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處的親密》2:關於親密關係,我們在認識上的3個誤區

2021年09月21日16:50:10 情感 1960

《恰到好處的親密》2:關於親密關係,我們在認識上的3個誤區 - 天天要聞

文\一藻


上一次,我們分享了《恰到好處的親密》這本書中,關於「建立長期親密關係時,應當注意的3個要點」。

這一期,和大家分享書中,關於「親密關係,我們在認識上存在的3個誤區」。

《恰到好處的親密》2:關於親密關係,我們在認識上的3個誤區 - 天天要聞

第一個誤區:愛能化解一切孤獨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過:

每一個人都不容易看到自己戀人的愛的邏輯,相反我們都沉浸在自己對於愛人的方式上,並且認為自己是唯一正確的,這就導致了在愛情上的孤獨,並且你會發現兩人越相愛越孤獨。

相愛,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相反,因為相愛,一些問題卻會接踵而來。

愛情,是把雙刃劍。有美好,也有殘酷。

因為,愛情的致命缺點,就是:善變。

其實,不只是愛情,其他感情也會不斷地變化。

小時候,父母與子女的感情,和成年後父母與子女的感情,就會發生一個轉變。

作者說:

特定環境下,愛當然可以緩解孤獨,但在不利的環境下,愛也會加深孤獨感。

和「愛」不同的是,「親密」卻總可以減少孤獨感。

愛情、親情只是一種關係,這段關係是走向親密,還是疏遠,有一個問號。

親密是一個選擇,疏遠也是。

不要認為愛,會幫我們維繫一切感情。只有我們努力製造親密,愛才會幫我們化解孤獨,否則,可能恰恰相反。

《恰到好處的親密》2:關於親密關係,我們在認識上的3個誤區 - 天天要聞

第二個誤區:家庭關係天然具有親密感

家,是我們人生的避風港。

我們以為,只要是一家人,就一定會彼此關心,會彼此溫暖。

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家庭成員中,也許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和你天然親近。有些人,也許是某個表哥、某個舅舅,還可能反過來成為譏諷你的對象。

每個人,對於家庭的定義是不同的。

另外,家庭也並不是都緣於血緣關係,有些也是基於撫養關係。

那麼,究竟什麼是家?

梅恩斯對家庭有著這樣的解釋:「家庭是一個個的小團體,以共同的文化認同為紐帶,建立婚姻或類似的契約關係。因為血緣或收養關係,在一定時期內,共同生活和居住。」

然而,這樣的契約並不穩定。

血緣關係和收養關係,只是某種形式。如果不用心經營,也無法達到親密的效果。

本書作者給「家」下了一個新的定義,她說:

在我看來,家庭的基礎來自一種感覺,一種親密的感覺。親密,讓一個家庭有了家的感覺。沒有親密的家庭關係,就像其他缺少了解與關愛的人際關係一樣糟糕,甚至更糟糕,因為我們往往對家庭關係抱有更高期待。

所以,即便是家庭,也需要我們用心經營,去製造那種「親密的感覺」。

正如作者所說:

任何人際關係都能變親密,也會變疏遠。哪怕是父母或家人,也會有疏遠的時候。

沒有任何一種人際關係,是天然的親密。

父母和子女的關係,雖然源自天然。但是,如果不用心經營,一樣會產生隔閡與疏遠。

《恰到好處的親密》2:關於親密關係,我們在認識上的3個誤區 - 天天要聞

第三個誤區:走入人群,就可以緩解孤獨

有句話說得好:如果孤獨可以被人群治癒,那就不是孤獨。

作者將我們在人群中的關係,概括為「情境式親密」,即:

描述那些因為某些特定情境而接近我們的非主動人際關係。同一宿舍的四位舍友,一起上課的同學,同一個辦公室工作的同事,皆是這種關係。

因為某種目的在一起的人,因為各自所需並不相同,所以,很難產生親密的關係。

作者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

比如,你和旁邊的同學聊天,是因為有些寂寞,而他和你聊天,可能只是想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而回應你。

作者總結道:

目的和意圖截然不同,想要通過這種情境式親密化解孤獨,結果可能會讓你大失所望。

單位里的同事,並不是因為彼此喜歡,才聚在一起,而只是因為掙錢才聚在一起。

在今天日漸龐大的機構里,不同部門的同事,也許並不認識,更不可能有什麼親密關係,擺脫孤獨,似乎是天方夜譚。

心理學專家珍妮弗·穆勒創造了「關係喪失」一詞。關係喪失,是指在團隊日漸龐大的同時,個體成員會感覺自己得到的關懷與幫助逐漸減少,會變得更加孤獨。

在今天,我們的關係因為科技的進步,過去本來需要見面解決的問題,現在一個電話、一個微信,就可以完成。

科技縮短了彼此溝通的時間和空間,卻拉遠了彼此空間上的實際距離。

不過,想要改善個人在工作場所或者學校的人際關係,作者給了一個好的方法,就是「通過拉近距離接觸來創造親密關係。」

作者給了一個概念,叫「重複性工作」。

比如說,每日在固定的時間,在公司的茶水間一同喝茶,聊聊工作和興趣愛好,這些都是不錯的交際方式。

《恰到好處的親密》2:關於親密關係,我們在認識上的3個誤區 - 天天要聞

沒有什麼關係,是不需要努力就可以經營好的。

世界上沒有容易的事,只有我們用心,才會有好的結果。

生活之中,處處皆學問。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吧,感謝您的閱讀。

——END——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1萬退休金全給兒子,通話時忘掛斷,意外聽見兒子兒媳對話 - 天天要聞

母親1萬退休金全給兒子,通話時忘掛斷,意外聽見兒子兒媳對話

編輯:法拉聲明:故事來源於生活,情節多為虛構,請謹慎閱讀!!那天,陽光透過窗帘的縫隙,正好照在我放在床頭柜上的存摺上。我眯著眼,伸手拿了過來,數字清清楚楚,一萬塊。這是我攢了大半年的退休金。不,準確地說,是我省吃儉用,從牙縫裡擠出來的。
上海一老人將房產留給外孫三個女兒不認:母親不識字,遺囑有效嗎 - 天天要聞

上海一老人將房產留給外孫三個女兒不認:母親不識字,遺囑有效嗎

不識字的老人留下一份遺囑,有效嗎?記者從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獲悉,該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全家為遺囑是否有效對簿公堂。陸阿婆育有四個女兒,丈夫去世數年後,涉案老房開建。之後多年裡,陸阿婆一直和大女兒一家生活在老房裡。2013年,老房拆遷,陸阿婆獲得了一套安置房。2015年,陸阿婆立下遺囑,表示要將名下這套...
男女藏石頭後約會,釣魚佬全程吃瓜:他們以為沒人看的到! - 天天要聞

男女藏石頭後約會,釣魚佬全程吃瓜:他們以為沒人看的到!

近日,甘肅某湖畔發生的一幕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一對男女在湖邊的石頭縫中進行親密互動,這一行為被一位釣魚者全程目睹並拍攝了視頻,隨後引發了關於公共場合舉止、隱私與社會道德的熱議。在這個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情侶間的親密行為往往受到公眾視線
摳門男友陪我和爸媽吃了頓飯,他的神操作,讓我們的感情到頭了 - 天天要聞

摳門男友陪我和爸媽吃了頓飯,他的神操作,讓我們的感情到頭了

"這頓飯,是我們的分手宴。"我輕聲對父母說,淚水在眼眶裡打轉,父親的筷子停在了半空。我叫林小雨,今年二十八歲,是九十年代初出生的女子。在我們這個縣城,像我這個年齡的姑娘,大多已經抱上了孩子,而我卻在一段持續三年的感情里越走越迷茫,像是在霧裡
廣東一村「結婚獎1萬,每生一娃獎1萬,秒到賬」 - 天天要聞

廣東一村「結婚獎1萬,每生一娃獎1萬,秒到賬」

「結婚獎勵1萬元,每生一娃各獎勵1萬元,獎勵秒到賬」。近日,東莞市橫瀝鎮新四黃塘村甩出的「王炸」——《新四黃塘村促結婚助生育獎勵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網上引發熱議。這是該村依託集體經濟壯大持續釋放民生紅利的又一創新實踐。記者了解到,為響應國家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政策,《方案》提出夫妻雙方任一方...
早安,你好|祝您家庭幸福美滿! - 天天要聞

早安,你好|祝您家庭幸福美滿!

24小時新聞動態◆ 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出席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的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智利總統博里奇。◆ 國務委員、全國婦聯主席諶貽琴近日在遼寧調研時強調,發揮橋樑紐帶作用,以更大力度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閱讀更多>>>◆ 近日,科技部等7部門聯合發布《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