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去世後,老人每月卻依舊收到「子女」送來的錢

2019年12月06日22:20:12 情感 1955

近兩月

家住湖南長沙縣安沙鎮鼎功橋村

的蔣雲祥老人

每月都能領到2000元「養老錢」

給他這筆錢的不是親生兒女

而是兒子蔣忠的26個同學

這背後的故事,超暖心!

2018年,蔣雲祥的兒子蔣忠不幸確診黑色素瘤。高昂的治療費用,讓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不堪重負。蔣雲祥自己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老伴中風偏癱多年,兒媳要照顧二老和10歲的孫子,平時只能打點短工。家中的頂樑柱蔣忠病倒後這個家也就塌了。

兒子去世後,老人每月卻依舊收到「子女」送來的錢 - 天天要聞

蔣忠的同學得知情況後,紛紛伸出援手前後捐了十餘萬元,還經常組織去醫院看望。

去世前,蔣忠曾告訴同學,自己最放心不下的是年邁的父親。於是,剛剛失去兒子的蔣雲祥老人,突然又多了26個「子女」。「就像是一份愛的延續,我們代替蔣忠來盡孝。」

楊健是蔣忠的小學及初中同學,也是為蔣雲祥老人籌集「愛心養老錢」活動的發起人之一。

兒子去世後,老人每月卻依舊收到「子女」送來的錢 - 天天要聞

11月25日,回憶起蔣忠,楊健有些傷感,「他人很善良,忠厚老實。」楊健介紹,兩人曾在雙灣小學讀書,每天一起上下學。蔣忠小時候,家裡曾做過釀酒生意,有時候還會邀請他去家裡玩耍。生病前,蔣忠在家以務農為主,是家中主要的經濟來源。

畢業多年,同學們還通過微信群保持著聯繫,在沒有生病前,每年聚會蔣忠都會參與。直到2017年突然缺席同學會,楊健才打聽到,蔣忠身體出了點問題,腳上長了一個黑色的瘤,而且越來越大。

「一開始沒想到他會得那麼嚴重的病。」2018年3月,得知蔣忠被確診為黑色素瘤後,楊健便在微信群組織同學去看望蔣忠。

多次發起捐款

仍然沒能留住患病同學


「這張照片,是我們去看他的時候拍的。」楊健翻出手機里的一張合照,照片中的蔣忠,身形有些瘦弱,被同學簇擁在中間,蔣忠的手中還拿著同學的捐款。

兒子去世後,老人每月卻依舊收到「子女」送來的錢 - 天天要聞

2018年6月30日,蔣忠(前排右二)確認病情後,他的同學前去看望並給他捐款。

李迎和楊健是長沙縣「渡船頭」公益組織的成員,在探望蔣忠的過程中,得知蔣忠的家境也很困難,85歲的父親蔣雲祥有老年痴呆,母親中風偏癱,妻子在家照顧老人,沒有其他收入來源,還有一個10歲大的孩子正在讀小學。蔣忠患病後,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頓。

得知蔣忠的病需要花費一大筆錢,他們便在同學群進行呼籲。同學群發起籌款,籌到了4萬元,後來,通過網路眾籌平台,同學們和愛心人士又陸續捐款10多萬元。

兒子去世後,老人每月卻依舊收到「子女」送來的錢 - 天天要聞

今年7月,蔣忠再次入院治療,同學們又籌款了1.8萬元。不幸的是,蔣忠這次沒有戰勝病魔,在住院後不久因病情加重去世。

26位同學組團

計劃把愛心持續到老人百年之後

「臨走前,他說放不下年邁的父親。」蔣忠去世後,家中的擔子全靠妻子王女士一人支撐,而蔣忠的父母每月的優撫及低保加在一起,也只有2000元左右。

考慮到蔣忠的情況,李迎在同學群發起了眾籌。「我在大群了發了一個二維碼,願意給蔣忠父母捐助的,就掃碼進群。」最後,26個同學進入了這個愛心眾籌群,每人分攤77元,合計每個月2000元給老人,並不定期去看望老人。楊健告訴記者,除了幫助老人,同學們還想辦法給蔣忠的妻子王女士找工作,有時候還會送一點農產品到家中。

「現在的計劃,是把這份愛心持續到老人百年之後。」楊健介紹,同學們會一直堅持這份愛心。在楊健的手機相冊里,有一張字條,上面寫著26個同學的名字,「我們送錢的時候,把這個紙條給老人看,想告訴他,現在他又多了26個子女。」

兒子去世後,老人每月卻依舊收到「子女」送來的錢 - 天天要聞

26位同學眾籌的贍養金記錄表。

為大愛和真正的同窗情點贊!

(來源:天天正能量)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夫妻間有了這些表現,感情只能靠硬扛,很難走到白頭的 - 天天要聞

夫妻間有了這些表現,感情只能靠硬扛,很難走到白頭的

和每位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歡迎來到肉肉的感情世界。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在婚姻的道路上,夫妻之間的感情是需要精心經營的。
楊絳:人和人如果不在一個層次上,無論你做什麼,對方都覺得不對 - 天天要聞

楊絳:人和人如果不在一個層次上,無論你做什麼,對方都覺得不對

楊絳先生有言:「人和人如果不在一個層次上,那麼無論你做什麼,對方都覺得不對。所謂層次,不是社會地位,而是人品和認知事物的清晰程度。」 這個道理,我想大多數人都有過親身的感受。 我有一個朋友叫李明,他是一位中學教師。李明工作很努力,但是和父母的關係卻很糟糕。
家庭幸福與金錢之間的平衡:外甥的婚姻挑戰 - 天天要聞

家庭幸福與金錢之間的平衡:外甥的婚姻挑戰

柳阿姨與妹妹倆人都住在同一個鎮上,距離不遠,只有十幾二十公里的距離。他們都期待著外甥的婚禮,因此柳阿姨常常去妹妹家看看,看看自己能否幫上忙。有一天,鄰居看到柳阿姨出門不久就回來,便好奇地問她去了哪裡,為何回來這麼快。
能做到這4件事的男人,才真正懂得什麼是愛情,可別錯過了 - 天天要聞

能做到這4件事的男人,才真正懂得什麼是愛情,可別錯過了

#秋日生活打卡季#最近看了一部九年前的劇——《沒關係,是愛情啊》,和別的愛情劇相比,這部劇的立意真是高下立判,主打互相救贖,但劇情也不老套。男主宰烈,女主海秀,兩人都是自主自立,在各自領域小有成就的人,但在光鮮職業的外表下,兩人在精神上都有一大一小的問題。
拆遷款全給兒子?女兒10年沒回娘家,弟弟打電話請求幫忙還債 - 天天要聞

拆遷款全給兒子?女兒10年沒回娘家,弟弟打電話請求幫忙還債

這是一個充滿戲劇性和情感衝突的故事,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小芳的女性,她的家庭因為拆遷款而發生了一系列令人震驚的變故。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小城市,小芳一家住在一幢老舊的居民樓里。多年以來,他們一直期待著城市的拆遷,以便獲得拆遷款,改善生活。
曾國藩曾經說過:人到四十,一定戒掉這兩個字 - 天天要聞

曾國藩曾經說過:人到四十,一定戒掉這兩個字

想知道更多名人說,點右上角關注,您的關注是給我無限創作動力!曾國藩曾經說過:「人到四十,一定戒掉這兩個字。」這段名言深深地觸動了我對生活的理解。回顧自己的生活經歷,我發現身邊總有那麼一些人,喜歡用「如果」和「但是」開頭。他們常常抱怨自己錯過了很多機會,對未來充滿遺憾。
安徽亳州婚禮彩禮問題意外引發思考,幸福婚姻的關鍵你知道嗎? - 天天要聞

安徽亳州婚禮彩禮問題意外引發思考,幸福婚姻的關鍵你知道嗎?

10月1日,一個晴朗而祥和的日子,安徽亳州迎來了張女士表哥的兒子新婚的喜慶時刻。這對新人的結合意味著家族的延續和祖輩們的期望。然而,在這場喜悅的婚禮背後,卻隱藏著一段悲傷和體貼的故事。張女士帶著幾分無奈與坦然,在婚禮上表示表哥因腦出血成為植物人已有四年之久,這讓所有人為之動容。
除了親吻,還可以撫摸這四個部位 - 天天要聞

除了親吻,還可以撫摸這四個部位

一般情侶在一起一段時間後,就會有肢體上的親密接觸。畢竟乾柴烈火情到濃時自然歡喜,畢竟男女親密接觸有利於增長感情。親吻和肢體接觸,是兩個的人事情,弄懂對方肢體的真實意思,才能讓愛意更加肆意宣洩。兩性生活除了親吻嘴巴,親吻對方這四個地方,更能掀起彼此愛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