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2022年07月05日11:04:14 情感 1764


7月3日下午,香港媒體報道,「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科幻小說作家倪匡去世,終年87歲。


在生前的一段採訪中,倪匡說:「我最反感的就是有人要我走路一小時、要做運動、要忌口,我問目的是什麼?人家說是為了長壽。


但我的目的跟你不同,我最好現在就死掉。


生活中,他是個放蕩不羈的風流浪子,年逾古稀也是如此,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但在工作里,他卻極度自律,他曾經同時為12家報紙寫連載,寫作二十年從來沒有斷過稿,被稱為「香港甚至全中國寫作最快的作家」。


人為什麼而自律?怎樣才能自律?


倪匡對生活和工作不同的態度,或許能讓我們找到其中的關鍵,他曾說:


「我寫作的動機,一是謀生,二是興趣,三是因為我沒別的本事,寫作是我唯一的謀生技能。」


心若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 天天要聞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一切起源於內心,內心的動機,決定了人們的注意力,影響人們的想法、情緒和行為。


心若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 天天要聞


你有沒有發現,你三番兩次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比如存錢、減肥、運動,最終都堅持不了幾天,有時候受到一件意外事件的刺激,比如家裡人生病了、或是自己體檢指標高位預警,你就忽然能有計劃地存錢或是控制飲食了。


這個意外事件激發出來的,就是你改變的動機。


TED演講講過一個故事。


盧卡斯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生活困苦,家中有媽媽和妹妹,然而他無法面對生活壓力,夜夜笙歌,無法自拔。


在他即將成為大一新生的暑假,他的母親病重送急診。


曾經一起度過各種難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死亡邊緣掙扎著,儘管母親勇於對抗病魔,最後還是離開了人世。


就這樣,盧卡斯成為了一家之主,他必須養活自己、照顧妹妹。


正值暑假,盧卡斯找了一份全職的工作,他唯一的目標就是每天都去工作,日復一日。他也不放棄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養家的意志不曾動搖。


心若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 天天要聞


他不想讓朋友知道自己在打工,每次朋友晚上約他去狂歡,他都以教妹妹的功課為由拒絕。


他習慣了每天工作的節奏,也不再買垃圾食品,而是在每天工作結束後,準備健康的晚餐和隔天的早餐。每天除了工作,就是下廚,直到開學。


開學後,盧卡斯必須同時應付很多事,他改做兼職的工作,確保自己每堂課都出席,免得落後於其他同學……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整個大學時期,他沒有中途休學,還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畢業後,他得到了高薪的工作,並維持著過去的生活作息。


最後,妹妹也進了大學,他與妹妹各自成家,一直維持著良好的關係。


想像著過世的母親會為盧卡斯感到開心,盧卡斯扭轉了生活態度,從原本的放蕩不羈,變成自己命運的主宰者,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動機」。


強烈的動機可以激發人的潛力,母親過世後,一家之主和照顧妹妹的責任引領著他,他別無選擇。


我們也常常在電影里看到,拳擊手打到最後一個回合,就要失敗的時候會想起自己為什麼要打拳,頓時就有了爆發力。



《心理動機》中提到,人類的活動有三大基本動機:對穩定關係的追求、對地位的渴望和對新知識的探索。

心若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 天天要聞

安吉拉·阿霍拉|浙江人民出版社


人是社會動物,對互動和社交關係有天然的需求,因此,我們對別人的行為、情緒和面部表情異常感興趣。


我們好奇誰和誰做了什麼,需要知道自己能信任誰?誰在裝腔作勢?誰又認識誰?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為自己搭建穩定可靠的關係。


盧卡斯在母親去世後能夠改變生活方式,深層的動機是他希望能維護和妹妹之間穩定的家庭關係,有了這層關係的保護,其他的社會關係才有意義。


同時,人們的工作節奏和工作表現也會受到他人的影響。有別人在身邊時,人們會更快喝完杯中的飲品。


人們聽什麼音樂、喜歡什麼歌曲、買什麼衣服,工作有多努力、為孩子起什麼名字,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的影響。


在社會關係中,人們往往熱衷於了解有權有勢的成功人士,比如,世界最富有的家族如何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


人們不會說出「我想要擁有更高地位」的話,但這的確是人們的基本動機之一。


試想,如果我們沒有任何影響力,那麼我們的話就會被當作耳旁風。我們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在職場上、朋友之間、家裡的餐桌上,可能得不到關注。


於是,人們努力提升地位,並收集能顯示自身地位、表明自身成功的標誌。


階層意味著秩序和穩定,也能促進合作,善於與他人做比較的人能生存下來,因為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能輪到自己,什麼時候能插隊。


最後是對知識的探索。


人類樂於尋求信息,有了解「為什麼」的需求,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如何控制火,了解了天氣的瞬息變化如何影響不同的物種。


我們對世界了解得越多,越能更好地生存,人們積累知識,就像其他哺乳動物儲存食物和水一樣。


生存並不容易,好奇心幫助我們探索身處的世界,進而適應環境、管理環境。



「感動中國」曾授予一位平凡的母親——陳玉蓉


她的兒子患有一種先天性疾病——肝豆狀核病變,二十幾歲時,病情惡化到隨時可能威脅生命的程度。


兒子需要進行肝移植手術,陳玉蓉決定把自己的肝捐出一部分換給孩子。


不幸的是,陳玉蓉自己患有重度的脂肪肝,要想給兒子捐肝,她必須立刻減肥,同時不能有太劇烈的運動。


帶著這個使命,陳玉蓉開始每天沿著河壩走路,5點起床,沿著堤壩走一個來回,早晚各走一次,每天10公里。


飲食上,她每天只吃半個拳頭大小的米飯,只吃清水煮的青菜,「吃兩塊餅乾都覺得對不起兒子」。


心若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 天天要聞


就這樣,陳玉蓉用了半年的時間,減掉了16斤,減下脂肪肝,成功為兒子捐出了一半的肝臟。


我們常說,減肥只要「邁開腿、管住嘴」就可以了,但是在美食麵前,這兩件事又變得格外艱難。


而對於陳玉蓉來說,讓她做到嚴格自律的,是「救孩子一條命」的責任和使命感。


作家斯蒂芬·茨維格說:「一個人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創造力的壯年,發現此生的使命。」


有了使命,你就有了做一件事、堅持一種生活方式的最強動機。


當你為自己設立目標的時候,不妨多問自己兩句:這個目標背後,你真正的動機是什麼?你承擔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


無論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有了這股動機,你就會有堅持的勇氣和意志。


作者 | 甘藍藍,寫好別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女生喜歡你才敢對你做的事! - 天天要聞

女生喜歡你才敢對你做的事!

在情感的世界裡,女生的表達方式往往較為含蓄和細膩。當一個女生喜歡上一個人時,她可能會通過一些特定的行為來傳達自己的心意。這些行為或許在旁人看來微不足道,但對於陷入愛情的女生來說,卻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愛意才能付諸行動。當一個女生喜歡你時,她可能
兩性關係:為何女性步入四十歲後,會「來者不拒」? - 天天要聞

兩性關係:為何女性步入四十歲後,會「來者不拒」?

作為一名步入四十歲的女性,回首過去的情感經歷,我發現自己在這個階段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曾經,年輕的我對愛情充滿了幻想和期待,有著明確的標準和條條框框。那時的我,總是在眾多追求者中精挑細選,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自己的心,輕易不肯交付。
婚姻之外的「愛」,是真實還是虛幻? - 天天要聞

婚姻之外的「愛」,是真實還是虛幻?

標題:《婚姻之外的「愛」,是真實還是虛幻?》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裡,愛情似乎是一個永遠聊不完的話題。而當我們談到「婚姻之外能否找到真愛」時,更是引發了無數人的思考和爭議。那麼,婚姻之外到底能不能找到真愛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首先,我們需
67歲老人:父母走後,兄弟姐妹感情再好,來往也要多留3個心眼 - 天天要聞

67歲老人:父母走後,兄弟姐妹感情再好,來往也要多留3個心眼

導語世事是變換的,正如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一樣。很多時候,隨著時間的流逝,哪怕是親密如兄弟姐妹,關係也會發生著改變。而這種改變尤其是在父母走後更加的明顯,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年年相處,處處和氣;父母走了之後,這個大家也就散了,兄弟姐妹間一地雞
新婚夜她得知老公不能生育,公公喊她出來,告訴她有孩子的方法 - 天天要聞

新婚夜她得知老公不能生育,公公喊她出來,告訴她有孩子的方法

頭條改版後新增廣告解鎖,廣告開始5秒後用您發財小手點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文:娛析編輯:娛析本文為短篇小說,內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切勿對號入座○●紅燭搖曳,喜氣洋洋,這本該是張寶珠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新婚之夜,丈夫王俊生的一句話,卻
「相親分析師」爆火背後:一個34歲單身男人的生意經 - 天天要聞

「相親分析師」爆火背後:一個34歲單身男人的生意經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劉永恆 一塊小黑板,一支馬克筆,憑著「這個男人能嫁嗎」的話題,這個愛穿淺色T恤衫,留著一頭精幹短髮的年輕男人,總能在短短兩分鐘的時間裡,靠著拆解相親對象的條件,吸引了當代年輕網友的關注。訣竅在於,看似優秀的條件和大跌眼鏡的分析結果之間的反差。這個博主自稱無念,34歲,初中輟學,15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