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
作者:每晚CC
有人曾這樣評價林徽因:
她不僅有著出眾的才、傾城的貌,人生際遇也比當時其他才女要幸運得多。
究其原因就在於,她比誰都活得清醒睿智。
尤其在人際關係中,林徽因從不會去攀附逢迎,卻有很多人願意和她真心相交。
沈從文、胡適、卞之琳,都是她的知交好友。
林徽因之所以能擁有如此多的朋友,就在於她很明白:
好的關係,一定是被吸引來的,而不是追逐來的。
盲目追逐,打動不了任何人,還會讓自己也跟著筋疲力盡。
當你有了吸引人的東西,才會有欣賞你的人,翻山越嶺地奔赴你。
1
在才華上吸引
《易經》有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相互吸引的兩個人,一定都有相似之處。
如果兩人沒法同頻共鳴,這段關係就註定不會長久。
戰國時期,門客毛平一心想追隨雅量高致的信陵君。
可他本人卻沒什麼才華,甚至說起話來都粗鄙不堪。
所以他越是刻意接近信陵君,信陵君就越是對他感到語塞。
可即便如此,毛平卻不思內修自己,還愈發粗魯傲慢。
一次,他竟然因為口舌之爭,將信陵君的另一個門客痛打了一頓。
信陵君知道此事後,對毛平深感失望,直接將他逐出了門外。
很多時候,才華,才是一段關係的敲門磚。
少了能力的加持,你再如何費勁追逐,別人也會對你不屑一顧;
而你若有本事有才華,即便初次相識,他人也會對你青眼相加。
梅蘭芳和林徽因就屬於後者。
他們兩人相識於泰戈爾的接待會上,初次見面,梅蘭芳就對才華橫溢的林徽因欣賞不已。
後來,隨著兩人認識的加深,梅蘭芳發現林徽因在戲劇上的造詣也頗高,因此對她更加敬重。
甚至只要有林徽因在的場合,梅蘭芳都會恭敬地站在一旁,絕不會落座。
很多人不解,問是何緣故。
梅蘭芳說,只有這樣,才能表達自己對林徽因的尊重。
而林徽因,也同樣將梅蘭芳引為知己,兩人在往後的多年裡,一直保持著往來。
有人說,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
而才華對人的吸引力,又遠勝於顏值千萬。
所以,你若想結交一個比你優秀的人,就先提升自己的層次;
你若想融入更高雅的圈子,就先充實自己的內涵。
正所謂,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當你足夠優秀時,自會有無數優秀的人靠近你。
2
在性情上相投
林徽因在美國時,曾與冰心有過一段時間的交集。
那個時候,冰心早已名氣在外,是文壇上一顆比較耀眼的星星。
林徽因雖有才氣,卻幾乎沒有特別有名的作品。
所以當時的林徽因,對冰心是比較崇拜的。
她經常會去找冰心談心,約著她一塊去郊外野餐,把她當成自己的好朋友。
冰心雖沒有拒絕,言行間卻總是透露著些疏離。
回國後,林徽因經常會在家裡舉辦文化沙龍,與文化界的人士針砭時弊、談古論今。
她好幾次盛情邀請冰心參加到她的聚會中來。
可冰心卻嫉妒林徽因,覺得她能受到眾人的追捧是因為她在嘩眾取寵,便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我們太太的客廳》來諷刺她。
面對這樣的攻訐,林徽因才終於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強求不得,追逐不來。
於是她給寄給冰心一壺山西老陳醋後,就與她斷絕了來往。
人與人的關係,離不開志趣相投,性情相合。
在性情不合的人眼裡,無論你做什麼,都會受到別人的攻擊。
你享受生活,他們會覺得你故意顯擺;
你耐心跟他解釋,他會覺得你巧言善辯。
可在志趣相投的人看來,你無論說什麼做什麼,他們都會發自內心地認可。
林徽因在北平時,交到過一個一生的摯友,費慰梅。
她倆初識時,林徽因便覺得費慰梅是一個豪爽聰慧的美國大妞,非常好相處。
而費慰梅也直言,對林徽因是「一見鍾情」。
她經常參加林徽因的文化沙龍,但她的感受,卻完全不同於冰心的批判。
她說:「林的談話同她的著作一樣充滿了創造性。話題從詼諧的軼事到敏銳的分析,從明智的忠告到突發的憤怒,幾乎無所不包。」
後來戰火紛飛,費慰梅不得已回國,可她卻始終憂心著林徽因。
得知林徽因舊疾複發時,她會想盡辦法地為林徽因送來錢財和物資;
知道林徽因被生活所困,她也會常常寫信寬慰。
後來,林徽因身患重病去世,費慰梅更是花費十年時間,將林徽因的經歷編成了一本書,以此來紀念她。
老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性情相投的人,才能產生共鳴;三觀相合的關係,才能舒服長久。
如果明知三觀不合還要勉強湊到一起,最終你們也只會活成彼此厭惡的樣子。
每個人的圈子裡,都只容得下相似的人和事。
註定難以同頻的人,不要強求,不要將就。
儘管揮手告別,此後各走一方,也是一段感情最好的結局。
3
在靈魂上相吸
聽過一句話:
只有心靈相通的人,才有共鳴看人世間的潮起潮落;
只有靈魂相近的人,才能看到彼此內心深藏的美麗。
靈魂上互相吸引的兩個人,根本不需刻意追逐。
只要遇見,便會不自覺地想與對方攜手一生。
梁思成初遇林徽因時,便被林徽因的才氣樣貌深深吸引。
而林徽因初識梁思成,也對他印象極佳,覺得這個人很有性格。
更巧合的是,他們都對建築很痴迷。
處處都能合到一起的兩人,很快就向彼此確定了心意。
他們約著一起出國留學,一起追逐心中的建築夢。
經過幾年的努力,兩人都成了更好的自己。
戰亂髮生後,他們又一起相扶相持,共度人生風雨。
逃難至昆明時,林徽因肺病纏身,整個人變得喜怒無常。
梁思成非但沒有責罵她,還自始至終都包容著她的壞脾氣。
在梁思成被病變的脊椎折磨得難以忍受時,林徽因也始終對他不離不棄。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們兩人將愛情經營成了最好的模樣。
廖一梅曾說:「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若兩個人相處,只有單方面的追逐,而缺少了相互間的了解與吸引。
那麼,無論追逐的那個人如何費勁,最終也只會落得凄慘的下場。
同樣身為民國才女的張愛玲,曾為了和胡蘭成在一起,承受了所有非議和謾罵。
她甚至對胡蘭成說:「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裡開出一朵花來。」
可即便張愛玲愛得這樣卑微,還是留不住情場浪子胡蘭成的心。
很快,胡蘭成就移情別戀了。
張愛玲知道此事後,忍痛結束了這段感情,此後整個人也變得越來越孤僻。
亦舒曾說:「真正的感情叫人歡愉,如果你覺得痛苦,一定是出了錯。須及時結束,從頭再來。」
追逐一個錯誤的人,只會讓彼此都深陷痛苦困擾。
那些能攜手走到最後的感情,靠的不是追逐,而是相吸;不是糾纏,而是順其自然。
如果你與某個人在一起,有不言而喻的默契,也有言無不盡的自在。
這個人,便是那個註定會被你吸引,能與你攜手一生的人。
▽
看過這樣一句話:
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開花時,就會有一匹駿馬任你挑選。
寥寥數語,便道盡了與人交往的本質。
畢竟,刻意討好,換不來同頻的朋友;志同道合,才能吸引相似的靈魂。
你若想遇見更優秀的人,不妨先努力讓自己發光發亮。
待到你光芒萬丈之時,自然會有萬千蝴蝶,為你而來。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