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禮隨了也白隨,不值得

2023年02月09日19:49:02 情感 1367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禮隨了也白隨,不值得 - 天天要聞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這是出自《禮記·曲禮上》的一句經典名言,被很多人所認可。

詮釋了人際關係中,有來有往,才是維持的關係的關鍵;如果有來無往,則是破壞關係的導火索。

所以人到中年人,要學會做減法,若不能在同一個水面上交流舒適,或者對方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就應學會放下這段關係了。

有些圈子的人情世故,總是綁架別人的人生,從而達到取得愉悅感。

遇到這樣的人或圈子,真的沒必要再維持,守住底線,懂得取捨,才是對餘生的負責任。

所以,人到中年,這兩種禮不要隨了,不值得!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禮隨了也白隨,不值得 - 天天要聞

一、交情不深的禮

無論是親人還是同學朋友,總有那麼一個從小和我們一起玩到大的。

人生中,總會遇到那麼幾個在一起玩時,留下深刻印象。

還有一些工作之後,遇到的酒肉朋友,吃吃喝喝的時候一叫就到,遇到困難一叫就躲的。

總之,就是以前玩的好,或者後來遇到玩的好,但交情並不深的,只是暫時性的這種,就沒有必要深交。

很多人有顧慮,為了避免日後見面尷尬,打臉充胖子去隨這種禮,日後你幹什麼別人又不來。

所以,如果交情不深的,那麼在隨禮的這件事上,真沒必要上趕子去隨禮。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禮隨了也白隨,不值得 - 天天要聞

案例:

小賀在深圳打工時,遇到了好朋友小美,兩個人一起在廠子里上班兩年。

開始的時候,兩個人形影不離,去哪裡都一起,宿舍也是住同一個宿舍。

後來因為談戀愛的原因,兩個人生疏了,原因是小美暗戀的對象,轉身追求小賀。

小賀和對方談了半年戀愛也倉促分手,由於都在一個車間,抬頭不見低頭見,兩個人又和好了。

後來小賀回到家鄉,在家人的介紹下,和現在的丈夫結婚了。

小美知道後,隨了1000塊,兩個人的友誼也是偶爾在電話上維繫。

快到了結婚的日子,小美高興的給小賀打電話,小賀表示知曉。

可真正到了小美結婚的時候,小賀沒有還禮,連句祝福都沒有。

小美很難過,兩個人的感情也隨之破滅了,直到現在兩個人再也沒聯繫過。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禮隨了也白隨,不值得 - 天天要聞

可見,往日小賀和小美關係再好,但兩個人並沒有深交。

雖然小美因為自己的小心眼,嫉妒暗戀對象追求小賀,鬧了這一段插曲。

後來想要儘力維繫兩個人的關係,可顯然兩個人已經回不去了。

要不然也不會在小美隨禮完後,小賀卻完全沒有祝福,連禮都不回了。

所以說,在隨禮的這件事上,除了看交情與否之外,人和人之間的人品也是很重要。

如果一個人人品過關,最基本的禮尚往來不會懈怠,更何況還是曾經的朋友。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禮隨了也白隨,不值得 - 天天要聞

二、只為求財的自私禮

疫情以來,大部分人提高了自身的素養,聽從國家號召,除了喪事和喜事之外,不再辦客。

這對於很多地方的農村來講,非常的不理解,覺得別人家辦的那些客,隨了禮要不回來。

古往今來,老一代人講究禮尚往來,其主要原因除了維繫人際關係外,還有的就是促進感情的交流。

可很多人卻迷了心竅,硬是把這美好的傳統,演變成了求財的自私行為。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禮隨了也白隨,不值得 - 天天要聞

案例:

小偉是村裡的年輕小伙,父母經營一個小賣店,家庭條件比較好。

與同齡人相比,小偉結婚也比較早,受到了大家的羨慕。

很多家庭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說不上媳婦的小伙大有人在。

作為父母的獨生子,小偉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天天在家坐著也能吃飽。

結婚兩年來,就這樣一直和媳婦啃老,反正父母還能掙錢,他們也不著急。

小偉結婚辦酒無可厚非,後來生了女兒,小偉辦滿月酒;買了一輛汽車,小偉也辦酒;父母給小偉在村子裡建了兩層的樓房,小偉也辦酒;就連父母買了兩頭羊,小偉也辦酒。

而別人家辦結婚酒的時候,小偉都因為摳門,當不知道不回禮。

小軍因為家庭情況不好,還照顧癱瘓的母親,在小偉買汽車辦酒的時候隨了80元,為此被小偉瞧不起。

類似的事情,除了小軍還有其他人,小偉會因為看對方的條件,或隨的多少禮來評判。為此,小偉現在也是出了名的不合群。

可見,小偉不僅啃老,還要啃親朋好友。

對於以辦酒為由,收取禮錢的自私行為,實則就是只為求財,是可恥的。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禮隨了也白隨,不值得 - 天天要聞

總之,人到中年,以上這兩種禮不要隨了,除非你錢多花不完。

隨禮本著禮尚往來的原則,必辦的辦,非辦的就不要辦了。

很多人把隨禮當成積攢人脈,甚至過個生日都要收紅包,其實真的毫無意義。

一個人的成功富貴與否,並不是隨禮積攢的,而是腳踏實地,努力靠自己創造的,才被別人認可。

「隨禮」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更應該是:你懂我的情,還你的意。

這種情意多少錢也買不到,正所謂「隨禮見人品」,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人到了中年,先以家庭為重,拒絕無效的社交,謹慎莫要隨交情不深的禮,遠離只為求財的自私禮。

--END--

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兩種禮隨了也白隨,不值得 - 天天要聞

【作者:羋粒,一個熱愛寫作的90後少數民族姑娘,專註和大家分享情感領域創作,品人生百態,寫走心文字,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評論區與我互動。謝謝你這麼美還關注我!】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女人有這些「微反應」,明顯是動情了 - 天天要聞

女人有這些「微反應」,明顯是動情了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女人對你態度冷冰冰,對你的事情不上心,你親近她,她會後退,會下意識將你推開,你有事情要麻煩她,女人很容易失去耐心;某些時候,你穿荊度棘,為女人做一些事情,試圖哄女人開心,女人卻不受哄,總是怠慢你,在這個時候,你應當明白女
中年男女,與異性關係曖昧,是怎麼產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年男女,與異性關係曖昧,是怎麼產生的?

中年男女,與一個異性之間的相處,彼此之間的關係,大大方方,坦坦蕩蕩更長久,更值得珍惜。人到中年,在日常生活中,與異性的相處過程中,智者的選擇是保持距離,不頻繁接觸,靠近。
當情人臨終想見你,你會如何選擇?一場戳心的靈魂拷問! - 天天要聞

當情人臨終想見你,你會如何選擇?一場戳心的靈魂拷問!

愛情這事兒,多半藏在生活的雞毛蒜皮里,可要是生死關頭突然來了,那些被身份、規矩裹著的感情,到底會露出啥樣的真相?好多人把情人關係當成生活的調劑,卻很少琢磨:要是有天她躺在病床上,用盡最後一點力氣說想見你,拋開那些世俗說的角色,你心裡頭抗拒的
一個德國客戶的人生經歷,真正闡釋了什麼叫做九死一生 - 天天要聞

一個德國客戶的人生經歷,真正闡釋了什麼叫做九死一生

(原創,歡迎點贊評論~)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鮑勃·迪倫曾說過: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之為人。今天和一個德國客戶聊天,聽了他的人生經歷,我想說,一個人要經受多少磨難,才能被稱之為強者。他這一生,挺傳奇,也足夠悲催。
普通人變強的第一步:丟掉羞恥心 - 天天要聞

普通人變強的第一步:丟掉羞恥心

心理學中有個詞叫「焦點效益」。 是說人很容易太看重自己,從而高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 因為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怕尷尬、怕丟臉,以至於不敢嘗試新事物,從而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 ....
玄學!他27歲宣布跟她戀愛了,她28歲時,卻傳來了倆人分手 - 天天要聞

玄學!他27歲宣布跟她戀愛了,她28歲時,卻傳來了倆人分手

玄學!他27歲時宣布跟她戀愛了,她28歲時,卻傳來了倆人分手剛好差7歲,剛好出處了8年,到底是他等不到她,還是她耗不起他呢?當年他27歲,他的事業還是巔峰期,她才20歲,她的事業還在上升期!他不管不顧的宣告了倆人的關係,他作為頂流,事業一度
在這複雜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像這樣的情人關係會真的有嗎? - 天天要聞

在這複雜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像這樣的情人關係會真的有嗎?

有一種特殊關係能夠長久維持。好多人都覺得這種關係不道德,會破壞別人的生活。其實在生活中每當出現這種關係的人,其實他們是真正有著真感情的人,其中互相之間沒有任何利益關係與算計對方的想法。這樣的感情是很難遇到的,也是很珍貴的。
女人這一生,什麼樣的活法最高級? - 天天要聞

女人這一生,什麼樣的活法最高級?

香奈兒曾說:我的生活不曾取悅我,所以我創造了自己的生活。在這個喜歡定義女性「應該這樣、應該那樣」的時代,有太多的標籤綁架。有人把婚姻當終點站,有人將年齡作倒計時,更多人困在「既要又要」的完美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