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修訂教師專業標準,推進師範生培養數字化轉型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組織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以提高教師數字素養為關鍵,以數字技術、人工智慧技術融合創新應用為牽引,擴大優質資源和服務供給,開闢教師發展新賽道、塑造教師發展新優勢。

《通知》要求,通過六大行動推進數字賦能。

一是聚焦重點環節,實施教師數字素養提升行動。其中包括完善教師數字素養標準體系,修訂教師專業標準、師範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出台教師數字素養提升指南,多種方式推進教師數字素養培訓全覆蓋。持續開展測評,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匯聚教師發展大數據,探索數據驅動的教師數字素養提升路徑。

二是突出應用驅動,實施數字賦能教育教學改革行動。教育部支持地方、學校結合實際建設智慧校園、升級教師智能研訓室和智慧教育中心,助力教師開展數字化教學、數字化學習。協同企業、科研院所研發教師智能助手,推動教師教學理念、方法和模式轉型。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推廣數字應用先進經驗。

三是推動培養轉型,實施教師發展模式數字轉型行動。教育部推進師範生培養、教師研訓的數字化轉型,推進教師的數字化學習。完善教師自主學習機制,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精準推送學習資源,建立教師終身學習積分應用機制。強化名師領學領研領教,實施「數字支教」活動,促進優質資源均衡共享。

四是強化資源支撐,實施教師發展數字資源供給行動。教育部組織力量開發重點領域的精品資源,建立資源建設長效機制和資源使用激勵機制。創新教師發展資源形態,組織編寫人工智慧教師讀本,開發多模態數字教材、學科知識圖譜、沉浸式師訓系統等新型資源,提高資源的智能性和實用性。

五是推動治理升級,實施教師發展數字治理行動。具體而言,依託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建強教師發展綜合服務管理功能,建立教師教育大模型,優化教師教育專業設置,強化師範專業的規範管理和動態調整。完善教師資格制度,將數字素養納入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的考察範疇,高校教師資格認定中要將數字素養作為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方面進行考察,推動數據支撐的教師評價改革。強化數字化安全與規範,研製教師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指引。

六是深化國際交流,實施數字教育教師國際合作行動。用好世界數字教育大會等高水平對話交流平台,建好全球教師發展學院平台,開展教師人工智慧培訓、數字化協同教研和「人機共育」等方面的國際合作,積极參与相關國際標準制定,貢獻中國數字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通知》提出推動各地各校將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納入教育數字化和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多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制定專門工作方案,確保各項任務目標如期完成。同時,教育部將推進「百區千校萬師」建設,推出百個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特色區,千所數字化賦能教師特色校,萬名數字化發展名師,加強對地方和學校的引領。

此外,教育部將指導、推動地方和高校優化支出結構,創新投入機制,拓展經費來源,推動財政投入、技術研發、產業開發、學校應用的協同聯動,強化社會多元參與,提高經費使用效益,促進《通知》高效、高質量落實。