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圖片來自網路
上一次自我介紹已經是2022年了,在2024年年味結束之際,我想重新認真介紹一下自己。
我一直挺糾結自己如今算假裝上班第幾年了,有種算不清的感覺,有時候想說是4年了,有時候又覺得應該是第5年了,這種模稜兩可的數字變化,大概會被人誤以為我是個騙子吧,畢竟假裝上班幾年本來就挺不可信的。
因此,我決定再次梳理下自己的過往經歷,特別是假裝上班的這段時間,文章有些長,但內容絕對是真實的。
01.
「大學畢業前」
我是廣東潮汕人,1991年生。
我生長的環境是重男輕女的,必須強調的是,我不認為「潮汕」和「重男輕女」是劃等號的,因為我一些女同學是家裡的掌上明珠,比哥哥弟弟還受寵。但我生長的村落周遭,確實是有嚴重的重男輕女文化背景。
我鄰居的那些女孩,大多數讀完小學就被家裡送進工廠當工人,賺的錢要往家裡送,甚至有些家庭會出現妹妹進廠打工賺錢供養哥哥讀書的情況。
在那樣落後的文化背景下,我和我的姐姐妹妹們,卻都有機會去讀大學,這得益於我的母親。
為了照顧五個小孩,我的母親成了全職家庭主婦,一輩子花點錢都得跟我父親伸手要,這讓她很無奈。母親的經歷讓她堅決不願意將來自己的女孩們也過她這樣的日子,於是她不停勸說父親,讓我們讀書。
相對母親來說,我父親後來同意讓我們女孩讀書,是權衡了自己的利益,深思熟慮後才得出的結論。
在我小的時候,大學生很少,假如你本科畢業那是相當搶手的學歷,工作大概也不需要煩。因此父親覺得給我們女孩讀書,就相當於做一場投資,他先投入金錢供養我們,將來家裡幾個女大學生,工作都是響噹噹的,她們賺的錢再回饋家裡,這個家就富起來了。
我以前會特別生氣父親這個「投資」的思維,覺得他對我們女孩的付出,是要算計回報的。但後來我沒那麼生氣了,是因為母親說過,讓我們幾個女孩讀大學,村裡人都在笑話他們,覺得他們傻。
我不能太責怪父親的算計,因為比起同樣文化背景下的村裡人,他已經做得更合理了。
書是給讀了,但算計起來也著實讓人心累。
比如說,父親工作有壓力時,就會責罵母親慫恿他讓我們女孩讀書,搞到他經濟負擔那麼重,母親覺得委屈,又會轉頭謾罵正在讀書的我們,難聽的話類似於,形容我們讀書就是在吸父親的血、啃父親的骨頭。
因此我常常有種「讀書有罪」的思想,覺得讀書好累,好像欠債一樣。
又比如說,大學畢業後,父親會算計我們給的家用多與少,以及他拿到的回饋是否能抵消當年供養我們讀書的學費和生活費,很多時候他都是失望的,因為現如今大學生已經遍地都是,我們並沒有他想像中那麼能掙錢。
因此直到現在,我都有「要賺很多錢來證明讀書沒錯」的包袱,我要強不服輸的性子,也來源於這樣的成長背景。
總之關於我的成長背景,沒那麼慘,因為不管怎樣我是有書讀的,也沒那麼好,畢竟是被責罵著讀完書的。
普通人家,誰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呢?
作為一個普通女孩,這些年我看透也看懂了很多,沒有再像以前那樣,追著原生家庭的錯不放了。因為每個人都要獨立長大,讀完書後的人生都要自己負責了,好或壞就別賴原生家庭了。
02.
「2014-2018年、成長」
2014年我大學畢業,一個人去了一個二線城市工作。
最開始學校還沒趕畢業生離校,我的學校在廣州,工作在隔壁城市,每天要早上六點起床,坐第一班公交車去地鐵站,在地鐵里換乘兩次,出地鐵站再轉一趟公交車,八點半打卡上班。
這樣的日子堅持了兩個月,直到學校通知畢業生離校,我才搬出校園,在公司附近租了個五六百的小單間。
那時真的很能吃苦,每天來回五個小時的通勤時間,我一點也不覺得累,想到能自己賺錢了,不用再背負讀書的債務了,就很興奮。有時候下班回到廣州,我還跑去購書中心買書,下了班回學校就看書學習。
我大概2014年5月底開始工作,試用期工資才一千多,8月底轉正後開始拿兩千多的工資,租個小單間還要求押二付一,窮得響叮噹。
後來實在不習慣一個人去陌生城市發展,決定回廣州工作生活,利索離職回廣州找工作,10月份離職、搬家、找工作,12月份入職新公司。
2014年半年時間,從工資一千多到兩千多,從一個城市換另一個城市,過程的波折我從未和父母訴說過,包括最初租房沒錢找表姐借的,我想我長大了,要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了。
過年時,我把借的錢還了,給父母和弟弟妹妹們發了紅包,將辛苦攢下的三千塊當家用給了父母,我以為自己已經做得夠好了,但父親對我那三千塊家用顯然是不滿意的,他以為我大學畢業了,能有份不錯的工作,能賺不少錢,哪曾想就這點回饋。
父親的一次次「算計」總在提醒我,以後要賺更多的錢,為女孩爭一口氣。
2014年12月到2016年4月,我在一家衛浴公司的電商部門當助理,工資從三千多到四千多,比起畢業窮得響叮噹那會,我更有錢了。2016年過年的時候,我拿了一萬二家用給父親,他沒有不滿的表現,也沒多說什麼。
為了接觸更多電商方面的信息,我辭去了工作,在2016年8月份入職了一家專門做電商的公司。在這裡,我第一次有了命運開始好轉的感覺。
差不多三年的時間裡,從一個小助理開始,做到專員、資深專員、小領導,工資也從最開始只能拿底薪四千多,慢慢靠提成和獎金可以拿到上萬塊了。
那時我以為自己大概會在電商行業里待一輩子了,但同時也很迷茫,這真的是自己想要做一輩子的工作嗎?這個行業能接受將來三十多、四十多、甚至五十多歲的我嗎?
一路迷茫,又一路勤奮做下去,不知不覺就到了27歲,快要奔三了,焦慮也就越來越上頭。
2014年至2018年這五年時間,我將自己從青澀的學生轉變為可以勝任職場規則的小社會人,輾轉波折後終於有了一點點值得說道的工作經驗。
雖然迷茫也一直在,但那時的人生並不慌亂。
03.
「2019年、下滑」
2019年是我命運開始下滑的一年,從這一年開始,我的人生彷彿失控了。
在原來的電商公司做了快三年時間,我的業績一向很好,從一個運營小透明變成被許多同事請教的資深運營,上司也正在培養我往管理層走,一切看起來都挺好的。
但其實迷茫一直伴隨著我。
當初進電商行業是無意的。我畢業第一份工作是數據統計,剛好在一個電商部門,那時我不甘心只做一個對部門核心工作內容不熟悉的數據搬運工,而且每天看同事在激動銷售量,我覺得挺有意思的,所以後來回廣州工作,我找的都是電商方面的工作。
最開始接觸電商,一切都很新鮮好玩,覺得很多東西可以學,不知不覺在其中做了好幾年,那種職業疲憊感就慢慢產生了,我開始覺得在網上賣東西好無趣,無非就那些花樣和招式。有人和我說,這就是職業瓶頸,說我在一家公司待久了思維也固化了,不如換一家公司學學其它的模式。
在我猶豫不決的時候,公司管理層發生了一些爾虞我詐的事情,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小領導無辜躺槍,莫名被擺了一道。上司美其名說是考驗我的抗壓能力,我心裡只覺得彼此已經失去基本的信任,無心再繼續共事下去。
自己的迷茫加上公司複雜的人心算計,我在2019年4月離開了服務快三年的舊東家,同一個月入職了新的公司。
命運有時候真的挺愛開玩笑的,本來我覺得自己去了一家更好的公司,沒曾想我的領導在我入職那個月,家裡出了事不得已跟公司請了長達幾個月的假期,我一個新人瞬間沒了領導,團隊又是新組建且不完善的,壓力瞬間就爆棚。
很多事情領導不在我一個新人又做不了決策,但放著不推進吧,各個協助部門以及合作平台都來催促,加上組內很多工作分工不明確,我一個新人也分配不下去,只能自己硬抗,個中的委屈只有自己知道,常常覺得自己已經很用力在扛事了,但就是扛不完,別人只會問結果,慢了、不好了都要責怪一聲。
職場是不講究人性的,即使是同一個項目的小組同事,也不會有共同承擔的意識。
扛了兩個月後,公司終於招了個新的領導進來,但命運真的很奇怪,新領導來了兩個星期,就發現自己意外懷孕了,不得不跟公司坦白,然後終止任用。我以為看到希望了,結果又破滅了。
後來我又咬牙堅持了兩個月,HR一直跟我說新一任領導就要上任了,但等來等去也沒來,幾個月的壓力積攢已經耗盡了我的耐心,加上那時候我先生生了一場病,工作上孤軍奮戰的心累以及擔憂他身體健康的累交織在一起,讓我疲憊不堪,常常動不動就想哭。
所以沒多久,在入職後的第五個月,我離了職。
當時的想法很簡單,覺得自己工作這幾年也沒有好好休息一下,4月份從老東家離職又立馬入了新公司,如今新工作這麼不順心,不如就趁機放鬆一下。再來就是,既然自己在電商行業是有迷茫的,不如停下來嘗試其它的可能性。
我一直有考公務員的想法,只是對於普通人走體制內道路的可能性是存疑的,但在2017和2018這兩年時間裡,不時有聽到身邊誰誰考上了的消息,這給了我信心,不如趁著現在有時間就去試一下。
所以整個2019年,1~4月在老東家迷茫,4~8月在新東家折騰,最後9~12月在備考公務員,那時也沒想從此不去上班了,只當是工作幾年換來的休息時間,也沒真正在休息,而是在積極備考中度過。
也是在2019年,我結婚了。11月舉辦了婚禮,12月領了證。和先生是從大一開始交往的,所以結婚對當時的我來說,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我沒有想到因此會給工作帶來極大的困擾。
2019年這一年,是我命運下滑的開始,很多事都過得不順遂。回過頭來看,我有時會覺得一切都是老天爺安排好的。
在我猶豫要不要從老東家離職時,管理層發生了勾心鬥角的事情,還莫名傷到了無辜的我,老天爺好像在幫助我下決定;在新公司又狗血般地遇到兩任領導各種奇奇怪怪的理由無法在職安排工作,老天爺好像又在提醒我快點離開。
我不知道如果當時我離開新公司,在結婚前重新去找一份工作,是不是後來的故事就完全不一樣了,還是說再找一次老天爺又要給我難題催促我走了。
但人生沒有如果,選擇和決定在當下那樣做了,就不能去想假如的事了。
2019年也是我假裝上班的初次體驗。
因為戀愛很久了,雙方家長也基本默認我們了,加上我在先生的城市工作,所以我很早就搬到先生家裡住了,家裡有老人家在,工作順利的時候還好,不順利就會很麻煩。
比如我從老東家離職,一周後入職新東家,這一周時間在家裡晃悠,先生爸媽是很緊張的,畢竟聽到我沒工作了,他們對鄰居謊稱我是在休假,然後又不時追問我需不需要叫人幫忙介紹工作。
因為這段經歷,導致我後來從新東家離職決定備考時,就不願意坦白自己的打算了,所以我每天都出門假裝上班,實際去學校自習室、圖書館等地方學習。
不過那時並沒有真的想一直假裝上班下去,只想著休息一陣子就去找工作了。所以我從不把這次假裝上班當作我真正假裝上班的開始。
這就是下滑的2019年,工作切換得不順利,第一次接觸公務員備考,第一次體驗了假裝上班,對未來很迷茫。
04.
「2020年、掙扎」
2020年的春節在1月底,公務員省考本來在3月,我計划過完年回來再努力一把,參加完考試就去找工作了,但因為疫情,省考的時間突然通知推遲了,我的計劃一下子被打亂。
而且當時疫情剛出現沒多久,防控措施也不強,我一開始不敢到處去找工作面試,擔心感染了要被隔離,以及危及家人,想來想去只能謊稱公司通知在家辦公,實際每天在書房裡繼續備考。日子越到後面越驚慌,畢竟想起來自己半年沒工作了,所以3月份我就不管不顧地跑出去面試了。
面試的過程糟糕到讓我震驚,我這才被職場狠狠打醒了。原本我擔心自己處於劣勢是因為半年沒工作了,但沒想到不是的,真正應該擔心的是我「已婚未育」的身份。
我一直以為只要我有足夠漂亮的業績和經驗,已婚未育根本不足為患,沒曾想它是危害足夠震懾一切成績的炸彈。
每一場面試,不管是HR,還是直屬部門領導,或者是不知道什麼身份的面試官,對我提問最多的問題永遠都是:「你生育這塊是怎麼想的?」我只能不停地表達自己還沒有要小孩的想法,但這種說辭他們通常不信,面試結束前還會追著問一遍。
以前我找工作都沒有覺得困難,通常不到一個月就確定好要哪個offer了,然後就去上班了。但這次,我面試了十幾家公司,歷時快三個月,才終於拿到一個offer,並且是一個十分不理想的offer。
HR電話聯繫我意向的時候,告知了這份工作是一個新項目,人員肯定是配備不足的,我一個人要運營大概六個店鋪,如果項目經營得可以,公司會考慮加人手,就看我怎麼扛前期的壓力了。
她自己也知道其中的剝削,但是她抓住了我的劣勢,甚至說出這樣的話:「你也知道你目前已婚未育的情況,能有份工作已經不錯了。」
換做以前我一定頭也不回地拒絕了,但被現實打醒後,我知道自己根本沒得選擇,所以在2020年5月的時候,我入職了這家公司,接受了這份剝削嚴重的工作。
那時我以為自己咬緊牙關闖過去就好了,想著那是自己最後的機會了,不能輕易放棄吧。
從此我過上了不停加班的日子,這是我工作以來加班最嚴重的一份工作,強度大概是每周有三天要加班到凌晨四點鐘,回到家五點休息,九點起床去上班,從打卡上班那一刻開始,就要像個陀螺一樣不停地轉動起來,沒有午休時間,吃飯也是隨便扒拉幾口,上個廁所也不停被各種電話追著,常常覺得自己快要窒息了。
我先生不停勸我離職,他說這明顯不是一份好工作,我哭著和他解釋,自己如果現在放棄就可能再也找不到工作了。他是不能理解的,過去這段時間我在面試過程中,因為已婚未育遭受的那些委屈和無奈。
最後說服我放棄的,是身體的警示。堅持兩個月後,我開始頻繁出現胸痛的情況,有時候一個人在諾大的辦公樓深夜加班,總擔心自己會不會突然猝死了。
老天爺是會幫我做決定的,在我像倔牛一樣想拼到底的時候,用身體健康來提醒我該放棄了。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個人健康都沒了,甚至可能要死了,那拼這一切有什麼意義呢?
2020年的上半年,我幾乎都在為「已婚未育」付出代價,先是不停和別人解釋暫時沒打算生孩子的計劃,然後又不得不接受一份剝削嚴重的工作,用身體健康去拚命爭取留在職場的一席之地。
心力交瘁之際,推遲的公務員考試突然有了通知,新的考試時間即將來臨。被企業的冷漠傷透心後,我下定決心要奮力考上公務員,此生不再為任何企業服務了。於是很快,我就拿到了可能是這輩子最後一張離職證明了,並馬不停蹄投身到公務員備考當中去。
離職證明上寫的時間是2020年7月,自此我再也沒回企業上過班了,我將此作為我假裝上班真正開始的日子,如果2020年算假裝上班的第一年,那如今2024年便是第五年了吧。
疫情原因,學校不再隨便對外開放,我不能再進入學校自習室學習,圖書館也需要預約才能進入,並且通常只能進去半天。我假裝上班的去處變得很難,無奈之下,我去了付費自習室,每天從早上9點學到晚上9點,日子好像回到高考那會,像打了雞血一樣埋頭苦讀。
由於第一次備考,有很多知識準備仍然不充分,我雖然用功了,但仍然不夠把握,2020年7月參加的第一場公務員考試,400多人當中我考了第40名,成績遠遠不理想。
儘管考得不理想,但我也沒想重新去找工作,我不想再到處去解釋自己生孩子的想法,也無心再去電商行業就業了,一心只想著努力試試考公務員,這回不行還有下回。
那時我還有一些存款,心裡想著考公畢竟是需要投入時間的,是要拉長戰線的,把一切都熬在裡頭風險也挺大的,所以我想著拿存款做點其它的事,思來想去就往加盟店上琢磨了,因為身邊確實有朋友靠開加盟店賺錢的,而且賺得還可以。
所以考完試我就不停去研究各類型的加盟店,飲料的、飯店的、自習室的……都大致了解了一遍,有些加盟費太高我給不起就只能放棄了,有些我偷偷去蹲點考察後覺得不靠譜也放棄了。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加盟這條路並不適合我,首先我沒有經營店鋪的經驗,其次我的存款經不起任何風險。於是折騰了一段時間的加盟暴富夢,就這樣捨棄了。
加盟不行的話,我又想著要不自己開網店試試,畢竟我之前就是乾電商的。賣什麼東西又糾結了一陣子,接著去註冊了個TB店,貨源又很麻煩,只能先考慮一件代發,在凌亂不堪的網站上挑來挑去,才好不容易挑中了幾個款式掛上去賣,流量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弄來弄去,流量沒弄到手,倒是把自己的耐心弄沒了。我這次意識到,不是說自己以前乾電商的,就能單槍匹馬開網店了,以前貨源不用想、頁面不用做、客服不用管,現在啥都得自己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再次感受到自己對電商行業有了很嚴重的疲乏感,幹什麼都提不起勁,不像備考和考慮加盟店那樣,好像打了雞血就往上沖了。
索性又放棄了一條不適合自己的路。
放棄加盟和開網店的想法後,我又尋思自己還蠻喜歡歷史的,喜歡的程度大概是紀錄片《中國通史》我看了可能有五遍了,讀書分科的時候,我本來是選的歷史,只是我媽覺得文科讀出來不好找工作,這才改了選擇。
不用備考的時間裡,我就在整理歷史知識,做成圖文發布到自媒體平台上。意外的是,還挺多人催更的,但整理和製作的過程十分繁瑣和費時,加上我沒想明白一個歷史博主怎麼賺錢,所以沒多久就放棄了。
2020年上半年在電商行業里掙扎,可憐巴巴地祈求能有一份工可以打,下半年主力在備考公務員,業餘時間在琢磨加盟店、網店和歷史博主的事。這一年的結局很慘敗,工作沒了、公務員考試敗了、新的路子都不適合,簡直可以用「一事無成」來形容了。
05.
「2021年、繼續掙扎」
2020年一事無成的經歷,讓我徹底跳出了以往上班賺錢的固有思維,我開始天馬行空地幻想各種其它賺錢的方式。
考公務員在我先生以及一些朋友看來,已經是挺不靠譜的事了,畢竟2020年我也已經29歲了,大齡考公真的不太現實。然而我還折騰起加盟店、開網店和做博主的事,我先生覺得我大概是整個人都飄了。
但還有更飄的事呢!
我每天除了繼續備考,就是想想自己還能幹點啥事。畢竟電商行業我是不想回去了,公務員又沒個譜,總不能坐著等天上掉餡餅吧。
思來想去,我覺得自己小時候畫畫還行,奈何後來學校沒有美術課,我就沒機會再畫畫了。我在自媒體平台上也看過,有人靠接插畫賺錢,有人賣教學課賺錢,還有人只是錄製自己學畫畫的過程,靠視頻播放量和接廣告賺錢。
和很多飄忽不定的事情一樣,我當然也不確定這條路行不行,適不適合自己,與其在腦海里權衡來權衡去,不如幹起來試試看。
所以2020年底我就買了一堆畫畫道具,2021年就開始倒騰起來了。
一開始是自己買書回來自學,也笨拙地錄製過自己零基礎學畫畫的視頻放到網上,後來去一些線下美術教學機構體驗學習過。
這事總的來說,比開加盟店和網店靠譜了許多,視頻竟然有人看也有人點贊,畫畫也臨摹得有模有樣,只不過後來我實在沒興趣畫了。興趣這事是很奇怪的,天生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我也說不出為啥,就是耐不住性子慢慢去畫,於是畫畫又成為被我摒棄的一條路子,那些準備充足的畫畫道具一股腦都送給親戚小孩當玩具了。
畫畫的事情告一段落後,就接到2021年省考的通知,考試時間在3月份,通知在2月份,時間很緊張,我只能停止各種奇奇怪怪的想法,先全神貫注地把考試的事情準備好。
那時假裝上班去自習室的費用已經越來越昂貴了,所以我索性去城中村租了個房子,從此我終於不用「四處流浪」,有固定的「辦公地點」了。
其實我也不是每次都等考試通知來了才備考,而是一直在一邊備考一邊折騰其它的事情,只不過當考試通知來了後,我必須放下所有的事,全身心投入學習當中。
有了固定的學習場所,以及之前的知識積累,這次的備考準備得比上次更充足了。2021年3月份,我又一次參加了省公務員考試,大概4月份成績就出來了,兩百多個人報名,我考了第十名。
成績比上次進步了許多,但第十名意味著又無緣進面試了,招錄一人的情況下,必須考到第三名以上才有機會進入面試環節。
又一次的失敗其實是有些打擊的,畢竟公務員省考一年只有一次,這意味著我要再等一年才有機會再考了。這就是為什麼公考是一條很磨人心志的路,因為它給人嘗試的機會不多,並且每次機會成功率又很低。
那時我覺得自己就是個破罐子了,回不去原來的行業,考不上想要的體制內,嘗試的新路子又沒有一條適合自己的。
我每天焦慮得不行,經常徹夜失眠,不明白怎麼就走到死胡同里了,大概沒有誰的人生走到這一步,還不覺得慌亂吧。
但是再怎麼慌亂焦慮,也不能停止自救,畢竟也只有自己能救自己了。既然都是破罐子了,那就不要怕破摔,就把自己死馬當活馬醫吧。
加盟不行、網店不行、歷史博主不行、畫畫不行、公考不行,那還能嘗試什麼呢?思來想去,我對做飯也有些興趣的,不如就試試這個。
其實以前工作的時候,我也有腦子一熱想過做插花師、咖啡師、烘焙師、茶藝師之類的,但是每次都覺得自己不切實際,連去了解都沒有,腦子裡就直接否定掉了。
但是現在已經是「死馬」了,腦子裡能閃過的任何看起來「有病」的想法,我都會超級果斷地去執行。
做飯能怎麼賺錢?我是沒想開飯店或者擺地攤之類的,畢竟我是個社恐,又沒有經營經驗,也沒有多少成本可以折騰。最後還是將目光鎖定在自媒體上,我決定拍成美食製作類的短視頻。
想好之後,我就買了各種鍋碗瓢盆、拍攝器械,然後就開始摸索拍攝的方法、拍什麼菜式、怎麼剪輯……這件事我大概做了四個月,視頻的數據也還可以,我覺得如果堅持下去,是真的能做出一個賺錢的賬號的。
遺憾的是,我並不喜歡拍攝這件事,單純做飯我是喜歡的,但是加上拍攝就很抗拒了,這導致我不能再想吃什麼就拍什麼,只能不斷想新菜式,還要考慮能吸引流量的,本來炒個菜很簡單,最後變成切根蔥都要架起設備保留素材,把做飯的流程變得更瑣碎繁冗,經常拍完了再去吃,菜都要涼了。
我想著重新探索的路子,就一定要適合自己的,要自己喜歡的,不能是這種越做越反感的事,不能像做電商那樣一邊做一邊迷茫。既然不喜歡,那就果斷放棄吧,不要浪費太多的時間去糾結。
放棄做美食短視頻後,我又要繼續緊張備考了,因為2021年的國考很意外,我這種大齡的考生也有機會報名,以往國考基本都是給應屆畢業生的,今年沒想到有一個崗位我可以報名。
國考的成功率比省考還低,因為競爭人數更多,而且考試的內容難度更大。我是完全不抱希望的,但既然有機會就要去試試。
2021年12月,我參加了第一次國考,同時也是第三次公務員考試。當時六百多人報名,招錄一人,我的成績很一般,離進面試還差14分。結束國考後,我又繼續備考,因為2022年的省考提前了,考試時間在1月份。
2021年依然是一事無成的一年,我不停在備考和探索新路子之間來回切換,一年的時間真的過得很快,我都沒幹成什麼事,轉眼就來到年底了。
這一年我還是把自己的未來,更多希冀在公務員這條路上,但又不敢全部押在裡面,只能不停去尋找其它看起來亂七八糟的可能性。但也因此,我看到自己十分果斷的執行力,把看似不可能的想法挨個實踐出來,這大概是我這一年唯一的成就感來源吧。
離開原來的行業一年多了,很遺憾我依然沒有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把焦慮又繼續帶到2022年了。
06.
「2022年、變化」
2022年的開年,我就參加了一場公務員考試,也是我第四次公考了。這次報名人數兩百多,我考了第五名,我是進步了,但依然沒到達第三名,還是進不了面試環節。
考了四次,失敗了四次,其實我有些心力交瘁了,看起來無非就是去參加考試,其實每次考試前都要準備大概三個月的密集學習,這段時間別的事情都幹不了,就專註學習一件事,可一年能有幾個三個月給我折騰呢?
沒收入的日子越久,我越覺得時間寶貴,要趕緊找到確實可行的路才行啊!所以那時候花費三個月學習考試,又得到一個失敗的答案,是十分打擊的。
省考結束後,我換了一個離家近一些的出租屋,環境和性價比都比之前更好了。被考試打擊之後的我,來不及傷心,又開始尋找別的路子了。
我在各大自媒體平台上搜索,試圖找到和自己情況匹配的新的可能性。很多博主幹的活都不適合我,比如探店、美妝、吃播、旅行,我很社恐不想露臉,後來把目光鎖定在讀書博主身上了。
我的執行力是非常強的,決定要做之後,就買了許多書,當時也不確定自己要做哪一類型書籍的博主,就一股腦買一些大概覺得可以考慮的。書到了以後,我每天啥事沒幹就是看書,一兩天看完一本書,接著模仿讀書博主發布讀書筆記。
大概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我每天都在看書。十分意外的是,接觸文字讓我內心變得平靜了許多,在書籍中我找到了很多應對命運下滑的智慧。
那種感覺彷彿是,你生了一場很久的病,四處投醫都沒用,在你身心疲憊的時候,無意中遇到一個懂你疾病的醫生,他篤定地告訴你:「這病不嚴重,可以治好,但得慢慢來,你不要著急。」整個人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讀書博主這件事後來也沒繼續做下去,因為書看得越多,我的表達欲越強,幾百字的讀後感筆記似乎滿足不了我表達的需求。而且通過讀書博主,我又了解到還有寫作博主,我這才意識到,寫作可能才是我更喜歡做的事情。
小時候讀書我的作文成績都不賴,上大學讀的是數學相關的專業,但我卻自己跑去參加了一次省級的作文比賽,還拿了獎;工作期間我寫的文案也時常被誇獎;失業後我又有寫日記疏解自己鬱悶情緒的習慣。
我想過自己喜歡畫畫和做飯,但就是沒想過寫作這件事,大概它真的早就成了我生活的習慣,習慣到習以為常,壓根沒意識到它的存在。
我以前以為只有足夠優秀的作家才能通過寫作賺錢,殊不知在自媒體時代,許多普通的人靠在自媒體寫作,不用出書、也不用上稿紙媒,就能賺錢了。這讓我很興奮,決定轉戰自媒體寫作了。
與此同時,省級的事業單位招聘公告出來了,要是以前我肯定立刻停止手頭雜七雜八的想法,刻不容緩地投身備考中。但是這次我遲疑了,寫作對我來說有更大的吸引力,我完全不希望有任何事阻止我立刻去做嘗試。
因此,我大膽地決定不考試了,先去搞寫作的事。我妹妹驚愕地跳出來提醒我,說我從第四十名,考到第十名,接著是第五名,已經越來越接近成功了,這時候說放棄,是不是太傻了。
但我一門心思都在寫作上了。我想的是,考上體制內並不意味著是開心的工作,相對而言,找到一份願意干一輩子的、熱愛的事業,對我來說更重要,即使起點很低也無所謂。
就這樣,在2022年5月,我開始走上了寫作這條路。實踐證明,我確實蠻喜歡寫作的,不像畫畫和做飯那樣,嘗試一陣子就反感了。寫作讓我養成了自律的作息習慣,心境也變得比從前好了許多,以前慌亂不堪的人生開始有了秩序的進步。
自此,我多年的探索之路,終於有了一個確定的答案。從2020年拿到最後一張離職證明算起,我在假裝上班的第三年,終於明白自己未來要往哪走了。
有些人是很幸運的,從小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像我這樣的普通女孩,連喜歡什麼都要花費幾年的時間來尋找。雖然三十幾歲才明白自己的喜好有些晚,但一切都還來得及。
2022年是有能量的一年,我接觸了閱讀和寫作,後來又加入了運動,我那破敗不堪的人生好像開始要正常轉動起來了。雖然一開始寫作的數據十分慘淡,文章的閱讀量常常低於10個,但可能真的是喜歡吧,我覺得自己是有未來的人了。
人生的方向找到了,心病就治好了一大半,在31歲這一年,我第一次有了將生育擺上計劃的想法。一來我沒有丁克的想法,二來年紀確實不小了,三來生育的恐懼不是放著不理就消失的,書看多了,我也有了面對恐懼的勇氣了。
29歲時我被質疑已婚未育的身份,無論我怎麼用力解釋暫時沒有生孩子的打算,都沒有人相信。看吧,我31歲才想著生孩子呢!當時如果能什麼都不解釋,簽協議保證兩年內不生,我都立馬簽了,口舌都懶得費了。
幸運的是,我的備孕過程還算順利,最開始自己買驗孕棒回來總測不出結果,我差點以為自己不孕不育了,好在第三個月就測出來了,那時覺得特別神奇,這就有個小生命在肚子里了,真不可思議。
總的來說,2022年是有變化的一年。
第一個變化是,我終於找到並確定自己未來的工作方向了,也是這一年,我得到了許多度過人生低谷期的智慧,整個人變得鬆弛了許多;
第二個變化是,我懷孕了,開始願意去直面多年的生育恐懼了。
07.
「2023年、希望」
2023年是簡單的一年,我只需要管理好兩件事就可以了:一是寫作、二是孩子。
我不用再到處嘗試新方向,也不用糾結是否參加公務員考試,只需要努力經營寫作賬號。
幸運的是,從2022年6月開始規律寫作以來,到2023年7月我生孩子前,我寫出了十萬+閱讀量的文章,粉絲也從零積攢到兩千多,今日頭條上有兩千多的收入,公眾號除了讚賞之外,也開通了流量主,還不時有廣告合作找上門。
寫作這條路,我是喜歡的,也是寄予希望的。
可惜的是,我在2023年7月要面臨生產一事,不得不完全暫停寫作,本來計劃生完孩子,國慶後就回歸,奈何出於對孩子照料的考慮,不得不延遲回歸的時間,所以2023年的下半年,我完全斷更了。
我雖然焦慮但並不後悔,畢竟假如不是丁克的話,這就是必經之路。我總得去生一次孩子,總要停更一次,這大概就是我這個年齡段要做的取捨吧。
比起結婚,生孩子對我來說是更大的人生大事,整個2023年我都在為這件事努力著。
孕早期的孕吐簡直要命,我為此還停更了一個月,實在沒有精力寫作;孕中期倒還好,整個人好像恢復了元氣,開始瘋狂輸出;到孕晚期出了點小意外,我一個人在出租屋寫作時,因為低血壓差點暈了,嚇得我趕緊退了房子,回家假裝上班了。雖然回家了,但寫作是一點也沒耽誤,預產期那一周我還在寫東西。
生孩子的故事就不贅述了,最後就是有驚無險地剖下了一名男嬰,還挺神奇的,想想自己竟然生了個小人兒。
生完孩子後,我去月子中心還不時發布了幾篇文章,離開月子中心回家自己帶娃,就徹底進入了超級忙碌的生活,我完全沒空閱讀和寫作了,每天的時間從早到晚都是娃的。
帶娃真的很累,比上班累多了,我差點熬不過去,經常崩潰到哭;沒生孩子前我覺得公婆是很好的公婆,生了孩子簡直不知道怎麼磨合了,常常覺得好委屈;自我成長被迫停滯,我一直不敢打開自己的寫作賬號,害怕看到數據下滑,看到以前自由的生活。
但一切都因為孩子的成長,變得可以承受了。
他解鎖的技能越來越多了,會抬頭了,會和大人嘎嘎笑了,會笨拙地爬行和坐立,見到我會興奮地撲騰雙腿,也不停地往我身上蹭……他那麼依戀我,也那麼治癒我,那些不開心的事情都可以因為他變得不計較了。
從前我恐懼生育,害怕生育傷害身體健康、造成身材走樣,也擔心生產過程的疼痛,反感生育耽擱了事業的發展。如今自己走了一遭,回過頭看,雖談不上「輕舟已過萬重山」,但這些恐懼都是不足為懼的,都是可以挺過去的,也只有自己經歷過才明白當媽媽的偉大吧。
2023這一年,上半年我歡喜於寫作的起色,期待新生命的誕生;下半年帶娃的日子過得有些委屈和崩潰,但孩子的成長讓我擁有了新的幸福和動力。
08.
「2024和未來」
2024年,我假裝上班第五年了。
每每想到「第五年」了,我就會恍惚,自己怎麼就假裝上班這麼久了,可事業依然沒有起色,便有些自責,是偷懶了嗎?還是太笨了呀?
可是印象中我並沒有懶惰,雖說是假裝上班,但我一直嚴格要求自己按照上班族的作息時間「打卡上班」的。思來想去,我才決定將過往重新梳理一遍:
第一年是2020年↓
備考+找工作+入職+離職+備考+第一次公考+嘗試加盟店、網店和歷史博主;
第二年是2021年↓
嘗試畫畫+備考+第二次公考+嘗試美食製作短視頻+備考+第三次公考;
第三年是2022年↓
備考+第四次公考+嘗試讀書博主+確定自媒體寫作+規律寫作+備孕懷孕;
第四年是2023年↓
規律寫作使賬號有了起色+生孩子+全職帶娃半年
梳理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確實沒有偷懶。假裝上班這幾年時間,我其實做了不少事情:
第一,參加了四次公務員考試,每次都要耗費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來備考;
第二,對自己的職業方向進行了七次探索,包括公務員、加盟店、網店、歷史博主、畫畫、美食短視頻、讀書博主和自媒體寫作;
第三,養成了自律的作息習慣,規律寫作、閱讀和運動,花費一年時間將寫作賬號從0過渡到1;
第四,完成了生育的人生大事,並全職帶娃了半年。
這樣看來,假裝上班這麼長時間了,事業依然沒起色的原因大概就是太笨了吧。沒有如願考上公務員、沒有更快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方向、沒有更快速地把賬號做起來、沒有更快適應邊帶娃邊搞事業的節奏。
那就慢慢來吧,畢竟我就是個普通的人,不懂成功的方法,只能篤信勤能補拙。
有時候想想假裝上班的這幾年,彷彿一場夢一樣,讓人難以置信,既佩服自己經歷這一切的勇氣和膽量,又擔心到頭來真的只是一場夢,夢醒時刻要經歷更難以忍受的陣痛。
不管怎樣,至少在假裝上班的第五年,我依然會為自己熱愛的事堅持下去的,希望蒼天不負有心人,能有春暖花開的一天,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失業寫作的小爾,加油(ง •_•)ง
作者簡介:
全網同名「失業寫作的小爾」
❤專註→自媒體寫作 | 成長乾貨 | 學習 | 勵志
❤失業假裝上班第5年,4次考編失敗
❤一度恐懼生育の新晉寶媽
❤相信「你只管努力,老天自有安排」
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關注、點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