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女算不算是一種刻板印象?看完這本書,答案不言而喻

2021年12月11日00:31:28 情感 1615

前兩天一位朋友給我看了下面一段對話:

厭女算不算是一種刻板印象?看完這本書,答案不言而喻 - 天天要聞

朋友和我吐槽:女人找個工作多難?要被問結婚了沒?生育了沒?還有誰說女孩子比較細心,男人就一定粗心嗎?這不是妥妥的厭女嗎?

是呀,憑什麼女人找工作要被問到這些,男人卻不會?太不公平了。隨即又想厭女是不是刻板印象呢?說來也巧,手頭這本書剛剛買來,正好能解答我的疑問。

厭女算不算是一種刻板印象?看完這本書,答案不言而喻 - 天天要聞

身份條件作用=刻板印象?

作者克勞德是一位黑人心理學家,他的黑人身份讓他從小就體會到了種族差異造成的不同。等到他上大學時,更是讓他初入學時遭受了一系列的不適——彷彿無法融入周圍都是白人的大學。所以他本人就致力於解答一個問題:黑人的身份是否影響了黑人的日常生活?換句話,種族歧視這麼個敏感話題是否真的造成黑人與白人之間的差異?

這開頭是我沒有想到的,所以刻板印象牽扯到種族歧視?隨著不斷深入閱讀,才發現自己還是太天真了。作者是一位學者,他只是從自己黑人的身份出發進行學術研究驗證,再重複試驗擴展到其他群體,比如女性,比如亞裔,最後得出一套嚴謹的結論。

作者首先提出了身份條件作用這個詞,在理解身份條件作用之前。我們要先理解下身份條件是什麼。身份條件就是社會中所屬群體給予的標籤。比如作者是黑人,那麼身份條件就是黑人。比如JK 羅琳是作家,那麼她的身份條件是作家。身份條件可能是你的先天身份,如作者的膚色,也可能是你的職業,如作家、程序員。

那麼身體條件作用顧名思義就是日常生活情境中,因身份標籤受到的影響,即使不願意、或想不到,但在不知不覺中就有了影響。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女性求職遇見的狀況,就是一種身份條件作用。

厭女算不算是一種刻板印象?看完這本書,答案不言而喻 - 天天要聞

後續作者將身份條件作用稱為刻板印象,並提出刻板印象是文化社會歷史的一部分。其實這樣看來,不僅厭女是刻板印象的一種,日常生活中幾乎到處都能發現它的其他形式:程序員都是直男;女生不擅長理科;快遞員都是沒素質的;農村人都很樸實;外國人都有錢。

一口氣可以說那麼多,可見刻板印象無處不在,時時都在我們身邊。作者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四個通論:

  • 人人都會面臨身份條件帶來的刻板印象,男女,膚色,種族。
  • 身份條件的刻板印象會引發社會政治問題
  • 身份條件的刻板印象會影響人的認知行為,進而影響健康
  • 我們可以用點小技巧減輕這種現象

厭女算不算是一種刻板印象?看完這本書,答案不言而喻 - 天天要聞

刻板印象的危害與解藥

刻板印象的危害是我認為比較重要的知識。這裡說兩個危害:第一,是對我們表現的影響;第二,是對我們健康的危害。兩個危害歸根結底其實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因為我們擔心坐實了某種刻板印象(比如女生不擅長理科),這種擔心引發了焦慮,並導致血壓上升,最終使得我們的認知資源(大腦神經元活動)都集中在抵抗刻板印象,注意力都從當前任務上轉移了,於是我們的表現不如意。

正因為發現刻板印象的多種危害,作者順著研究找尋解決之道。最終作者認為,刻板印象是隨著情景變化產生作用的,那麼我們就需要用多種手段來改變環境,促使自己感受到一種安全的身份,錯開危險身份帶來的作用。

這裡我將多種手段總結為兩個途徑:①消除那些引起刻板印象的情景因素,比如組織探討小組需要組員的多樣性,且數量差距不大;建立嚴格而親厚的信任感;建立歸屬感。②通過各種干預手段,建立身份安全感,比如自我肯定;成長性思維;利用多樣性資源進行活動。這兩個途徑都是在生活環境上做文章,可見要消除影響可能要從小時候做起了。

厭女算不算是一種刻板印象?看完這本書,答案不言而喻 - 天天要聞

結語

《刻板印象》雖然是一本學術專著,但是作者每章都用淺顯有趣的故事來探討一個論點,用詳細的文字告訴我們如何設計一個科學的試驗,如何論證這樣一個論點。每一次的論證過程都是一次學術研究的旅行,有趣又專業,堪稱學術模板。

我的這篇書評,只能挑選精髓中的精髓,卻沒能將一系列結論如何得出的精彩過程一一展現,實在是遺憾,尤其是刻板印象究竟是如何運作使得我們受到影響。如果有興趣的,就去下單一睹為快吧。

【文/雲玖弋】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即刪】

【聲明:玖弋閣 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

玖弋閣,分享自我成長心得,與您一同在世界中探索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現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 天天要聞

現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前段時間一位TOP10房企營銷總在飯局上放出豪言:「現在雖然沒地沒項目,但也無所謂,大不了開個門店做中介老闆,20多年的房地產經驗總能有口飯吃」。如果是2019年之前,他的觀點也許成立,但放到現在只能說他還真的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因為房地產的「食物鏈」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4中國房地產中介行業白皮書》顯...
50歲以後,最該討好的是這4個人,永遠別得罪,現在知道還不晚 - 天天要聞

50歲以後,最該討好的是這4個人,永遠別得罪,現在知道還不晚

年輕時,我們總覺得世界很大,朋友很多,時間還長。可過了50歲才發現,人生就像一場減法,真正值得掏心掏肺的,不過寥寥幾人。五十歲之前,人們往往拼盡全力向外索求;直至五十歲過後,方才領悟要向內收斂。那些曾經追逐的名利、面子、社交,漸漸變得不再重
你照亮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照亮你 - 天天要聞

你照亮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照亮你

#心中的靈魂伴侶#活成陽光,成為一道光​每個人都喜歡身邊圍滿了人,被擁護,被人追棒,都想有人來照亮你,但是我們又不想成長自己,不想去行動起來,恐懼,依賴,退縮,……,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但是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其實別人也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我
女人有這些「微反應」,明顯是動情了 - 天天要聞

女人有這些「微反應」,明顯是動情了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女人對你態度冷冰冰,對你的事情不上心,你親近她,她會後退,會下意識將你推開,你有事情要麻煩她,女人很容易失去耐心;某些時候,你穿荊度棘,為女人做一些事情,試圖哄女人開心,女人卻不受哄,總是怠慢你,在這個時候,你應當明白女
中年男女,與異性關係曖昧,是怎麼產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年男女,與異性關係曖昧,是怎麼產生的?

中年男女,與一個異性之間的相處,彼此之間的關係,大大方方,坦坦蕩蕩更長久,更值得珍惜。人到中年,在日常生活中,與異性的相處過程中,智者的選擇是保持距離,不頻繁接觸,靠近。
當情人臨終想見你,你會如何選擇?一場戳心的靈魂拷問! - 天天要聞

當情人臨終想見你,你會如何選擇?一場戳心的靈魂拷問!

愛情這事兒,多半藏在生活的雞毛蒜皮里,可要是生死關頭突然來了,那些被身份、規矩裹著的感情,到底會露出啥樣的真相?好多人把情人關係當成生活的調劑,卻很少琢磨:要是有天她躺在病床上,用盡最後一點力氣說想見你,拋開那些世俗說的角色,你心裡頭抗拒的
一個德國客戶的人生經歷,真正闡釋了什麼叫做九死一生 - 天天要聞

一個德國客戶的人生經歷,真正闡釋了什麼叫做九死一生

(原創,歡迎點贊評論~)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鮑勃·迪倫曾說過: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之為人。今天和一個德國客戶聊天,聽了他的人生經歷,我想說,一個人要經受多少磨難,才能被稱之為強者。他這一生,挺傳奇,也足夠悲催。
普通人變強的第一步:丟掉羞恥心 - 天天要聞

普通人變強的第一步:丟掉羞恥心

心理學中有個詞叫「焦點效益」。 是說人很容易太看重自己,從而高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 因為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怕尷尬、怕丟臉,以至於不敢嘗試新事物,從而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