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戀母情結」引發的家庭悲劇,畸形的戀母情結有多可怕?

2023年09月25日16:16:05 情感 1366

前幾天,小九在網路平台上刷到了一個帖子,主題如下:

「發現男友有比較極端的戀母情結,我應該和他分手嗎?」

內容大概講的是男友媽媽比較強勢,男友很依賴他媽媽,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由她來決定,之前樓主曾經表達過不滿,卻反倒說了一頓。

而帖子下面也受到了各種回復——

「算我求你,也求我自己,分了吧」

「是戀母情結,不要踏入婚姻」

「趁早收手,這種人要不得!」

一場由「戀母情結」引發的家庭悲劇,畸形的戀母情結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一、畸形的「戀母情結」,到底有多可怕?

2018年,廣州市海珠區就發生了一起「戀母情結畸形化」的悲劇——32歲的男子石某企圖強姦自己的母親,最終被母親持刀反殺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慘案?回顧石某的成長經歷,也許能找到蛛絲馬跡。

小時候,石某的父親因為醉酒後暴力致人重傷,鋃鐺入獄,由母親程某獨自撫養兒子。也許是因為石某從小缺少了父親的關愛,母親對他格外的溺愛,滿足兒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

在寵溺之下,石某也變成了一個有暴力傾向、容易衝動暴躁的人。

06年陳某在外打工時,就已經違法犯罪,因強姦了一名女子入獄,11年出獄之後,程某仍然對其驕縱溺愛。18年,陳某醉酒之後打開了母親的房門,即便他知道這是違背倫理的,但倚仗著母親的疼愛和縱容,他依然一意孤行。

程某怎麼也想不到,自己養出來的兒子變成了這樣的人,她走向廚房,拿了刀,昔日的溺愛變成了傷害兒子的武器,隨之親手將兒子捅死

作為母親,程某那一刻是多麼的絕望。程某給兒子的是錯位的愛,就像如今很多父母一樣,過度寵愛孩子,這不是一種救贖,而是一場溫柔的謀殺。

戀母情結不是一種心理變態,而是每個人都會經歷並呈現的心理階段,父母一旦沒有正確引導就可能發展為畸形的心理狀態,毀滅孩子。

一場由「戀母情結」引發的家庭悲劇,畸形的戀母情結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二、「戀母情結」是真實存在的嗎?研究發現答案

戀母情結是心理學中精神分析學派用語,最早提出的人是弗洛伊德,源於希臘神話里的人物俄狄浦斯(Oedipus),他無意中殺父娶母。

Oedipus正是戀母情結名字的一部分(Oedipus complex),弗洛伊德認為男孩總是愛母憎夫,於是將這種情況名為俄狄浦斯情節,即戀母情結。

曾有心理學家認為男性傾向於娶與母親相似的女人,但這一假說在過去並沒有得到充分的檢驗,而目前已有多項研究發現了這一「趨勢」。

一項芬蘭研究招募了70名男女參與者,通過分析每個人配偶的臉與其異性父母的臉,發現男性參與人員的伴侶的相貌與其母親有明顯的相似之處

西北大學的心理學家們也進行了探究,通過對三十萬人進行調查研究,發現選擇上偏向於與自己的異性父母相似的比例達到了86.3%以及83%

也就是人們在找伴侶時,可能不經意與自己的父母進行比較。當然了,戀母情結依然存在爭議,但是父母如何引導與孩子的關係,是很重要的。

一場由「戀母情結」引發的家庭悲劇,畸形的戀母情結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三、如何正確引導和孩子的關係?注意好3點

戀母情結是男性的一種正常心理,可是當這種情結過於嚴重,那它必然會影響個體的發展。戀母情結可能帶來哪些危害呢?

首先,容易失去主見,不夠獨立和勇敢,戀母情結嚴重的人更容易安於現狀。其次,他們所有的行為可能都是為了讓母親滿意,導致與妻子的關係更容易出現爭吵,而且在婆媳關係不合時,往往無條件偏向母親那一邊。

最後,也會影響到事業,由於難獨當一面,所以工作上也缺乏主張。那麼應該如何正確讓孩子傳遞愛呢?

1、第三人角色平衡家庭關係

當孩子說很愛父母中的一方,另一方的角色和態度也是很重要的。

母親和父親都要肯定對孩子的愛,可以說「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不過我們都很愛寶寶哦!」,用第三人角色的力量來平衡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家庭關係。

一場由「戀母情結」引發的家庭悲劇,畸形的戀母情結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2、抓住「可教育時刻」

當孩子說「好想和媽媽結婚」時,不要急於批評孩子,這是難得的「可教育時刻」,教孩子怎麼表達愛的好時機。母親可以這樣說「我很愛你,寶貝。不過我已經和爸爸結婚了。你將來想結婚嗎?也想做一個爸爸嗎?」

父母要關注孩子的情感,不要忽視或者批評,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確實有看到孩子有多麼喜歡自己。

3、從同伴社交中獲得認同和友情

當孩子說想和xx結婚時,慢慢引導孩子,將喜歡的人變為喜歡的品質。肯定孩子喜歡的這些品質,鼓勵孩子也去學習靠近。

另外,必要的性教育啟蒙不可少,必要的性知識、性教育的保護措施是需要教育給孩子的。譬如可以手牽手,但不能嘴親嘴;私密的地方不能給朋友看,更不能讓別人摸等等。

一場由「戀母情結」引發的家庭悲劇,畸形的戀母情結有多可怕? - 天天要聞

總之,「戀母情結」並不是種心理變態,而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並呈現的心理階段,我們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戀母情結的畸形化」,因此父母必須正確的引導孩子。


參考資料:

[1]《「媽媽,長大後我要娶你。」》.果殼童學館.2021-07-23

[2]《2019趣味研究大盤點,看大佬們如何「玩轉科研」!》.梅斯醫學.2019-12-31

[3]《男生真的喜歡找和他們「母親」相像的女友嗎?研究說:是真的》.KnowYourself.2022-02-2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決定不再探究,他是為何要提出分手的 - 天天要聞

我決定不再探究,他是為何要提出分手的

電視劇《你是我的榮耀》中有這樣的一幕。喬晶晶第一次對於途表白的時候,被於途拒絕了,她不甘心,和於途問原因,於途說想找一個以後可以和自己一起努力的人。第二次,兩人又有了接觸的機會,在慢慢接觸中,互相知道了彼此的心意。於是喬晶晶不想錯過,又一次
別再慣著一個男人了,你越包容,越順從,他越不珍惜 - 天天要聞

別再慣著一個男人了,你越包容,越順從,他越不珍惜

你是如何看待愛情的?是不是以為,只要你順從對方,包容對方,縱容對方,對方就會一直愛著你。即便不夠愛,也不會和你分開,因為你能給予的別人都給予不了。可現實卻恰恰相反。你越是慣著一個男人,你約會時包容,你越是順從,他越不珍惜,也越不愛你。
女人一旦自由起來,真沒男人什麼事兒! - 天天要聞

女人一旦自由起來,真沒男人什麼事兒!

[微風]這個五一,我回老家了,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是我一個人回去的,老公和兒子留在蘇州,和公公婆婆一起過節。因為我沒有提前買火車票,一直到五一那天早上,我才開始刷票,因為路程近,還是能撿漏到幾張票的。最後我順利買了一張高鐵一等座。
人到60歲後,最惜命的活法,其實很簡單 - 天天要聞

人到60歲後,最惜命的活法,其實很簡單

人到六十,歲月將我們磨礪得愈發溫潤。走過風風雨雨,終於明白,命這東西,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手裡的那一把琴弦。該緊的時候緊一緊,該松的時候就讓它慢慢彈奏。許多年輕時似乎重要得不得了的事,到頭來也不過是雲煙散去,連個迴音都不剩。
結婚後,工資該不該交給老婆?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 天天要聞

結婚後,工資該不該交給老婆?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有些人在婚姻裡頭,說起工資分配遮遮掩掩的,夫妻關係慢慢就疏遠了。可也有些人,大大方方坦誠對待,家裡頭的日子越過越和美。工資怎麼分配,在婚姻里那可是個影響夫妻關係的關鍵事。古人講:「夫妻齊心,其利斷金。」結婚之後,工資到底咋分配,每個家庭都得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 - 天天要聞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

有些人啊,眼睛就盯著眼前那點好處;可有的人,卻把心思花在修養人品上,想著長遠的事。人品,是一個人最硬的底牌。古人云:「厚德載物。」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01:善良是智慧的體現,智者心懷善念當善良成為一個人骨子裡的東西,智慧也就
別叫老公「親愛的」了,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 天天要聞

別叫老公「親愛的」了,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親密關係裡面,稱呼是很重要的,可以起到增進感情的作用。取一些有巧思的稱呼,會撥打男人的心房,讓他對你產生不一樣的情愫。女人在愛情裡面,真的別太老實了,你越有點情趣,男人才會越愛你。別再叫老公「親愛的」了,太俗氣,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驚人的感情鐵律:中年男女曖昧,最大的問題只有這2個 - 天天要聞

驚人的感情鐵律:中年男女曖昧,最大的問題只有這2個

如果一個人無法壓制自己的慾望,沒有能力理清自己的牌局;任由感性,情緒,荷爾蒙操縱行為,而非回歸理性本身;那麼TA在感情里每個關鍵節點的選擇,都會影響自己接下來幾年的勢。看過一組數據:有超過60%的夫妻,在30歲之後,對婚姻的滿意度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