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飯,是一生的修行

2022年10月12日20:28:48 情感 1805

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曾寫道:「人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愛,好好休息。」

由此可見,一個人對於吃飯的態度,往往決定了其幸福的程度。

好好吃飯,成為了一個人最大的修行。

好好吃飯,是一生的修行 - 天天要聞

01

好好吃飯,開啟一天的好心情。

現代生活,快節奏、高強度。為了節省時間,人們逐漸習慣於「吃快餐」、「點外賣」,為家人「洗手作羹湯」,似乎成為周末才能有的奢侈。

所以,很多人的早餐都是在「路上」解決。

不光是上班族,還是上學的孩子,一手拿著牛奶或豆漿,一手拿著包子饅頭或麵包,一邊趕路,一邊隨便吃點,屢見不鮮。

且不要說吃出個好心情,就連吃飽沒吃飽都不管了。

長此以往,生活中便也少了一樁「樂事」。

對此,有的人,堅持相信「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

在我的朋友圈中,有一位職場媽媽,堅持每天給家人做早餐,一周之內,幾乎每天都不重樣。

如果起得比較早,早餐品種就會趨於複雜化:不僅有米面粥,還有牛肉餅或雞肉卷;如果晚了十分鐘,早餐的主食就會簡單些:蒸熱頭天買好的包點,或就是幾片瑞士卷或麵包。

當然,每天的早餐都不乏水果,或榨汁、或擺盤;不乏牛奶和雞蛋。

用她的話來說,在吃飽的基礎上保證基本的營養到位,儀式感也要「拉滿」。

從最初只有兩個人的早餐,到三個人,再到四口之家,每天的早餐「打卡」,讓親朋好友們見證了她的幸福生活。

其實,這位職場媽媽,工作挺忙的,周末也時常帶著孩子到辦公室加班,甚至還要帶著孩子一起跑工地。

但每天早上,那樣熱氣騰騰甚至是喜氣洋洋的早餐,總給人以無限的力量。

這樣一個對生活充滿樂觀態度的人,總能將生活的種種磨難當成不期而遇的「驚喜」,迎接它,戰勝它,最終超越它。日子也就一點點越過越好了。

好好吃飯,是一生的修行 - 天天要聞


02

好好吃飯,可抵歲月漫長。

作家梁實秋其實也是一位美食家,在他的筆下,「吃」著實是一件太過美好的事情。

比如:老北京的豆汁,原料是綠豆,湯卻是灰綠色的,還散發出一股酸腐味,一般人是喝不習慣的。但祖籍浙江的梁實秋卻發出了「能喝豆汁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北平人」的感慨。

他還把小販切豬頭肉的動作描寫得像庖丁解牛一般:「這種滷味好像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爆煮熏制中有特殊的風味。」

還有麵筋、「干蹦兒」、湯包等,這些北京有名小吃在他的筆下變得活色生香,讓人胃口大開。

另一位作家汪曾祺,也是一位美食大家,他筆下的高郵鹹鴨蛋、東北的酸菜白肉火鍋,干炸鱖魚過橋米線等各種美味總是讓人慾罷不能。

其實吧,如今看來,這些「美食」早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了,但人們之所以念念不忘,是因為他們寫出了最美的「人間煙火氣」。

尋常人,吃的都是家常菜,每個人的味蕾里,都隱藏著關於童年的記憶,關於家鄉的記憶,關於親人的記憶。

所以,很多人,總在懷念只有媽媽才能做出的那碗麵條,那頓餃子,那盤炒菜。

當自己成家立業,開始「掌勺」後,情不自禁地沿用媽媽的方法,去做飯炒菜,家族的傳承便在一日三餐里蔓延開來。

好好吃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感慨「最愁就是買菜」,吃來吃去,總歸是那些最尋常不過的菜肴,可就在這平淡如水的日子裡,我們能與相親相愛的人在一起慢慢變老,那是何等的幸福啊!

好好吃飯,是一生的修行 - 天天要聞


03

好好吃飯,贏得美好人生。

看過很多明星訪談,不管在聚光燈下多麼光鮮亮麗,最讓人們感動的,居然是回到家,有人會給他煮一碗面。

這個人,多半就是心心相印的愛人。

由此也可以看出,一個人最溫暖的歸宿,不過就是能夠和相愛的人相守。

明星尚且如此,何況是普通人呢?

幸福的生活,其實也蠻簡單,就如同人們常說的「一屋兩人三餐四季,萬水千山百年一心」。

在我的記憶中,爸爸是大廚,他的手藝是營生手段,卻難得在家裡做飯,都是媽媽在灶台前忙活。

不過,也有例外。

那一年,我談戀愛了,情人節那天,和戀人出門吃「大餐」去了。沒想到回到家,卻看到老爸老媽圍著一桌子菜,喝酒乾杯。

不等我問,爸爸就開口,是為了紀念他們的結婚二十八年了,終於女兒也即將出嫁了。他很高興,所以做了拿手好菜,算是犒勞妻子,也算是對自己的獎賞。

如今,爸爸媽媽都已經年近古稀了,媽媽因為腿腳不便,很少下廚了。爸爸便承擔起做飯的「重任」,沒有絲毫怨言。

於是,我想到了一句話,最好的愛情,其實就是在飯碗里。

那個陪你好好吃飯的人,就是陪你到老的人。

好好吃飯,是一生的修行 - 天天要聞

04

結束語:

汪曾祺先生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在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你所遇見的一切美好和醜陋,都將隨風而散。

那些留在生命記憶里的,也許就是一道美味佳肴,一碗清湯寡水。

如同他寫下的那句話:「我很想喝一碗蕨菜茨菰湯,我想念家鄉的雪。」

在念念不忘的味覺記憶里,有我們最愛的人、最深的情。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路。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微信上從不發朋友圈的人,不是低調,十有八九是這4種人 - 天天要聞

微信上從不發朋友圈的人,不是低調,十有八九是這4種人

作者:香克斯在微信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的今天,朋友圈成為了許多人分享生活點滴、表達情感的平台。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幾乎從不發朋友圈,他們並非單純的低調,十有八九是以下這4種人。第一種人,是專註於現實生活的實幹者。他們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實際的工作、學習和家庭中,在他們的認知里,真正具...
病重男孩與全班拍畢業照後次日離世,其父曾曬同學手寫祝福與集體簽名籃球 - 天天要聞

病重男孩與全班拍畢業照後次日離世,其父曾曬同學手寫祝福與集體簽名籃球

5月17日清晨,四川南充儀隴縣總醫院廣場上,初三某班全體同學搬著板凳,徒步兩公里來到這裡,只為跟躺在病床上的同窗拍下一張特殊的畢業合照。 病重男孩身穿校服與同學合照。圖/受訪者賬號截圖 2024年,男孩因查出腫瘤休學,臨近中考班主任便提議學生自願到醫院拍畢業照,但全班六十多名同學都來了無一人缺席。據九派新聞此...
看著兄弟們都結婚了,你卻還在刷手機?30歲該醒了 - 天天要聞

看著兄弟們都結婚了,你卻還在刷手機?30歲該醒了

目前我國的單身人口已經接近3億,其中25—29歲的人群中未婚率更是高達51.3%,這其中除了一小部分人是主動選擇單身,大部分都是由於各種原因被迫單下來的。特別是由於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的緣故導致男性被動單身的數量比女性更多,很多男生到了30歲都
男人若有這4種行為,就是打心底嫌棄你,別痴迷到傷痕纍纍 - 天天要聞

男人若有這4種行為,就是打心底嫌棄你,別痴迷到傷痕纍纍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明明枕邊人近在咫尺,卻總像隔著銀河;明明付出全部真心,卻總被當作理所當然。最近熱播劇《三十而已》里顧佳那句「婚姻是避風港,可都想避風誰當港」,扎了多少人的心?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當男人出現這4種行為,別再當那個傻傻修船的
長期缺錢的人,往往有這些認知、舉動,藏不住的 - 天天要聞

長期缺錢的人,往往有這些認知、舉動,藏不住的

性格決定命運,而認知決定性格。本質上,就是認知決定命運。認知高級,讓人有所獲益;認知低級,讓人有所損失。一個人有錢,並不是老天掉餡餅,而是高級的認知,幫他賺來的。一個人沒錢,並不是老天爺整蠱,而是低級的認知,對於他的拖累。長期缺錢的人,往往
婚外情快速療愈3步走:發現老公出軌,該如何從痛苦中走出來? - 天天要聞

婚外情快速療愈3步走:發現老公出軌,該如何從痛苦中走出來?

婚外情快速療愈3步走:發現老公出軌,該如何從痛苦中走出來?心理學提示:有些痛苦,直面了才會過去!因為痛苦被看見,你才會知道自己為什麼痛苦,才會去想辦法讓自己不那麼痛苦,從而挖掘出讓你痛苦的根本因素,這樣你的痛苦會被解決,你的痛苦才會過去。
小伙娶22歲腦癱女孩,顏值爆表會做飯,網友:我到底輸在哪? - 天天要聞

小伙娶22歲腦癱女孩,顏值爆表會做飯,網友:我到底輸在哪?

愛情到底是什麼?是門當戶對的優越感,還是患難與共的陪伴?在這個清北碩博配985本科的時代,太多人把婚姻當成了實現階級躍升的跳板。有車有房才敢談戀愛,存款夠多才考慮結婚。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條條框框,真的能帶來幸福嗎?近日,網上一段視頻火了。
痛心!初三病重男生與全班拍畢業照,次日不幸離世 - 天天要聞

痛心!初三病重男生與全班拍畢業照,次日不幸離世

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5月17日,一張特殊的畢業照感動全網。封面新聞的一篇報道,引發了無數網民的感動和共鳴。視頻截圖當天,四川南充儀隴縣總醫院內,當地一中學初三學生穿著校服、提著凳子來到醫院,和病重住院的男同學拍下畢業照。18日,有多名網友在評論區發言稱男孩在18日凌晨離開了。5月19日,記者從學校處證實了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