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即使已經三十歲了,也依舊還是單身。
平日里,他們就那樣一個人生活著,自己管著自己。
對於這種情況,總有那麼一些人,根本就理解不了,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這般,覺得他們是不是因為受過什麼刺激,心裡有什麼陰影,所以根本就不想結婚。
實際上,大多數年輕人,他們也並不是真的就有多麼喜歡單身,又有多麼排斥婚姻,不過只是,一直以來,並沒有遇到一個自己想要結婚的人。
有那麼一個人,他們會義無反顧,但是如果沒有,卻會不願意隨便和一個人在一起。
在他們的心裡,始終都是寧缺毋濫,對愛情有著一定的要求。
這是他們的選擇,也是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早已經是別無選擇。
不甘心,總還想要再等一等。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當同齡人很多都結婚了,自己的圈子又不斷變得越來越小,找對象,那確實就會開始變得更難,比從前更加的不容易。
所以,趁著現在年紀還不算太大,趕緊抓住一個人,那似乎是那麼的有必要,刻不容緩。
只是,如果只是想要結婚,那的確可以很簡單,但是,若是對方不是自己想要的人,自己根本一點都不喜歡,對方也根本就不喜歡自己,他們還是會有些不情願。
有且只有這一生,他們並不願意輕易就將自己的人生,和一個這樣的人綁定在一起,將自己好不容易才得來的一輩子,那麼隨意就打發了。
他們沒有那麼的慷慨,一想到後面還有那麼長的幾十年歲月,都是要和對方一起去過,他們就會無法說服自己,覺得根本就沒有辦法容忍。
雖然說,以後遇見對的人的幾率,只會更加的低,但是他們還是想要再嘗試看看。
還想要再給自己一點時間,去遇見那個人,認出那個人,和對方談一場戀愛,直到走進婚姻。
哪怕會晚一點,哪怕有可能依舊還是遇不到,他們也甘願如此,並為此去承擔起後果。
了解自己,根本就將就不了。
想來,對於很多人而言,其實他們也並不是始終都那麼的堅定,偶爾,也還會動搖。
會跟自己說,和誰過都是過,咬咬牙,日子也一樣能過。
也會有這樣的時刻,但是每當產生這樣的想法過後,很快他們卻也會開始否定,還是會告誡自己,不應該這樣想,更不能這樣去做。
自己究竟是什麼樣子,他們太了解了,他們十分清楚,如果自己不是心甘情願,相互之間並沒有什麼感情基礎,自己根本就做不到去容忍,去湊合。
對方是一個不錯的人,自己會覺得很彆扭,沒有辦法接受對方的親近,也沒有辦法接納對方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會根本就做不到和對方一起,去面對所有的風雨。
要是對方不太靠譜,自己更是會直接就不願意看見對方,和對方共處一室,都覺得很煎熬。
太清楚自己的德性了,所以既然沒有想要結婚的人,就不想去耽誤別人,也不想耽誤自己。
那註定只會是兩敗俱傷,到頭來,在婚姻里走一遭,卻也只會是分開散場。而從在一起到後來分離,誰都並不可能全身而退,那還會影響自己的內心,以及以後的軌跡。
追求生活質量,而不是形式。
上一輩人,對於婚姻,他們更在意的是完成,只要不是單身,走進了婚姻就行。
這一代人卻並不一樣,他們並不是誰都可以,比起在別人的眼裡,自己完成了結婚這件事,他們更想要的,是和自己結婚的那個人,真的是自己想要的。
是自己比較認可的伴侶,和對方在一起,兩個人一起生活,日子會過得比較幸福,不會比一個人的時候差很多,不會是天天都很痛苦,完全看不到未來。
因為有著這樣的追求,所以,有這樣的一個人,他們會很樂意去結婚,和對方組建一個家庭,也像所有別的人那樣,和對方一起好好打造彼此的小世界,還去有彼此的孩子。
要是沒有,他們就覺得一個人也挺好的,並不想打破現有的平衡,和現有的生活狀態。
畢竟,他們足夠獨立,自己可以養活自己,自己就可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難題,孤身一人,就足以抵擋千軍萬馬,將自己的歲月過得有滋有味,好不愜意。
這樣的日子,可能比不上高質量的婚姻,但是卻真的就會比一段低質量的感情,要好得多。
既然如此,他們當然沒有必要非要放棄這樣的自己,將自己勉強塞進一段婚姻當中。
每一個不願意將就的人,其實都是對生活和婚姻比較有要求的人。
是不想將就,不願將就,也是無法將就。
不將就,這是一種態度。那是自己的婚姻,選擇不將就,這並沒有什麼不可以。
只是當自己堅定地選擇不將就的同時,在找對象這條路上,也一定要開始變得更加主動一些,主動去擴大圈子,去和感覺還不錯的人有一個嘗試。
有要求,如果還不主動,找不到的幾率,真的就會很大。
沒有好好試過,就那樣一直單身,也終究會顯得有所缺失。
這一生,可以不將就,但是最好,還是不要不作為。
文字/譚檬
圖片/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