僅僅相戀了三個月就閃婚,那個年紀的馮玲對愛情充滿了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有了愛情就擁有了一切。
但婚後的現實卻給了她沉重的一擊,小坤的家境貧寒,很小時就沒有了母親,他的父親還偏偏是一個遊手好閒的無賴。
結婚後二人與小坤的父親住在一起,一家三口租住在江北的一間破舊平房裡,由於馮玲沒有工作,僅靠小坤微薄的收入難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再加上自己與公公時常爆發矛盾,讓馮玲對這段婚姻充滿了後悔。
就在馮玲想要離婚的時候,她發現自己懷孕了,這個意外到來的孩子,並沒有給馮玲帶來多少喜悅,反而讓她更加焦慮。
十個月左右,馮玲生出了一個女兒,看著孩子粉嫩的小臉,身為母親的馮玲非但沒有喜悅,反而思考著如何儘快結束這段讓她窒息的婚姻。
最終,馮玲主動提出了離婚,丈夫小坤並沒有阻攔,爽快同意了離婚,唯一的要求是留下孩子,馮玲對這個孩子並沒有太多的感情,答應了小坤的要求,隻身離開了這個令她窒息的地方。
離婚後的馮玲以為自己可以重新開始,卻沒想到,這次的離開不僅讓她失去了女兒,也讓她的人生更加迷茫。
由於她沒地方可以去,於是回到了父母身邊,渴望在熟悉的環境中找到慰藉和新的開始,父母的火鍋店生意依舊紅火,他們對馮玲的歸來表示了欣慰,但也僅僅是「欣慰」而已。
他們並沒有過多地詢問女兒這一年多的經歷,更沒有察覺到女兒內心的空虛和迷茫,母親只是簡單地叮囑她在家找個事情做,彷彿女兒的出現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泛不起太大的波瀾。
這種淡漠的家庭氛圍,讓馮玲感到更加孤獨。她開始在網路上尋求慰藉,並結識了一個自稱做小生意的男人,這個男人,成為了馮玲生命中的第二個轉折點,也成為了她噩夢的開始。
●—≺ 墮入風塵 ≻—●
二人網聊不久之後便線下見了面,並發展成為了男女朋友關係,最初,馮玲並不知道男友吸毒。直到有一天早晨,男友神秘兮兮地打電話讓她去家裡,說有好東西要和她分享。
她懷著好奇和期待來到男友的卧室,卻看到一個透明的瓶子里插著一根吸管,男友正聚精會神地吸著裡面的東西。
看到這個畫面,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馮玲心頭,但她還是被男友陶醉的表情和「吸完肯定不會後悔」的承諾所誘惑。
好奇、迷茫、空虛,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最終馮玲鬼使神差地接過了吸管,第一次吸食冰毒後,她體驗了前所未有的快感,三天三夜沒有合眼,渾身充滿了激情和活力,但是這種虛假的快感如同曇花一現,毒品的勁頭過後,她癱軟在床上,沉睡了兩天才緩過神來。
自從碰上了冰毒以後,馮玲便陷入了毒品的泥潭,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和自由吸食冰毒,她再次離開了家,和男友一起生活。
隨著毒癮的加劇,馮玲需要的攝入毒品也越來越多,次數也愈發頻繁,可偏偏在二人同居不久後,男友的小生意出現了問題,賠錢後便賦閑在家,馮玲只能出去工作,以維持兩個人的開銷和日益增長的毒資需求。
馮玲嘗試過一些工作,但都因為無法忍受勞累而放棄,走投無路之下,她找到了一份在足道館的工作,表面上是足道館服務員,可實則是做起了所謂的「冰妹」,也就是陪客人吸食毒品的風塵女。
第一次接客後,她拿著賺來的錢買了新衣服、剪了頭髮、做了美甲,心裡充滿了扭曲的成就感,她第一次感到掙錢是如此的容易,這種輕鬆來錢的方式讓她更加沉迷於這種墮落的生活。
只可惜好景不長,由於馮玲的工作不幹凈,再加上吸毒導致她變得愈發憔悴,男友開始對她百般嫌棄,幾個月後便以各種借口和她分手。
經歷過一次失敗的婚姻,馮玲對愛情早已心灰意冷,男友的離開並沒有讓她感到心痛,反而讓她可以更加「專心」地做起「冰妹」,她乾脆搬到了旅店居住,以此為據點,開始了更加隱秘的交易。
一傳十、十傳百,馮玲的「生意」越來越好,逐漸形成了固定的客戶群體,她不再需要足道館的工作,每天待在旅館裡,有客人打電話便如約而至。
有時自己的錢夠花好幾天,她就找借口回絕,過著一種糜爛而沒有未來的生活,她像一艘失去方向的船,在黑暗的海洋里漂流,不知何時才能靠岸。
時間來到2011年3月的一個下午,一個老客戶打電話說要介紹新的朋友給她認識,並且會給不少的費用。馮玲精心打扮一番後打車赴約。
或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在車上,她給朋友打電話炫耀這次「生意」,卻不想被計程車司機察覺並舉報。
當馮玲到達約定地點剛走進賓館房間不久時,外面就傳來了敲門聲,一打開門發現,外面站著的是警察。
被捕的那一刻,馮玲的內心反而平靜得出奇,多年的放縱生活,早已讓她麻木,對未來也充滿了絕望。
她給哥哥打了電話,哥哥很快趕來,看到她如今的模樣氣得破口大罵,可馮玲卻沒有哭,只是默默地接受著哥哥的責備,她已經看淡了一切,彷彿對這個世界再也沒有任何的期待。
哥哥幫她交了戒毒所的費用,又扔下幾百元生活費,苦口婆心地勸她好好戒毒重新開始生活,馮玲點點頭,她知道哥哥是真心希望她好,但此刻的她,內心卻如同一片荒蕪,不知道該如何重新開始。
好不容易等到了2012年,馮玲為期一年的戒毒期滿,可命運卻再次和她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她哥哥的婚姻出現了變故,經濟狀況一落千丈,無力再支付馮玲的保釋金,馮玲因此只能繼續留在戒毒所里,等待著不知何時到來的自由。
在之後的一年時間裡,哥哥再也沒有來看望過馮玲,也沒有打過一通電話,或許,哥哥也對她徹底失望了。
在戒毒所的兩年時間,馮玲的父母竟然對她的處境一無所,準確地說,自從馮玲15歲來到哈爾濱,父母就對她的一切漠不關心,更不了解。
反觀馮玲,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她每個月都打電話回家報平安,謊稱自己在外面打工,生活得很好,電話那端的母親總是淡淡地回應一句:「不管你在哪,媽媽只要你活著就好。」
這句簡單的話語,此刻卻深深地刺痛了馮玲的心,她知道父母是愛她的,但他們的愛,是一種缺位的愛,是一種只要孩子活著就足夠的愛,這種愛,沒有引導,沒有約束,最終將馮玲推向了深淵。
兩年的戒毒生活,讓馮玲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自己的人生,她開始意識到,父母的放任、自己的年少輕狂、錯誤的婚姻以及對毒品的依賴,一步步將她推向了如今的境地。
她對父母沒有怨恨,更多的是想念,雖然自己走到今天這一步與父母缺乏管教有一定關係,但絕大部分責任還是要歸咎於自己,馮玲渴望重新開始,渴望彌補過去犯下的錯誤,渴望回到父母身邊,過一種平靜而正常的生活。
●—≺ 小結 ≻—●
馮玲的故事揭示了家庭教育缺失對孩子成長造成的巨大影響,父母的放任和漠視,讓馮玲在人生的關鍵時期缺乏正確的引導,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同時馮玲的故事也反映了社會環境對個人命運的衝擊,在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中,馮玲迷失了自我,被毒品所誘惑,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主要信息源:
1、珠海網警2020年4月2日:《一個「冰妹」的自白:15歲輟學泡吧,20歲閃婚閃離,21歲吸毒賣淫!兩次遇上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