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真正的信仰?
有好多朋友和我討論關於信仰的話題。今天就來聊聊,怎樣才算真正的信仰。我們先望文生義,看看信仰的意思是什麼?信仰指某人自發對某種思想或宗教或追求的信奉敬仰,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某人極其相信和尊敬。
這裡有信仰的幾個構成要素:一,自發的,而不是受別人協迫。二,要有信仰內核,無論是思想、宗教還是某個人。三,信奉和敬仰,就是相信、奉行、尊敬和仰慕或者說有所依靠。把這個思想內核夠融入到你的思想意識里,能按照這個思想去指導你的生活。主張、主義、宗教、某個人歸根到底都是濃縮到一個思想上來。
簡單的來說,就個人而言,每個人的信仰就是自己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個人可能不會準確的說出自己的三觀,但是他做人做事如果有一定的底線和原則,那麼這個底線和原則就是他三觀的體現。如果連底線和原則都沒有,那麼這個人的思想意識形態就是混亂的。沒有三觀的思想算不算信仰?我個人覺得應該算是蒙寐狀態,因為三觀一定是清晰的,至少在做人做事方面是有底線和原則的。
所以,我認為沒有把你所謂的信仰化作自己的三觀,用來指導你生活的信仰都不是算真正的有信仰。也就是說,生活上要做到表裡如一,知行合一。而不是信一套,說一套,做一套。
在這裡我不會評價一個人的三觀是不是正確,我們只界定三觀有沒有融入到思想意識里,有沒有對生活,做人做事有指導,就是三觀成立的前提,是信仰得以成立的前提。
真正的信仰是樹立好自己的三觀,一個正確的三觀,一個向善的三觀。三觀好信仰就沒問題。如何樹立正確的三觀,向善的三觀,在這裡我不做過多闡述。
如果你是黨員,你就要按黨的章程去生活;信佛,你就必須按佛的教義去生活;如果你沒有去做,那麼這個信仰對你來說就不是真正的信仰,是一個工具,用來謀取個人利益的工具。但信仰不是一件工具,不是你需要的時候拿來用用,不用的時候就放在一邊。
但事實是,大多數人都是把信仰當作工具,有的人在害怕的時候會叫媽媽,你的媽媽就是你的精神支柱!有的會叫老天爺,那麼老天爺就是你的信仰支撐。你這時的把媽媽,老天爺當成自己的保護傘去尋求幫助和庇護。
心情不好的時候,有心事的時候,就去燒香,去拜佛,許了好多願。這是在和菩薩做交易,如果這也靈驗的話,這個菩薩就是一個生意人,有功利心,這個凡人沒什麼區別。
這些都不是真正的信仰,所有無條件的把自己的所求,交給別人的行為不叫信仰,而是皈依或歸依,是尋求來自外界的依靠和保護,而自己不去努力。皈依會相信,但不一定奉行。皈依之後奉行才是信仰,所以,單純的皈依和信仰不是一回事,這一點請朋友務必清楚。
很多人都會去祈願,會問我怎樣祈願才會靈驗,那就是無心祈願。不帶任何索求之心,同時也不代任何善惡之心。但做好事,莫問前程的做事,是真做事。當年許仙救下白蛇沒有去給白蛇做交易,你必須在500年後成仙后做我的娘子,否則我不救你。但是,許仙毫無條件的做完之後,才有500年後白蛇的回報。做好人好事,就是許仙當時的三觀,他可能不知道自己信什麼,但這樣就已經足夠了。
最後,問問自己,我信仰什麼,佛、道、基督還是其他,你了解不了解這些真正的旨義是什麼?再想想自己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二者有沒有合二為一,做到表裡如一;有沒有時刻指導你的生活,做到知行合一。這兩個合二為一,是判斷是不是真正信仰的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