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是社會型的群居動物,活著就得和別人打交道。
這個別人,有可能是家人、親戚、朋友、同事、同學、老師、戰友、領導、下屬等,我們既能夠接觸到,也能夠叫出名字的人;這個別人,也有可能是售貨員、外賣員、服務員、客服、推銷員、司機、保安等,我們能接觸,但是不知道名字的人。
當然,這個別人,還有一種我們自認為很熟悉,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我們名字的人,比如明星、大網紅、政要、歷史人物等。
02
有一位姓黃的演員,他曾在被採訪時說過一段很讓人深思的話,大概意思是:成名前,身邊都是壞人;成名後,身邊全是好人。
他還是他,別人還是別人,就因為他出名了,成了大明星,獲得了潑天的富貴,別人對他的態度就發生了驚天逆轉。
03
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學校教育,另一種是社會教育。
學校教育強調文化知識和道德水平的培養,學歷越高,懂得的課本知識就越多;社會教育強調生存技能和認知水平的提高,能力越強,獲得的財富回報就越多。
從校園走到社會,看似是從「花錢」轉變為「掙錢」的過程,其實是兩種生存模式的轉變,能適應激烈競爭的那部分人,更容易獲得較高的回報。
04
任何一個成年人都逃脫不了社會這個大染缸,總會有各種不同的人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影響你、刺激你、同化你,從而不得不在潛移默化中做出相應的轉變。
有的人主動尋求轉變,去做那些有挑戰性的事情,日子越過越好;有的人被動接受轉變,去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日子越過越苦;而有的人則躺平擺爛,什麼都不去做,日子過一天是一天。
05
你弱的時候,身邊都是壞人,你改變不了環境,但是可以有機會選擇生存環境。
你強的時候,身邊全是好人,環境會因你而改變,但是需要你一直很強才可以。
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人都是成名前的黃姓演員,一直感受的都是「身邊人的惡」,只有少數人能夠成為成名後的黃姓演員,有機會去體驗「身邊人的好」。
06
世界還是這個世界,你也還是那個你,不要因為「學校教育」而耽誤了自己的「社會教育」,現實的社會才是人真正的「煉金場」。
在你沒有成為金子之前,最好是少有一些自我,盡量低調一些、內斂一些,就別去奢望別人太多的尊重了,能對你客氣一些就已經很好了。
在你變強之前,努力修鍊自己才是正道。選擇一個可以施展拳腳的領域,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堅持下去,不斷優化能力和認知,相信一定會取得一番成就的。
這個過程因人而異,可能會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但是不放棄終究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