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讀者的來信:
「當初遠嫁,我深信自己是嫁給了愛情,相信自己遠離父母、遠赴他鄉的犧牲會得到應有的珍惜。但遠嫁之後,我意識到自己錯了,我遭到了婆婆的排斥和丈夫的不忠,最終一無所有。遠嫁,成了我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看到這樣的經歷,或許有人會評論,婚姻本就是一場冒險,因此這位女士的不幸不能歸咎於遠嫁,而應歸咎於選錯了伴侶。
我們當然得承認,婚姻確實充滿了變數,不論是否遠嫁,都有可能遭遇不幸的婚姻。
然而,我們應當意識到,如果父母在身旁,即便不幸福,至少還有傾訴的對象,還有重新開始的勇氣。
但對於遠嫁的女性來說,她們往往是在用自己的一生做賭注,一旦賭輸,失去的不僅僅是婚姻,就連重新開始的勇氣,也蕩然無存。
遠嫁後,丈夫變成了唯一
曾經讀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女士與她的丈夫是大學時代的同窗,畢業後,她因深愛著這位男士,不顧家人的反對,甚至不惜與家人斷絕關係,堅決地離開了家鄉,嫁給了她所嚮往的愛情。
然而婚後,儘管丈夫也對她寵愛有加,卻是個典型的依賴母親的男子,缺乏獨立判斷,凡事都聽從他母親的安排。
而這位婆婆持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家中的所有家務都由女士承擔,且在她生下女兒後,被逼迫要生二胎。
面對婆婆的壓迫,在這個不熟悉的城市裡,唯一可以依靠的丈夫卻站在婆婆那邊,女士最終只能默默忍受,生活得並不快樂。
一個女性選擇遠嫁,意味著與父母和親人相隔遙遠。
常言道,女兒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儘管遠嫁前與父母的任何矛盾都可能得到解決,但遠水救不了近火,父母想要提供溫暖也顯得力不從心。
因此,一個女性在決定遠嫁之前,必須深思熟慮,因為遠嫁實際上是一場巨大的賭博,一旦失敗,將失去一切,連重新來過的機會都難以獲得。
遠嫁後,親情變成了守望
每位父母都期望子女常伴左右,共享家庭的溫馨。
然而,女性嫁到遠方後,這種親情的溫暖便化為了期盼。
春節期間,我偶遇了兒時的夥伴,由於她遠嫁他鄉,我們已有數年未見,因此那天我們暢談甚歡。
我記得她曾這樣表達自己的感受:「現在,我感到最對不起的就是父母。
當初遠嫁時,我心想雖然距離遠,但我會經常回家探望。
可實際上,自從遠嫁後,工作、生活以及家庭瑣事讓我應接不暇,現在幾乎一年都回不了一次家。
每次見到父母,目睹他們漸漸老去,我內心無比酸楚。
如果能重新選擇,我絕不會選擇遠嫁。」
我深深理解她的感受。
作為子女,我們都渴望留在父母身邊盡孝,但遠嫁意味著無法事事照顧周全,自然會對父母有所虧欠。
遠嫁,是拿一生,賭一個男人的真情
在知乎上,我曾見到這樣一個問題:
父母不希望女兒遠嫁,這是否出於自私?
在眾多回答中,一位匿名用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這確實出於自私,但並非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女兒。
每位父母都希望女兒幸福,他們經歷豐富,深知社會的複雜和現實。
他們更擔心的是,女兒遠嫁後失去支持,因為他們明白,如果女兒的伴侶不可靠,那將毀掉女兒的未來。」
每一位遠嫁的女性,實際上都是在用自己的人生,去賭一個男人的真心。
如果賭贏了,那自然是幸福美滿;但如果輸了,可能會一無所有。
因此,女性遠嫁前必須謹慎,仔細考慮對方是否值得信賴,自己是否能承受最壞的後果。
只有在深思熟慮後,遠嫁才是最理智的決定。
願每個女性都能找到那個永遠不辜負自己的伴侶,共度一生,白頭偕老。
END
作者:離雨微涼,一個能理性,能感性,喜歡用文字表達個人觀點,給你帶去心靈治癒,情感解惑,人生感悟的90後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