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珍貴的東西,是表達欲

2022年06月28日20:23:01 情感 1625
成年人最珍貴的東西,是表達欲 - 天天要聞

我們從未在「表達」這件事情上如此小心翼翼,卻又如此割裂。

最近,網路上掀起關於「中文是否有必要搶救」的討論。雖然文字作為一種工具,被使用就是它的宿命。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我們有更多工具幫助我們去表達時,「表達欲」這件事情,卻成了成年人最珍貴的東西。

一邊是網路熱梗的狂歡,每一個新詞的誕生,都將「表達」本身變得簡單對立。另一邊是文字失語,豆瓣小組「文字失語者互助聯盟」處處充斥著當代年輕人對表達的渴望和無力。

成年人最珍貴的東西,是表達欲 - 天天要聞

豆瓣小組「文字失語者互助聯盟」相關討論

文本的表達折射出自我呈現、零散的、印證彼此的光輝,也構築起自我設限的藩籬。但在同樣的時刻,那些來自生活的「紀實影像」,卻以真實、共情、同頻的方式,在海量的信息碎片中重現和表達當下

這期電台節目,我們與凹凸鏡DOC來了一次即興連麥,和媒體人君偉、紀錄片導演張勞動圍繞熱聲,聊了聊短片和短片節,以及關於創作的那些事兒。

講述

君偉

電影媒體人

前《看電影午夜場》執行主編

「小眾先鋒」創始人

李京霖

新周刊《局外人》視頻導演

曾創作紀錄長片《外嫁新娘》

普普

新周刊「熱聲」征片 策劃

主播張勞動

製作張新偉

文字整理普普

背景音樂

潘凡《凹凸光波》

半根一《人們》前奏

點擊音頻收聽本期電台

長片還是短片?

君偉:

很多青年導演會拿短片當敲門磚,產業可以通過短片去看到導演的潛質。但是其實本質上來講短片跟長片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他們就是 獨立的作品

有一些專門拍短片的導演,像文牧野或者魏書鈞,他們都是通過前期的短片進到了長片領域,但也有像胡偉這樣的導演,他就一直是在堅持做短片,並且把短片做到一個極致的狀態,然後去參選過奧斯卡最佳短片。只不過在國內還是以長片進院線,或者是去電影節拿獎為執念。

成年人最珍貴的東西,是表達欲 - 天天要聞

戛納電影節開幕的露天放映,轉自博主@黑光乍泄

我覺得短片長片無所謂,它都是一個 創作,統歸都是一種藉助視聽語言去表達的一種方式。只不過就是你的結構體量,以及容納的信息量可能會有一些差別,比如說於鐳《造化》,它是將近50分鐘了,但它是完全自成一體的一個短片。包括耿軍的一些短片它也挺長的,不是10分鐘、20分鐘的一個體量,但是他的表達也很充分。

所以我覺得還是以你想講述的這個東西,它要講到什麼長度,它就是什麼長度,有些事情你一句話說清楚了,那就用一句話,有些事情要長篇大論,要講得非常恢宏,那就用很長的時間去講,應該是這樣的。

李京霖:

像短片和長片的抉擇,我覺得是用最適合它的方式去決定這個片子的長短。不過有時候,創作者可能既想把這個故事講好,又想針對一些電影節投片,作品長度會需要權衡。當時我導師也建議過我,如果是要投電影節的話,建議我把整體減到60分鐘以下的長度。

所以我覺得之所以它是一個長篇,是因為它的體量所決定的,而不是我想做一個長片。但是其實《外嫁新娘》是有短片版本的,就是這部片子入選了四個國際上的電影節,其中一個電影節我是投遞了一個30分鐘的版本,只是講主人公的一個故事。

張勞動:

我覺得要對自己的目標有一個認識,比如說我的目標是沖一些獎,可能遊戲規則是十幾分鐘或者是三十分鐘標準長度是比較好,你就沖。但如果你覺得我這個片子拿不拿獎無所謂,但是一定要有我自己的表達,那種就另算,而且那種很堅持自己的,最後反而能拿獎。

當短片成為潮流

張勞動:

我之前在成都一個短片節做了一個論壇,把紀錄短片稱為 影像速寫,它沒有花里胡哨的一些操作,就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打動觀眾,這種速寫反而是一種白描,會讓觀眾在最短時間內感受那種感動。所以我覺得影像速寫也是一種風格。

當然一些跨界的東西,比如說我有個師妹專門做樂隊演出大屏幕上的視覺呈現,這又是另外一種影像。它可能敘事性不強,它的媒介是一個大屏幕,是在一個演出現場,它有聲光電的融合。還有比如說我之前也做過光影秀,它是通過影像的方式來創造一個沉浸式的幻境。我覺得未來可能不僅僅是投影,或者不僅僅是在影院里放。他可能會在戶外,可能會在美術館去放映,它的介質變了以後,它的觀影環境也變了,短片的節奏和創作肯定有不一樣的東西。

成年人最珍貴的東西,是表達欲 - 天天要聞

沉浸式體驗teamlab展火遍全球

君偉:

16年還是17年,廈門辦過一次雙棲影展,當時是做了蔡明亮三個短片的展。《無無眠》、《西遊》,還有《秋日》,如果沒記錯的話,他是在三影堂美術館,直接把空間打開,三個片子有的投在牆壁上,有的投在三影堂美術館對面的一個居民樓的牆壁上,好像還有投在水裡,這些創意好像都是蔡明亮導演自己把控的,整個展也是他布置的,就把他的三部短片跟美術館的環境做了一個非常有機的結合。

大家去看這三部短片的時候,每一部片看的感覺都會很不一樣,比如說《無無眠》正好影像是在水上,就會通過水看到那個畫面,他們在水裡泡溫泉,冒出一些蒸汽,感覺非常奇妙。

搞錢!搞錢!

張勞動:

電影或者短片找投資是不是很難?比如《爆裂鼓手》我們現在看起來覺得非常棒,非常炫,但它的前傳是,劇本寫完以後導演找不到錢,他就找了其中一個章節拍了個短片,然後去拿到聖丹斯得到了投資,花了300萬美金拍出了《爆裂鼓手》。

李京霖:

在拍《外嫁新娘》之前本來是很想去找一些投資,只不過由於時間的原因,再加上我當時對製片這一塊其實不是特別的擅長,我當時做的一個方式是進行了眾籌。這個可能也是我當時身邊的同學所主要用的一種方式,大家都互相幫助,以示支持。

但是現在我看到包括國內有非常多的創投會,也有很多的機構其實是可以收一些國際上面的投稿,可以在這些機構裡面去找錢,現在還是蠻豐富的,大家都可以試一下。

張勞動:

有時候有些創投有點走過場,比如說那些人來給你評價一番,但最後可能給你一些資源。比如說我這有一個剪輯師或者我的後期機房可以給你用,我給你一個實物獎勵。越來越有錢,卻越來越難搞。

成年人最珍貴的東西,是表達欲 - 天天要聞

我突然想起畢贛的例子,他拍完了《路邊野餐》,無論《路邊野餐》票房多少,他會有一個標籤是院線導演,他以後找投資就會相對容易一點。所以他拍完《路邊野餐》以後,雖然成本很低,但是獲了很多獎以後,才會有《地球最後的夜晚》。

2021年的熱聲

讓我們記住了什麼?

普普:

熱聲是新周刊旗下人物紀實短視頻欄目《局外人》發起的短片徵集活動。去年是第一屆,沒有設置太多的限制,題材不限,包括創作時間也不限,展映方式也不限,我們希望儘可能地去挖掘一些優秀的青年作品。這個徵集持續了兩個多月,收到了361部作品的投稿,其中70%的比例是紀實類的短片,大部分是高校學生的畢業作品。

2021年熱聲評選出了10部入圍作品,5部入選作品,在廣州也做了一個線下放映會,今年也陸續安排了一些線上的放映和作品的專訪。

從去年的征片中我們也有兩個發現,一個是 創作者的年輕化,在最終的入圍入選作品中,大部分的創作者是98年99年甚至是00後,00後的表達欲和他們的創作風格已經逐漸的凸顯出來,他們的表達是更加個性化的。

第二點是優秀作品比較 稀缺表達和對話的平台,或者說一個出圈的機會,很多年輕創作者在向專業的電影節過渡之前,可能需要一些和外界對話的機會,另外觀眾也渴求對紀錄片有更多的了解和觀看的渠道,這塊的傳播和宣發是比較少的,我覺得紀錄片可以像其他影視題材作品一樣流行起來。

總的來說熱聲其實想做的也是這麼一件簡單的事情, 讓更多好故事被看到,讓更多人有好故事可以看

君偉:

去年徵集的片子里,我還是喜歡偏 社會性的。當時選的我最喜歡的是《未婚媽媽》,它關注的是單身母親跟非婚生子女的問題,有很強的社會性,而且在當下,他是一個非常邊緣的群體,大家很少會關注到這些人。我當時看片的時候還是非常有感觸的,打開了一個非常小的切口和視角,就看到在社會中即使是法律已經有了一些保障,已經關注到很多關於女性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有些還是會被忽略到,而那個片子就讓我看到了被忽略的一個群體。

關於兩岸交流的片子《公路散文》,還有少數民族題材《班瑪的抉擇》我也比較喜歡。看《班瑪的抉擇》的時候,其實那個西藏的小孩,他也是在抉擇去大城市打工,還是回老家,在家鄉去做一些事情。我當時感受跟自己是一樣的,好像大家都差不多,年輕人要不就去大城市,要不就在老家,面對兩種不同的生活境遇以及內心的掙扎。

成年人最珍貴的東西,是表達欲 - 天天要聞

張勞動:

我覺得其實去年大家選片時候還蠻一致的。我去年最喜歡《當你老了》,是一個學生回到台灣拍他外公外婆的故事,特別有意思,外公外婆就是相濡以沫多少年,最後離婚了,但是他們有自己各自的生活,是一種私影像的呈現。

40分鐘內,憑什麼打動你?

普普:

可能大家也會比較好奇,熱聲在選片的時候會關注什麼。當然每位評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偏好,我們主辦方選片標準的話,大概可以總結為三個點。

第一個是 題材,我們希望關注青年對社會公共議題的思考。

第二個是 故事性,因為大家都喜歡聽故事,都想在具體的故事裡面獲得一種投射,所以我們希望片子不是停留在一些宏大敘事的表面,而是可以去深入個體去挖掘出一些具體的故事。

第三個是 表達,我們希望作品可以是創作者的某種表達,然後這種表達是通過影像是可以被看到、理解、溝通的。

去年熱聲收到的作品裡,有挺多都是圍繞自己周圍的生活去創作的。我們也希望大家可以把創作化作一件簡單的事情,就像今年的征片主題叫「自在表達」,號召大家關注自己周圍的生活。

君偉:

我會比較看重的兩個元素,就是 社會性和節奏

紀錄片對我來講,無論是長紀錄片還是短紀錄片,可能最核心的一個點是我要看到它的社會性,它能以小見大,它能以一個非常生動的切口進到一些跟我們一樣普通的人物身上,然後通過這些人物去展現出一個更大眾的話題。像《未婚媽媽》,包括《當你老了》,它也展現了親情的社會性。我記得還有一部是關於老年人相親的,也很生動地展現了老年婚戀問題。

成年人最珍貴的東西,是表達欲 - 天天要聞

其次就是會注意一下導演的節奏,因為畢竟影像跟寫文字都是一回事兒,而且現在所謂的電影、劇情、紀錄,或者是長片、短片,其實現在越來越消解,越來越模糊,甚至連電影院跟流媒體都越來越消解了,所以它本身就變成了一種創作。創作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風格和節奏,紀錄短片的話會更在意一下它的敘事節奏,就怎麼把這個事講明白講清楚,用一個非常巧妙的結構來講這個故事。

張勞動:

我分享一個我印象最深的紀錄短片,是在2017年我給FIRST青年電影展選片的時候,有一部片子叫《我有一個憂鬱的,小問題》,他是講的一個已故的人體攝影師叫任航,導演就用了很多那種很波普的方法,把這個藝術家的一個內心去解剖出來。

我看完以後就直接哭了,哭得泣不成聲。原因是我覺得導演把任航拍得就像一個赤子,他是用真情去對待這個社會,他有自己的愛好並且努力去追求。我們每個人雖然可能不做那一行,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愛好,我就找到了共鳴。所以我覺得能夠讓 評委或者讓普通觀眾能找到共鳴,也是一個片子能夠勝出的地方。

成年人最珍貴的東西,是表達欲 - 天天要聞

每個人都有破局的可能

李京霖:

《局外人》有一個slogan叫做 「每個人都有破局的可能」,《局外人》的特別之處,可能就是「破局」這兩個字。我們不僅僅關注議題本身,我們會進一步關注打破困局的人,和他們所用的破局方式,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在展現主人公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同時,也融入著創作者對於這個議題的思考。

比如說去年我們拍攝了一個武漢黃陂的寶媽服裝廠的故事,它涉及到女性的職業問題——媽媽們在職場的困境。但是這家只招收媽媽的服裝廠,他們是從媽媽的實際需求出發的,他們也很好地解決了職場困境的問題,同時就被很多的企業所借鑒。

還有我們去年拍的一個北京心目影院的故事,讓視障人群可以走出家門,走進電影院看電影。其中有一句話讓這一期的導演印象很深刻,就是殘障人士他們不想被區別對待,比如說他們在看奧運會的時候,他們更希望去看正常人的奧運會,而不是殘奧會。

我們很開心的一點是,很多人會後台給我們私信,分享他們看完片子的思考,這也是我們作為創作者比較有成就感,也很感謝觀眾的一個點。

成年人最珍貴的東西,是表達欲 - 天天要聞成年人最珍貴的東西,是表達欲 - 天天要聞

2022「自在表達」熱聲征片全面開啟

掃描下方長圖二維碼立即投稿

期待在你的鏡頭裡看見生活

成年人最珍貴的東西,是表達欲 - 天天要聞成年人最珍貴的東西,是表達欲 - 天天要聞

🎥

微博:@局外人視頻

B站:局外人視頻

進交流群加局長微信:neweekly_juwairen

成年人最珍貴的東西,是表達欲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百合夜讀】懂得「麻煩」別人,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 天天要聞

【百合夜讀】懂得「麻煩」別人,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學會求助,是一種智慧當需要別人的幫助時,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顧慮:不好意思麻煩別人,很難張口向別人求助,總是擔心被拒絕。其實,真正聰明的人,都敢於求助,擅長「麻煩」別人。在社會中,沒有人是「孤島」,我們不可能憑個人能力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而你遇到的問題,別人那裡也許恰好就有解...
真正聰明的女人,婚姻里不會有「委屈感」 - 天天要聞

真正聰明的女人,婚姻里不會有「委屈感」

文\江左梅娘在親密關係中,許多人認為遷就對方、委屈自己是一種愛與善良的表現。然而,這種做法實際上是一種隱性的自私和不負責任,因為你無法一輩子維持這種遷就,最終只會給自己和伴侶帶來更大的失望和傷害。叢飛從說:「在關係里,委屈自己,遷就對方才是真正的自私、不負責任,因為你遷就得了一時,卻無法遷就一世。你...
人,心態好,一切都好!(說得太對了) - 天天要聞

人,心態好,一切都好!(說得太對了)

#頭條創作挑戰賽#​文/楠芝01馬斯洛說,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是啊,原來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改變,並不是一條路走到黑。有時候挺難,挺累,想得多了就會庸人自擾,想得多
「婚外情是真」!他公開致歉並退隊! - 天天要聞

「婚外情是真」!他公開致歉並退隊!

6月12日,參加過《樂隊的夏天》的「聲音玩具樂隊」 吉他手李哲回應出軌傳聞。他在文中寫道:抱歉是以這樣的方式離開樂隊。對不起家人是真、給團隊丟臉是真、婚外情是真、浪費大家的時間也是真、讓這個公共空間又髒了一些也是真。最後,向所有人真誠的說聲:對不起!隨後,李哲所屬「聲音玩具樂隊」回應:大家好,對樂隊成員...
夫妻生活就是沒皮沒臉? - 天天要聞

夫妻生活就是沒皮沒臉?

在繁華的都市中,李明和王麗這對夫妻過著平凡而溫馨的生活。他們的愛情並非如電視劇般轟轟烈烈,也沒有太多驚心動魄的故事,但正是這些平凡的日子,那些「沒皮沒臉」的瞬間,構成了他們生活中最動人的篇章。
人到中年賣保險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賣保險

「任何職場賽道轉化都有成本,它是否在你接受的範圍內?」文|凌馨編輯|王小不少人轉行賣保險了。2024年初,明和開始賣保險。他的上一份工作,是一家三甲醫院的麻醉醫生。雪瑩則再早些,2023年8月,她還是某央企養老公司負責政府公益服務的經理,帶著幾個人的小團隊。「十一」假日過後,已成保險代理人,並且開始招募自己...
「弟弟去世20天,我高考完才知道!」網友熱議:該說嗎? - 天天要聞

「弟弟去世20天,我高考完才知道!」網友熱議:該說嗎?

高考重要,還是親情重要,如果是你怎麼選?近日,一女孩高考結束後,卻被告知,她心愛的弟弟已經去世二十多天。女孩的後悔女孩的弟弟年僅3歲,因為年紀小,父母對弟弟關注更多一點,女孩對此也常有怨言。甚至在高考期間,因為家裡沒有打電話,在電話里抱怨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