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提到結婚,當事人總是歡天喜地,充滿憧憬;
現在提到結婚,似乎不少人,尤其是女人,會為之恐懼,也沒什麼幻想和期待;
現實中,老一輩的女性,一面默默地忍下了自己在婚姻中的種種遭遇和委屈,一面又不無擔憂地對身邊打算晚婚,或不婚的女性苦苦相勸;
彷彿婚姻,是一個老一輩女性,得到了就覺得挺好,而年輕女性,沒得到就覺得不好的玩意。
那麼,那些對婚姻抱有批判和旁觀態度,遲遲不肯走進婚姻的女性,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你以為她們只是害怕生孩子的痛,養孩子的苦,擔憂男人拋棄自己,或者遭遇事業的滑鐵盧嗎?
其實,如果你不理解女性為什麼不想結婚,就去養老機構和醫院看看。
以下是幾位網友的吐槽:
網友A說:如果你去過醫院的急診,你會發現,老頭兒躺在床上,一般是老太太照顧;
老太太躺在床上,一般是兒女照顧。
網友B說:我在養老機構里工作,我發現老年夫妻,如果是先生得了病,一般都是太太陪住,負責主要的照護任務;而阿姨患病,先生健康,那麼阿姨會被送到養老社區;
網友C說:
我奶奶70多歲時,得了晚期胃癌,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爺爺反覆問我,這個病能不能傳染……
網友D說:養老機構里,多數老年男性,希望自己找個伴兒,要求就是比自己年輕,身體健康,能照顧自己。
網友E說:很明顯,老男人得病之後,普遍安全感喪失,會對太太格外挑剔,必須媳婦全天照顧;而如果自己媳婦無法自理,男人多數會嫌麻煩…..
還有的網友指出,老太太如果退休金足夠,普遍不想找老伴兒,因為她們可以抱團取暖,幾個姐妹一起旅遊,一起購物,一起跳廣場舞,反倒整個老頭兒需要自己伺候,是個拖累,不如落得個清凈好。
可以看出,婚姻往往更有利於男性,但是對女性普遍不怎麼友好,所以現在的年輕人看透了,也就不想結婚了。
如果把老年夫妻的現狀和困境,放到網上去評價,相信結論也會是:
老太太常年照顧老頭兒,是天經地義,是理所當然,如果老頭兒能守在太太身邊,鞍前馬後地照顧那麼幾年,就會被稱為好男人的典範;
你瞧,你完全可以想像,一個20多歲,30出頭的現代獨立女性,在看到了那麼多婚姻的殘酷現實後,會受到多麼大的衝擊;
她們雖然沒有親身經歷,不是當事人,但是她們完全可以預測,自己婚姻的最後幾年,可能會被捆綁在一個框架里,逃不出去,窒息受累,心寒痛苦,而又無可奈何。
然而,女性不願結婚的原因,不會完全受制於自己看到的現實里;
婚姻帶給女性的影響,有冰冷而殘酷的共性,也有溫馨而感人的個性;
例如,有的家庭里,媳婦生病,老公會用心照顧,正如岳母生病,岳父會照顧飲食起居,媽媽生病,爸爸會忙前跑後地照顧一樣。
這些其實,都是家庭教育的結果。
夫妻應該是共患難,同享福的;
只要男人不把女人當保姆、認為女人應該死心塌地地照顧自己,且任由自己差遣和指責;
而女人也不把男人當成提款機,兩個人懂得互相尊重,互相成全,互相照顧,共同進步,那麼,我想願意走進婚姻的女性,會更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