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過的人應該都會明白,有時候選擇比努力要重要,因為這會讓你事半功倍。在現實生活中,努力確實要有的,但是比努力更重要的就是人脈,也就是你所認識的人。
你認識的人多了,就很有可能會遇到貴人相助,你要明白這一點,多年的埋頭苦幹不如貴人對你的幫扶。
一、向上社交,結交對自己有用的人脈關係
所謂向上社交,主要就是結交那些身份和地位都比自己高的大人物,讓這些大人物成為自己的貴人。要想結交大人物,當然得給夠對方的尊重,也要有意識地示好,但是卻不能變成刻意地討好,不能把自己搞得太卑微,而是要做到不卑不亢,這樣,才更容易進入大人物的法眼。
當然,你想結識這類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你得提升自己的價值,自己有這個資歷和資格,你才能靠近這些成功的人士,否則你很難融進去,也很難和他們成為真正的朋友。更別說利益互換了。
二、放下面子,厚起臉皮,結交商場貴人
李嘉誠說:「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人物了......」
一個人有沒有面子,不是自己吹出來的,而是別人給的。你沒有實力,別人是不會給你面子的;你很窮,還在乎面子,就會更窮。
「厚臉皮」才是成大事的關鍵。當然,「厚臉皮」不等於厚顏無恥,更不是教唆你去做違法亂紀的事情,而是告訴你,要鎖定人生目標,別「死要面子活受罪」。
比如,當你參加一些行業聚會或者社交應酬時,只要你發現有優秀的、對你有價值、值得你學習的人,你就要鼓起勇氣,主動去找對方溝通,和對方聊聊天,想辦法搞到對方的聯繫方式,即便這一次溝通的不多,但一回生二回熟,下次再見面,不就更好溝通了嗎?
三、善於借力,借他人之力,為自己賺錢
俗話說:人脈就是錢脈,關係就是生產力。
個人關係就是金錢,關係就是力量。一個人的力量取決於他周圍的關係。
在這裡,我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小例子:我的朋友小王,就職於茅台集團子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員,入職之初,因自身資源有限,業績很不好。
後來跟領導出席活動,當了一回司機送某位副局長回家,從此跟這位領導有了交集,經常給領導送酒,幫其辦一些小事。
久而久之,領導在其飯局上會帶上給他並給他介紹客戶,小王就通過這位領導認識了很多家公司的老闆,這些老闆要跟局長打好關係,他推薦的產品肯定會用,這樣小王的業績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擁有廣泛的人脈關係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資源,他也是事業成功的催化劑。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要學會藉助人脈關係,藉助別人的優勢來為自己鋪路,多個朋友多條路,賺錢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
四、投入感情,而不是只有利益
有人說,「商人重利輕別離」,這句話的確是很有道理的,生意人的人際關係,都是偏重於利益,這沒有什麼好否認的,但精明的生意人,卻會為處理好利益關係而投入感情,即便這種投入也是功利性目的,但只要投入了感情,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商場關係學》一書中舉例說,有些老闆,在管理上非常人性化,在處理員工關係時,能多一份感情上的關懷與溝通,那麼,即便員工知道老闆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幹活,那也一樣是很受用的。相反,生意人在處理利益關係時,如果只有利益,那麼,即便看起來精明,也是假精明。
五、眼光長遠,經營人脈善於「放長線釣大魚」
前面第一條說了,精明的生意人都是向上社交的,但這不等於他們會忽視那些潛力人物,如果一個人暫時不得勢,但非常有發展潛力,那他們也是能向下兼容,傾心相交的。
而要做到這一點,在經營人脈關係時,除了需要精準的識人眼光,還要有「放長線釣大魚」的耐心,可以功利,但不能太過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