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秀清風(家庭教育~心理學)
2023/07/12
星期三
有人說:「一個人痛苦的根源,是記性太好。」
深以為然。
有些事情,本來已經過去了,我們卻還在心中反覆思量,非要思索出個「所以然」來。
結果讓自己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一個人,只有學會忘記,不糾纏往事,才能讓自己擺脫「過往的包袱」,輕裝上路。
1
忘憂
俗話說:「煩惱天天有,不撿自然無。」
人生在世,總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爛事」。
遇到爛事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千萬「別嚼」。
在爛事上糾纏不休,只會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讓自己身心俱疲。
只有學會放下,學會無視,才能讓爛事自然消失。
有的人,總是為自己曾經得不到的東西,耿耿於懷。
很多東西,是自己的,跑不掉;不是自己的,再強求,也是無濟於事。
所謂「有舍才有得。」
一個人,只有放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才能拿起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在遺憾中耿耿於懷,虛度光陰,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有些事情,我們之所以想不通,只是因為時機不到罷了。
不必強求自己,要給過往的「事情」一個解釋、一個答案。
等到我們經歷了一些事情,有了新的體悟,可能瞬間就會豁然開朗了。
2
忘爭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爭的最高境界,是不爭。
在《天道》中,韓楚風想要競爭總裁之位,於是詢問了丁元英的意見。
丁元英給出的辦法就是「不爭」,只管踏踏實實做事。
最終,韓楚風靠著「不爭」,當上了總裁。
有時候,我們越是急功近利,就越是難以達到目標;
當放下了爭奪之心,只是本本分分地去做事,反而能夠快速地達到目標。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喜歡占別人便宜的人。
如果我們與這樣的人爭「蠅頭小利」,往往會讓自己陷入無休止的矛盾與衝突中。
不如選擇退一步,還自己一份「風平浪靜」。
有的人,在親密關係中,總是喜歡爭個「對錯。」
事實上,很多時候,對錯並不是那麼重要。
即使最後爭贏了,卻讓對方傷了心,那麼,贏了也是輸了。
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一個人真正的格局,就體現在能夠容納別人的錯誤、愚笨上。
不為了無關緊要的對錯而傷害對方,是一份明智,也是一份修養。
3
忘物
《道德經》中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一個人有慾望,本無可厚非。
但是,一旦慾望超過了度,就會讓自己陷入泥潭。
在很多人看來,物質自然是用來服務於人的。
但是,超過自身需求的慾望,就不再是服務於人,而是在消耗人了。
貪婪,是人的本性。
愚昧的人,總是在貪婪的驅動下,迷失了自我;
明智的人,卻能夠剋制自己的「貪慾」,懂得知足。
古語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有的人便用這句話,來作為自己「追求財物」的理由。
然而,這句話實則是在警告人,不要為了所謂的「財物」,而忘記了生命。
物質,是用來奉養人的;如果為了獲得物質而傷害生命,那麼,便是「本末倒置」了。
一個人,只有放下多餘的「物慾」,不為「物慾」所束縛,才能活得自在、洒脫。
結語:
李小龍說:「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滿。」
一個人的心中如果裝滿了過往的雜事、憂愁,那麼,就難以再裝進新鮮的東西了。
養生最好的方式,是養心。
善忘,是一種能力,也是一個人最好的養生方式。
與君共勉。
人情世故的阻路柵欄無外乎兩個詞:回頭、改天。一回頭就是杳無音信,一改天就沒了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