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位朋友給我看了下面一段對話:
朋友和我吐槽:女人找個工作多難?要被問結婚了沒?生育了沒?還有誰說女孩子比較細心,男人就一定粗心嗎?這不是妥妥的厭女嗎?
是呀,憑什麼女人找工作要被問到這些,男人卻不會?太不公平了。隨即又想厭女是不是刻板印象呢?說來也巧,手頭這本書剛剛買來,正好能解答我的疑問。
身份條件作用=刻板印象?
作者克勞德是一位黑人心理學家,他的黑人身份讓他從小就體會到了種族差異造成的不同。等到他上大學時,更是讓他初入學時遭受了一系列的不適——彷彿無法融入周圍都是白人的大學。所以他本人就致力於解答一個問題:黑人的身份是否影響了黑人的日常生活?換句話,種族歧視這麼個敏感話題是否真的造成黑人與白人之間的差異?
這開頭是我沒有想到的,所以刻板印象牽扯到種族歧視?隨著不斷深入閱讀,才發現自己還是太天真了。作者是一位學者,他只是從自己黑人的身份出發進行學術研究驗證,再重複試驗擴展到其他群體,比如女性,比如亞裔,最後得出一套嚴謹的結論。
作者首先提出了身份條件作用這個詞,在理解身份條件作用之前。我們要先理解下身份條件是什麼。身份條件就是社會中所屬群體給予的標籤。比如作者是黑人,那麼身份條件就是黑人。比如JK 羅琳是作家,那麼她的身份條件是作家。身份條件可能是你的先天身份,如作者的膚色,也可能是你的職業,如作家、程序員。
那麼身體條件作用顧名思義就是日常生活情境中,因身份標籤受到的影響,即使不願意、或想不到,但在不知不覺中就有了影響。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女性求職遇見的狀況,就是一種身份條件作用。
後續作者將身份條件作用稱為刻板印象,並提出刻板印象是文化社會歷史的一部分。其實這樣看來,不僅厭女是刻板印象的一種,日常生活中幾乎到處都能發現它的其他形式:程序員都是直男;女生不擅長理科;快遞員都是沒素質的;農村人都很樸實;外國人都有錢。
一口氣可以說那麼多,可見刻板印象無處不在,時時都在我們身邊。作者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四個通論:
- 人人都會面臨身份條件帶來的刻板印象,男女,膚色,種族。
- 身份條件的刻板印象會引發社會政治問題
- 身份條件的刻板印象會影響人的認知行為,進而影響健康
- 我們可以用點小技巧減輕這種現象
刻板印象的危害與解藥
刻板印象的危害是我認為比較重要的知識。這裡說兩個危害:第一,是對我們表現的影響;第二,是對我們健康的危害。兩個危害歸根結底其實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因為我們擔心坐實了某種刻板印象(比如女生不擅長理科),這種擔心引發了焦慮,並導致血壓上升,最終使得我們的認知資源(大腦神經元活動)都集中在抵抗刻板印象,注意力都從當前任務上轉移了,於是我們的表現不如意。
正因為發現刻板印象的多種危害,作者順著研究找尋解決之道。最終作者認為,刻板印象是隨著情景變化產生作用的,那麼我們就需要用多種手段來改變環境,促使自己感受到一種安全的身份,錯開危險身份帶來的作用。
這裡我將多種手段總結為兩個途徑:①消除那些引起刻板印象的情景因素,比如組織探討小組需要組員的多樣性,且數量差距不大;建立嚴格而親厚的信任感;建立歸屬感。②通過各種干預手段,建立身份安全感,比如自我肯定;成長性思維;利用多樣性資源進行活動。這兩個途徑都是在生活環境上做文章,可見要消除影響可能要從小時候做起了。
結語
《刻板印象》雖然是一本學術專著,但是作者每章都用淺顯有趣的故事來探討一個論點,用詳細的文字告訴我們如何設計一個科學的試驗,如何論證這樣一個論點。每一次的論證過程都是一次學術研究的旅行,有趣又專業,堪稱學術模板。
我的這篇書評,只能挑選精髓中的精髓,卻沒能將一系列結論如何得出的精彩過程一一展現,實在是遺憾,尤其是刻板印象究竟是如何運作使得我們受到影響。如果有興趣的,就去下單一睹為快吧。
【文/雲玖弋】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即刪】
【聲明:玖弋閣 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
玖弋閣,分享自我成長心得,與您一同在世界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